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菲 《农业经济》2006,(4):2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村社会能否稳定,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县域经济作为全局经济发展最基础的单元,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扭住“发展”、“和谐”两大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不断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让更多的农民过上保障有力的富裕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虽然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截至2002年底已经全面启动实施,并获得快速发展,但农村医疗保险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针对我国国情,我国农村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和谐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平安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秀红 《农业经济》2006,(10):19-20
贫困问题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的三大主题之首。我国的贫困人口90%集中在农村,这些贫困人口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因此,如何消除贫困是我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谈不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庆仙 《农业经济》2006,(12):34-35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已难以为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各种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也主耍分布在农村。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开发、小城镇建设以及各种人为经济活动因素的影响,农村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严重地阻碍着农业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农村的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进步,一个经济发展文化落后的社会将是一个畸形的、不健全的、不和谐的社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我国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这一伟大战略.农村稳定是重要前提。实现农村稳定,必须夯实农村基层平安建设基础,牢牢控制农村治安局势,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转移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能否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道路,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重大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素质较低。2003年,我国农业生产中沉淀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为3.6亿人,从农产品需求角度所进行的测算表明,我国目前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7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9亿人。而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据统计,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5.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  相似文献   

12.
赵春玲  赵峰 《农业经济》2006,(10):17-18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远景目标的关键。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农村贫困群体不健康、不成熟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反贫困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待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工作通讯》2008,(21):6-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4.
建方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贫困山区的农业大县,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更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绩效分析80年代以来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城镇化水平以平均每年 0 .62 5 %的速度递增 ,而 1 95 2— 1 977年年均只提高 0 .2个百分点。 1 998年 ,我国共有小城镇 45 462个 ,其中建制镇1 90 60个。另据 1 997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 ,截止到 1 996年底 ,全国共有建制镇 1 61 2 6个 ,镇区户数平均 1 2 2 1 .1户 ,镇区人口平均 45 1 8.6人 ,其中 ,非农业人口 2 0 71 .5人 ,镇区占地面积 2 .2平方公里。分地区看 ,东、中、西部地区的建制镇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三类地区分别拥有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谈不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平 《农业经济》2000,(2):17-18
一、制约我国农村消费因素分析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相对过剩,部分农产品出现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对工业品消费不旺。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到底什么因素制约了农村消费呢?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过重,可支配购买力不足。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为46%,较1996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0元,增长了43%,增速又比上一年下降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搞不上去,农民生活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要从建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农村人口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和沉重负担。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从负担到人力资源的逆转,需要巨大的成本,靠农民,农村自身的积累是不现实的,必须靠政府挥动“看得见的手”,推动利益回归,实现“反哺”农村,建立农村人口治理成本分摊的筹资体系,实施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20.
杭韵亚 《浙江林业》2006,(12):39-40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把人事人才工作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中去考虑和定位是我们搞人事人才工作的同志应该充分把握的。要把激发创造活力、体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