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与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戈登模型、利率平价公式、汇率与股指之间的关系来研究货币、外汇与资本市场的均衡问题,我国应重视货币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优先实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建立运作、调控与管理三权分离的金融市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程艳 《商业研究》2002,(3):86-87
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一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戈登模型,利率平价公式,汇率与股指之间关系来研究货币,外汇与酱 市场的均衡问题,我国应重视货币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优先实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建立运作,调控与管理三权分离的金融市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利率变动对汇率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利率和汇率分别代表了货币在国内、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价格,二者是调节宏观经济、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是各国政府对内对外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1)长期而言,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名义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利率、货币供应量、实际产出之间也有协整关系。(2)短期而言,当年利率较上年利率对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强,上年利率对名义有效汇率的滞后效益并不明显,名义有效汇率自身也有滞后效应,滞后一年为同方向影响,滞后一年的名义有效汇率较当年利率对当年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还要强。这说明,虽然利率通过商品市场对汇率产生左右,但是影响程度较弱。同样,滞后一年的相对货币供应量、相对实际产出和名义以有效汇率对因变量变动的影响较强,但是却对滞后一年的相对利率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
以Montiel的理论模型作为选择实际基本经济要素的主要依据,在参考中外学者对均衡汇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用1980-2006年间相关经济变量数据,构建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分析表明:这段时期分别存在人民币低估与高估的问题。人民币均衡汇率应是动态变化的,钉住一篮子货币能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利率与汇率分别代表了货币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价格,二者均是调节宏观经济、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是各国政府对内、对外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利率与汇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政 《中国商论》2023,(6):108-110
近年来,我国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多次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依赖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深入研究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文章基于利率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采用2006年1月至2022年4月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数据建立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对传递中介和最终效果的回归,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关系不显著、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影响不显著、货币供应量与汇率及制造业和净出口关系较为密切,因此我国应接近于浮动汇率制下资本自由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的宏观经济变量有出口贸易额、通货膨胀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短期利率、长期利率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且以沪深300股指作为我国股市表现的指标,建立它们之间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短期利率、出口贸易额与沪深300股指不存在同阶协整性;通货膨胀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货币供给量、一年期利率与沪深300股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股票市场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货币供给量和长期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股票市场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分为三部分:货币市场途径,资本市场渠道,汇率传导渠道。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实现利率自由化,汇率政策将变得更有弹性,再加上2007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会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通过汇率变化引起出口的变化和国际金融资本  相似文献   

9.
何广延 《商业时代》2011,(24):47-48
利率和汇率政策的搭配,是各国为实现内外均衡的必然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实力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受到极大挑战,因此应该有效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实现内外均衡。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政策搭配的角度来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10.
在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以美国和日本为例,对发达经济体利率与汇率交互效应的动态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美日两国货币利率与汇率交互影响体系内,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协整关系;变量间具有较为密切的相互作用;变量对自身的作用及其在模拟中所产生的误差可由自身解释的部分都较另外两个变量的要大,并可持续到第6期左右。结合研究结论,文章对今后中国的利率与汇率政策提出了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1.
张云  程丽萍  郑忠 《商业研究》2006,(18):120-123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对各国金融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正在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迫切需要构建适合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利率调控模式,所以必须了解“利率通道”调控模式的运行机制,运用实证数据对“利率通道”调控模式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建立以“利率通道”调控为主、公开市场操作调控为辅的利率调控模式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磊 《商业研究》2006,(1):102-104
分别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了人民币面临着双重压力———既有升值的外在压力又有贬值的内在要求这一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缓解双重压力的措施,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外缓解升值压力,对内扩大内需;接着,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短期,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期,改钉住汇率制度为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退出汇率目标区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3.
Interest Rate Dynamics and Consistent Forward Rate Curv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consider as given an arbitrage‐free interest rate model M, and a parametrized family of forward rate curves G. We study the question as to when the given family 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ynamics of the interest rate model M, in the sense that M actually will produce forward rate curves belonging to G. We allow the interest rate model to be driven by a multidimensional Wiener process, as well as by a marked point process, and we giv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consistency. As test cases, we study some popular models, obtaining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ults about consistency. We also introduce a natural exponential‐polynomial family of forward rate curves, and for this family we giv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consistent interest rate models with deterministic volatility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4.
舒曼  信玉红 《商业研究》2005,(21):168-171
“汇率棱锥”模型以美元、欧元、日元为基础货币,以它们占全球市场外汇交易总量的百分比为权重,计算得到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比价基准,即汇率中心价值,简称“汇元”。将所有货币的价值用“汇元”表示,建立以基础货币三角形为底的本币“汇率棱锥”,表示货币的价值与汇率的关系,形成钉住“汇元”的“汇率棱锥”模型。以权重削弱基础货币升贬的影响,以三种货币汇率间的抵消作用实现稳定汇率且降低钉住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保险费率监管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珍 《财经论丛》2008,4(3):54-60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保险费率监管的效应问题。研究表明,保险费率监管,不论是限价还是实行最低价格,都会使社会福利遭受损失。因此,文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逐步放松费率监管。  相似文献   

16.
汇率风险如何影响中国对日本的出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汇率风险对中国与日本的双边出口是否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使用多元JO-HANSEN协整检验法来检验汇率波动率与出口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使用GRANGER非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短期影响是否存在。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汇率风险对出口没有影响,但是短期看,汇率风险确实会影响出口。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利率期货的推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袁东 《财贸经济》2003,(6):19-24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正在有步骤地加速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必然带来利率波动幅度的加大,如果没有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作为配套机制,必然会影响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展,也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应有作用的发挥.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要求利率期货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机制予以配合,因此,在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应研究推出利率期货交易的问题.利率期货的最主要承载体是国债期货.根据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进展的实际情况,从各类经济实体已经或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看,对国债期货的需求日渐强烈.本文的主旨是,在论述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分析各类经济实体所面临的各种利率风险,以及国债期货对于这一风险管理所起的应有作用,从而得出应当推出国债期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增强我国银行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宏观投资效益、存贷款先后次序安排及汇率的效应分析,有利于改进资金使用的宏观效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应选择渐近式实施利率市场化进程为宜。  相似文献   

19.
郑建明  刘畅 《国际贸易问题》2005,(7):127-128,F003
文章对新型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产生以来的四大新的汇率理论进行了评述,对汇率变动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日本为例加以具体分析。为了防止“泡沫经济”的崩溃,货币政策的事前调控或“预调”是关键。当前迫切需要防止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化为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  相似文献   

20.
贸易模式、汇率传递与人民币汇率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现行贸易模式的特点,文章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入手,采用了新政治经济学中关于汇率制度战略选择的研究方法,对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和汇率升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弹性差异很大,不同国际贸易模式下的汇率传递系数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我国现行对外贸易依然以加工贸易为主,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在理论上并不会对我国社会福利产生严重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加大汇率弹性更有利于丰富货币政策当局的工具选择范围,有助于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保持,也有助于推进出口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