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存在技术溢出情况下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与企业的研发策略。结果表明,无论是实行竞争型创新补贴政策还是合作型创新补贴政策,政府都应该优先补贴那些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行为。贸易自由化提高了国家的创新补贴水平,但是技术溢出本身对创新补贴的影响却具有不确定性。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与高技术溢出提高了消费者剩余与国民福利水平。贸易壁垒虽然强化了企业对本国市场的垄断,但是,在考虑了政府的创新补贴政策后,具有创新激励的企业实际上更倾向于自由贸易结果,因此,相对于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创新补贴政策可能更容易促进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政府补贴能否提振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增加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但是对发明专利的产出不显著,其创新质并没有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研发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比民营企业大,对东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激励效果不够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国家应完善政府补贴政策的顶层设计,优化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补贴机制,注重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并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补贴;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补贴以及发明专利产出数量的政策激励,提高发明专利比重,并降低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家专利制度体系中的比例和数量;企业应注重创造性人才培养,政府需要完善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技术发展和知识积聚是决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研发和创新是技术及知识的主要源头。企业只有不断投入研发活动,才能获得更大、更为稳健的收益,以便在激烈角逐的市场上脱颖而出。但因研发活动存在的溢出效应,使得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并不高,从而导致我国企业的研发成果并不理想。对此,政府开始介入其中,希望可以使企业的研发成果逐步增加,从而对企业的研发绩效造成影响。本文以为政府补贴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其研发绩效的激励效应是有差别的,不可以偏概全,这种效应无法简单归结为促进论或抑制论。本文选取的样本对象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的制造业企业,选择了制造业企业2014年的政府补贴数据和2015年的研发数据,希望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政府补助对制造行业的研发绩效是有积极影响的,以期为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方向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表明:作为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替代品的战略性研发补贴,在提升本国企业竞争力和提高国民福利的应用过程中,其政策效果一方面严重依赖于企业产品成本和产品间替代弹性等微观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各国政府反应策略的极大制约。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探讨了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与研发强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适当的政府补贴能够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但过高的政府补贴反而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是无效率的政府干预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重新考虑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研发补贴支持力度,以期更有效地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研发联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政策工具。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座谈和统计分析研究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在研发合作中的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已经形成了包含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研发基金的多种研发合作新模式。研发联盟是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主要形式,大部分联盟从事前沿技术研发,联盟内部知识共享程度较高,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是主要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形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是研发联盟的主力军。建议相关部门采用集中化的资助制度,围绕中关村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打造1-2个研发联盟。 相似文献
7.
8.
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选取 2013-2020 年中国496 家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运用 ACF 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重点分析融资约束的双重门槛作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以融资约束为门限变量,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在不同门限区间中呈现显著变化;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股权集中度在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实证分析不仅对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对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虽然学术界普遍认可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区域营商环境、企业规模、性质的差异,企业研发投入对政府补贴的行为响应存在巨大差异。为此,针对现有研究中政府补贴数据不够准确以及对东西部企业的比较研究较欠缺等问题,以东西部地区典型省份浙江和新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政府补贴数据的手工核算,结合AMOS路径分析呈现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过程。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新疆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对浙江企业不存在显著影响;企业规模与新疆企业研发投入呈正向影响,而企业性质与两地企业研发投入均未呈现显著关系。最后,通过探究造成两省实证结果差异的原因,为西部地区企业利用好政府补贴,提高研发水平并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提供思路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关于激励研发创新的相关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水平和效率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政策主要着力点在于对企业或行业的激励上,尚可能带来企业进行策略性创新、对一线研发主体-研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不足等问题.基于个人所得税角度,通过对比中国大陆与其他三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图提出直接给予研发人才普适性税收优惠的建议,并就完善现有政府研发补贴及企业所得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更好吸引和留住研发人才,为中国科技兴国战略注入新动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2014年起逐步实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退坡政策,对产业创新产生较大实际影响,但纵观已有研究,却忽视政府补贴退坡政策对于该领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因此,研究以2009—2020年我国123家汽车行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PSM-DID研究方法就补贴退坡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补贴退坡政策实施总体上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显著负效应,导致企业减少研发投入,这种负效应在非国企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考虑一个再制造商、一个电商回收平台和消费者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对比分析不同的政府补贴方式与不同的平台回收模式下的4种回收情境。结果表明:回收模式的选择会影响平台的服务水平,并不会受到政府补贴的影响;回收量的多少不仅与政府补贴有关,还与再制造商的碳减排成本有关;碳减排补贴能实现更高的碳减排率,而产量补贴能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政府支持对提升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号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资金型政府支持、非资金型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差异化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行业竞争度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利用 309 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适度的资金型政府支持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即资金型政府支持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倒 U 型关系,非资金型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2)行业竞争度削弱了资金型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倒 U 型影响。(3)行业竞争度正向调节非资金型政府支持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即提升行业竞争程度可以增强非资金型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我国政府合理制定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科学使用政府支持以促进研发活动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2009—2017年沪深两市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探讨了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中不显著;政府补助可以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负面影响,这种缓解作用在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股权质押率高组中,政府补助反而加大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表明股权质押率高的企业可能存在着控股股东自利行为。在股权质押行为普遍存在的条件下,研究结论对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战略联盟的产业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形态,是研发战略联盟在产业层面的拓展。文章从战略联盟理论出发,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征和使命,并提出构建其应注意的几个战略问题:突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产业特征;注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中的战略金三角;选择合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构建联盟成果的分享机制和联盟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纵向技术联盟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形成机理,并由此影响利益分配。文章将纵向技术联盟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建立了基于分配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无限期界讨价还价博弈方法进行逆向求解。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技术型中间投入品的交易价格,并且当紧密型纵向技术联盟的分成因子受到一定限制时,企业倾向于组建利益可重新分配下的更为紧密的纵向技术联盟。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纵向技术联盟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形成机理,并由此影响利益分配。文章将纵向技术联盟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建立了基于分配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无限期界讨价还价博弈方法进行逆向求解。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技术型中间投入品的交易价格,并且当紧密型纵向技术联盟的分成因子受到一定限制时,企业倾向于组建利益可重新分配下的更为紧密的纵向技术联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