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独裁者的悲剧 美国肯特公司董事长包兰亭在公司推行独裁制度,以铁的手段控制着肯特公司,从不接受任何异己之见.他任职期间,有3位总经理、不少于24个副总经理和许多高级管理职员离开了公司.在这些离职人员中,有不少人成为别的大公司极为成功的总经理.由于包兰亭的独裁统治,公司很难留住那些能干的经理人员,因为他们希望享有自主权,来作出积极进取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陆军 《英才》2004,(5):87-87
公司地震!沐泽电脑公司的40名售后服务人员竞集体不辞而别!此事就在临近春节发放年终奖前夕,不久之后,他们多数出现在沐泽的各个竞争对手的公司里。“这是一起蓄谋已久的跳槽,这批人占沐泽电脑整个售后服务部门的三分之二。”一位知情向媒体透露。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很具讽刺性的统计数字。在1923年的某一天里,芝加哥的一间大酒店内,聚集了10位当时最有成就的财经巨子,他们意气风发地吹牛一番。当然,以他们当时的成就,没有一个人不敢不洗耳恭听,好好地向他们学习成功之道。这10位财经界的杰出人士是谁呢?他们就是:1、一位钢铁公司的总裁;2、一位国家银行的总裁;3、一位煤气公司的总裁;4、全国最大的实用公司的总裁;5、最成功的稻麦投机家;6、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主席;  相似文献   

4.
一位企业老板这样抱怨:"我们企业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只要把业绩做好了,就能获得相应的销售提成.但是行政职能部门的人员却不一样,他们没有积极性,每天都是朝九晚五地混日子,因为他们的工作很难通过业绩指标来衡量.公司也采用了一些考核办法,但基本都是定性的,考核出来的结果也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对于职能人员,有没有像考核销售人员那样简单有效的办法呢?"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纪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相似文献   

6.
在李女士的追问下,一位推销人员表示,他们的摄影工作室和医院有协议,他们是通过医院得知李女士及孩子的信息,他们和很多医院都有这种"业务"往来。  相似文献   

7.
一家公司的公关部招聘一位职员,许多人参加角逐,几轮下来,最后只剩下了5个人。他们都很优秀,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公司通知5个人回家安心等待公司最后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用人之道在于“用”,国外不少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在“用”字上下了功夫。这里试举几例,从中可见一斑。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他的公司更愿意雇佣有潜质的人,因为从长远来看,潜质更有价值。现在微软公司有244名专职招工人员,他们每年要访问130多所大学,阅读12万多份简历,进行7400多次面谈,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招聘2000名新雇员。因为他们招的是能派上用场的人,而不是摆设。有“硅谷常青树”美称的普惠公司对于应聘人员的态度是,只问他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他从哪里来。为了让员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英特尔公司经常让员工在公司内…  相似文献   

9.
在某公司举办的化妆品展销会上,几位年轻的营销人员用十分专业的术语详细地向消费者介绍了公司产品的原料、配方、性能和使用方法,给人以业务精通的印象。他们在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表现出的既彬彬有礼又幽默风趣的谈吐,更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当有消费者问:“你们的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样好吗?”一位营销人员当即答道:“您试过之后的感觉会比广告上说的更好。”消费者又问:“如果买回去,用过以后感觉不那么好怎么办?”另一位营销人员笑着说:“不,用过后你会更想念。”这次展销会获得很大成功,不仅产品销量超过往次,更重要的是产…  相似文献   

10.
一个位子让谁坐美国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员工,总裁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出了下面一道测试题——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你开着一辆小汽车行驶在大街上。经过一个公共汽车站时,发现有3个人望眼欲穿,等候公共汽车的到来。他们当中有一位重病缠身的老大爷,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另一位是曾经从死神手中把自己拯救回来的医生,你总想找机会报答这位恩人。  相似文献   

11.
秦邦建 《经营者》2004,(7):128-129
<正> 而创造市场需求,关键是要有用户认可的卖点,即所谓独特的销售主张。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应聘者趋之若骛。但是,当一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在10日之内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相似文献   

