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大力开发,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海洋工程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不仅会堵塞海底输气管道,而且有可能引发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灾害。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使海底地层产生超孔隙压力,导致海底地层结构强度下降,容易引发气体泄漏、海底滑塌等工程事故,增加海洋深水工程的灾害风险。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气泡可能是BP公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的直接肇因,水合物的出现也使BP公司利用“控油钢筋水泥罩”封堵漏油井口的方案失效。鉴于此,在勘探开发我国南海常规深水油气资源时,首先需要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勘探,开展水合物风险控制研究;其次要对海底水合物的分解过程及海底地层的不稳定性进行监控,建立水合物风险的预测技术和预警系统;最后,需要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的联合开采技术,评估相关安全风险与环境风险,从而稳步实现对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替代能源的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油气管道输送中仍然存在诸多棘手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油气管道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造成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油气管道输送领域的现状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为进一步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科学有效地规避安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的不断开发、运输和利用,使得保证安全与质量的重任落在了油气联合站的身上,作为油气中转集散的重要场所及生产单位,由于复杂的工作环境,导致安全风险因素众多,极易产生火灾、爆炸等危险,因而加强油气联合站风险因素及应急措施的探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油气联合站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分析,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以便提供给广大油气联合站工作人员更多的借鉴和帮助,进一步提高油气联合站的综合管理水平,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转、人员、设备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华北油田公司上市、未上市与多元开发三大业务板块发展不平衡,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局限及新能源、新业务方兴未艾的现状,提出了公司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部署与目标,即以集团公司"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为指导,按照"发展、转变、和谐"的总体要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谋划构建以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为主导,积极推进煤层气、储气库、城市燃气、风险合作开发四大新兴业务,辅助提升生产与矿区服务业务保障能力,探索培育地热、铀矿、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等未来新能源新业务,力争到"十二五"末,成为拥有"800万吨级油气当量"生产规模、500亿元经济总量的综合性地区能源公司;同时,完善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游小华 《化工管理》2022,(29):107-110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油气产业“增储上产”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中国各个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仅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油气年产量也得到迅猛提升。与此同时,在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压力下,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逐渐成为了整个能源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新形势下海洋石油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难点及现状出发,分析了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执行上的主要难点,对海洋石油企业在现代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运用、现代先进安全科技的创新以及安全执行力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总结埃及2016年油气工业的运行特点:宏观环境继续向好发展,但仍存隐忧;油气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勘探引资力度加大;外国石油公司在埃投资进一步扩大等.建议我国石油企业赴埃及投资要关注选择投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利用投资保险、防范汇率风险、加强账款回收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十分活跃,收购形式从早期的单一权益收购发展为权益收购与公司收购并存,收购的金额越来越大,收购区域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参与形式从以前单一的油气勘探开发发展到上中下游一体化项目,范围从常规油气发展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我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收购上市公司时,存在收购时的合规风险和收购后的经营风险;在发达国家从事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严苛的法律风险;从事油气业务一体化项目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非常规油气资产可能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鉴于此,建议今后我国国家石油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时,遵守上市地的监管法律,注意企业文化的融合;谨慎从事非常规油气资产的收购;建立一套科学的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机制,做好收购项目的经济评价,完善后评价制度;学会经营海外油气资产;利用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优势地位,收购一些优质的常规油气资产.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在中国海域年产油气首次突破5000万吨油当量。这标志着中国蓝色国土上诞生了一个海上"大庆油田",中国已跨入海洋油气生产大国行列,海洋石油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的一道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趋缓,但复苏大势不变;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小。我国油气产业、财税、价格等政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国内炼化行业格局、油气企业发展、海外油气资源利用、油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均将产生一定影响。世界石油供需处于紧平衡,预计2011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仍将高位盘整。世界天然气供需"拐点"可能提前到来,天然气价格逐步走高。油气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多数资源国对外合作政策持续收紧。由于市场环境变化,2011年油气并购市场活跃程度明显下降。国际大石油公司坚持资源为王理念,优化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管控,寻求与国家石油公司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望未来五年,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向绿色转型,低碳能源占比将提高,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世界石油供应持续偏紧,炼油能力更加过剩,国际油价将进入100美元/桶时代;世界天然气供需处于平衡略紧态势,天然气价格将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企业中油气集输储运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油气集输主要是指将分散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他副产品收集起来,经过加工等程序在进行存储和运输,运输至炼油厂和天然气处理及应用端等。