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市场化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时期,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增长减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樊纲等(2011)提出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在构建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面板门槛计量模型揭示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特征,而市场化程度则是这一特征产生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市场化进程还决定着经济转型是带来“阵痛”效应还是产生“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居高不下,经济效益却一直低下,越来越多人的发出了质疑声。这一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造成了产业结构失衡的局面。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如何在世界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也是经济增长方式选择与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探讨了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结合经济增长的选择依据,来阐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应进行怎样的转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使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从政府与国企向民企与社会公众转换,并实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全面开放,以投资主体换位助推融资模式与融资方式的创新投资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中央国务院推出了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府投资计划。在当下经济增长乏力与经济转型找不到新增长点的形势下,投资拉动还能不能发挥作用?分析当下我国经济运行特征与一旦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然后通过计量经济的方法阐述了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价格的基理,最后阐明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物价波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车真 《时代金融》2014,(7X):57-59
本文利用1991~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深化的特征明显,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成为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虽然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间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则主要促进了资本形成。而开放条件下,不同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则可以对金融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1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深化的特征明显,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成为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虽然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间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则主要促进了资本形成。而开放条件下,不同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则可以对金融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关系,金融发展有助于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本积累的速度会减缓,同时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显著正面作用,这意味着金融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要素投入向集约型技术水平提升转变。未来,努力提升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水平,将有助于中西部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加快中西部地区追赶东部地区的步伐。在控制一些变量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条件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尽管给近二十年来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高速的飞跃,但这种代价我们实在再也无力承担。因此,转变以往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成为发展的主题。本文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就业压力入手,详细介绍了笔者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并且进一步指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经济集约化的先决条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分析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1979–2010年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实证研究了我国外汇储备、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剧增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货币市场对冲操作、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使用新增外汇储备买进特别国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嘉 《时代金融》2013,(5):13+22
当今世界的经济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手段,呈现出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局面。本文旨在理解和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的特征,通过分析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进而探讨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应当如何进行经济增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黎欢 《武汉金融》2014,(4):20-23
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在地方政府干预和银行自身改革两种力量的作用下,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迁的影响,相较以往文献对金融发展、地方政府干预两个关键指标的刻画做出显著改进。研究发现,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造成的"弱财政"背景下对地方银行信贷进行干预,会固化资本积累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型"转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从金融的作用角度,建立了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回归方程式,并通过Granger因果分析检验,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进行金融改革和大力发展直接金融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转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愈发凸显,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首先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显示,FDI只是通过要素投入机制而并没有通过TFP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我国的金融发展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金融发展也并没有显著地提高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银行在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同时这种转变本身也包含着农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之与整个经济的发展相配套,因此,研究农行自身集约经营,以趋更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农行经营的困惑,对贫困地区农行集约经营做一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增长的方式已经转型,即从以前主要由国有经济推动的增长逐渐转变为由民营经济推动的增长。经济增长的环境也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正全方位地对外开放,在更深层次上与世界经济接轨。 在此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上近来推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在继不久……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型,消费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金融也逐渐成为各银行及互联网机构角力的主战场。本文结合消费金融行业现状与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特征,对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进行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的产出效率,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我国今后经济的走向、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782009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滢 《时代金融》2014,(6Z):32-33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的产出效率,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我国今后经济的走向、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78~2009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