12.
不必讳言,大多数在职场上拼搏的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进入企业管理的最高层。不过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如果你希望能成为一位CEO或是执行总裁,你必须具备销售、财务、运营、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有很多人,他们渴望有机会进入企业高级管理层,然而他们在攀登企业阶梯时遇到阻力,转而成立了自己的营销咨询服务公司。数据表明:有过营销经历的人,在通往CEO的道路上,常常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这里的内勤,专指为公司的营销员提供服务与业务支持的人。可以说,高质量的内勤服务是营销员们发展的助推器,相反,不得当的工作方法有时像一盆冷水泼向营销员,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影响业绩。与营销员接触最多的内勤是客服部、契约部(有的公司为核保部)的人员,由于他们工作繁杂,与营销员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被采访的营销员80%对本公司的内勤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有20%的人说出了心中的不满,同时这些被采访人听说让他们“指证”内勤人员的“罪过”,都非常谨慎,均表示自己公司的内勤服务非常到位,公司都有很好的约束机制,在记再三强调不公布公司名称不公布采访人姓名的情况下才有了以下几大“罪状”的出炉。  相似文献   

14.
可疑的汽车租赁协议书郭国智有这样一份汽车租赁协议书,租车费用高达36.89万元,且各分期租赁费又不相同,使人生疑。这是我们在对某市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审计时发现的疑声、。某市出租汽车公司的有关人员说,某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租用他们公司的“奥迪—100”豪...  相似文献   

15.
晋升之痒     
案例1.一家从建筑业起家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在其快速成长期间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对于部门经理和重要技术人才,总裁成了理所当然的猎头,为公司引进了不少人。为了表示对引进人才的重视,总裁特别关心每一位新进员工——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思路并一起讨论、关心鼓励他们。但是由于总裁的工作性质和新人的不断进入,以前进入的人便自然而然受到“冷落”,他们很少再感受到总裁的“关爱”,加上其它因素影响,多数人不得不选择离开公司。经过几年下来,总裁引进的人不少,但留下的却只有寥寥几人。2.一家消费品生产企业,不久前在全公司范围内搞了一次全员…  相似文献   

16.
(1)说干就干,与其没完没了的分析或等待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不如行动起来,先干些什么。(2)密切联系用户、了解用户的爱好,满足他们的需求。(3)发扬自主权和创业精神,把大公司分成小公司,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进行竞争。(4)通过人来提高生产率,使所有职工都意识到:企业的成功,需要他们作出最大努力,成功了也有他们的利益。(5)重抓业务,以价值观为动力,行政领导人员必然熟悉公司的基本业务。(6)专心本行,不要监高水公司最在行的业务。(7)简化组织,招进人员、征少层次,城少上愿人员.(8)及材XK的环得住。造成一神…  相似文献   

17.
刘云从事广告业已有5年工作经验.一位交往了几年的客户,看中了她的专业能力,希望她来经营他们集团公司旗下的广告公司.该公司现状不佳,客户资源及公司专业人员团队都需要从头建立,合作方式、条件都由刘云来拟订,公司建设与发展也由她设计.  相似文献   

18.
B公司地处沿海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成立之初的家庭式作坊,发展到年销售额超过3个亿,而且在某一细分市场做到了行业领先、在全行业也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几个月前,公司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引进了一位销售总监L。L来自行业内另外一家优秀的企业。经过三个多月熟悉情况,L认为B公司销售人员原有的薪酬模式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提出大幅度调整销售人员薪资模式的建议。老板经过思考和对L总监的信任,批准了他提交的薪资方案,但万没想到,该方案的推出却在全公司激起轩然大波。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该公司邀笔者为公司设计年度薪资调整方案。经过反复讨论、修正,工作最终圆满结束了,回顾这段经历,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19.
走近萍乡市湘东区审计局,一幢高楼、一处小院便映入您的眼帘。就在这里,活跃着一支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审计队伍:虽人数不多,只有36人,但对于一个县级区局来说,可谓阵营庞大;然而,他们却都很年轻,平均年龄30岁左右。他们的班长,就是2001年初从区人事劳动局调来的女同胞———易春香同志。她年纪不大,1964年出生,却是一位“老领导”,仅在人事劳动局当局长就有7个年头。别看她是一位“弱”女子,做起工作来,却不让须眉。《尚书》曰:“惟人,万物之灵。”易局长及其班子成员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们以人为本,做好“人”字文章,尽力为审计人员…  相似文献   

20.
“对于胆小怕事的人来说,1996年算是流年不利;对于那些惯于小打小闹或者出手太慢的人来说,这一年也是诸事不宜。1998年是个巨变之年。这一年呈,各公司的经理人员都被迫在经济动荡的惊涛骇浪中拼搏;其中有许多人再也未能回到岸上来。在那些真能挺过来的人当中,1998年度25名最佳经理人使各自的公司在动荡之际坚如磐石,他们功不可没。”──美国《商业周刊》美国《商业周刊》近期推出世界1998年的25名最佳经理人,他们的成功的业绩对于在向场经济转轨风浪中的中国企业家们无疑充满启迪。这些佼佼者之所以入选,有的足因为其业绩超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