油气集输储运有着较为突出的特点,油田点数量较多,运输线路较长,化学处理过程较为复杂,油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生产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在实际生产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易发生火灾等事故。因此,在油气集输储运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工艺设计方案,减少收集储运的损耗,实现油气的安全运输。本文首先对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进行了介绍,指出了油气集输储运存在的问题,对工艺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设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的生命线,海洋油气资源是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管道发生失效势必会影响海底油气资源的输送,同时海底环境复杂,海底管道面临不同于陆地管道的风险,因此开展海底管道风险分析对于保持海底管道安全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海底管道失效事故发生后,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策略对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文章针对海底管道开展了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了海底管道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天然气和油气在输送过程中的现状分析,研究油气泄漏的原因以及储运技术应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对于如何防止油气管道出现泄漏,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储存和保存的技术进行研究,采取一定的解决方法,提高油气管道运输过程当中的安全性,确保油气输送到目的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对于油气管道的质量和运输工程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对油气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气运输企业管道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事关油气运输的安全与稳定,是企业的核心要务。长输管道作为普遍采用的长距离油气运输方式,在我国能源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保障油气运输的稳定,需要做好长输管道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分析油气长输管道设备运行中的主要风险,给出设备管理与维护措施,以提升油气长输管道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阳  张方海 《化工管理》2023,(18):92-95
台风是南海海洋油气生产平台所面临的重要自然风险源。在每年的5月至11月期间台风频繁发生,造成的破坏性极强。鉴于台风给海洋油气生产平台生产作业带来的风险挑战,文章结合该海洋油气生产平台自身特点,针对南海海域台风特征,进行台风风险识别分析,并提出风险预防和应对策略,对在海上进行油气生产作业的平台制定防台风应对策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中俄油气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中俄经贸合作迈上了新台阶,但面临合作领域局限、合作方式单一、油气田开发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力、天然气进口价格可能大幅上调、俄未来政局变化和利益博弈以及我国天然气市场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不利于扩大和深化中俄油气合作.建议构建中俄能源合作安全保障与协调机制;加强中俄油气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降低风险;完善中俄天然气购销合同的定价方式;加快推进能源改革,加强国内油气开发,增强我国利用境外油气资源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油气集输是油田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油气集输中涉及的点多、线长,输送的环境恶劣,特别是在轻烃类油气集输中,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火灾的危险性高等特点,如果不能做好油气集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容易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建立了油气集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油气集输的实际,提出了提高油气集输过程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水平的对策和改进方案。通过研究对于降低油气集输过程中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申奥艺  谢宇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10):37-41,109,110
加拿大油气资源蕴藏丰富,产量增长和出口潜力巨大。但加拿大油气出口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在美国能源独立的背景下,亟需开辟新的出口市场。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世界油气需求量大且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油气市场价格较高,是加拿大最理想的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油气需求稳定增长,未来资源供应缺口较大,加之进口石油依赖中东等欠稳定地区,且运输严重依赖海运,石油安全形势严峻。中加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推动双方在油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向亚太出口油气的关键是建设Gateway管道项目,而推进该项目的关键是获得途径地区土著居民的认可。针对当前加政府对外资出现的摇摆态度,作者认为中国需要耐心和信心,但也要做好投资风险防范,主要是建设亚太管道过境印第安领地的风险、油砂开采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的风险以及地缘政治等引起的政策改变的风险,并建议要抓住时机,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动加拿大西海岸油气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8.
油气管道可接受性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可接受性风险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确定原则,并对影响可接受性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油气管道风险评估为例.对所涉及到的管道失效、泄漏而引起的人员安全和环境风险可接受性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油气管道风险可接受性标准的基本思路:最后,讨论了在我国进行油气管道可接受性风险评估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油气管网的高速发展,油气管道区域化管理势在必行,但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介质特性不同,改革期间的管道安全管理受到严峻考验。从管道区域化划分原则、责任制的落实、风险预控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对油气管道区域化管理进行探讨,提出了管道区域化管理思路:与地方属地管理职责相对应,形成油气调度区域化、业务管理专业化、管道保卫属地化区域管理模式;从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队伍培训、安全投入4个方面,落实过渡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遵循风险超前管理的思路,从外部风险、制管风险、腐蚀风险3个方面提出了风险管控措施;针对应急事件的复杂性提出了区域化应急管理思路,为管道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何杰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6):55-59,111
阿富汗虽然油气资源蕴藏量并不丰富,但其地理位置重要,直接影响我国西侧境外能源通道的安全.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阿富汗积极开展油气勘探与开发招标,努力寻求国际资本投入,提供的油气国际合作机会较多.尽管面临安全风险、政治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但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阿富汗油气的国际合作,重视与当地石油企业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合作,注重改善与部落和地方军阀势力的关系,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深化中阿文化交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以后扩大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