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下简称公选)制度是我国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这项制度通过引入考试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机制,有利于促使优秀领导干部人才脱颖而出,能有效防治论资排辈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这一新生事物出现了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作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重要环节之一的结构化面试出现的时间更短,但是由于其产生的实际效果很好,所以各地的公选对结构化面试情有独衷,它对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向前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公选结构化面试测评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公选结构化面试的测评体系的涵义,指出公选结构化面试的测评体系的基本要素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孕育、初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现行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加强新时期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改革和创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行考任分离和资格分类审查,提高公选笔试的科学性;实行结构化情景模拟素质测评,增强公选面试的科学性;建立考官职业资格制度,提升公选测评的科学性;构建立体化的考察体系,确保公选考察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于四川最早施行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演进,现已成为我国干部选拔方式中的主体模式和我们党民主执政的重要实践形式。中共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已确定,到2015年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的厅局级及以下委任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少于三分之一。但由于这项制度建立时间不长,且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现仍处于加速调整完善的成长期,还存在诸如公选范围过窄、操作方法不新、  相似文献   

4.
李妙然 《经济与管理》2003,(9):62-62,64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首次将引咎辞职制度蚋入领导干部制度,这是我因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旨在分析影响此制度推行的主现因素和客观因素,并进而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各级干部要“能上能下”是我们说了多年,喊了多年,却又是多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难以突破的难点。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作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战略部署,把“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  相似文献   

6.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确保选准用好干部的制度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出现了简单以票取人的问题,滋生了拉票贿选、当老好人等不良风气。这些现象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坏,危害甚深。要结合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唯票取人问题,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改革工作,自然也少不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可是,现阶段的干部人事制度正处在改革的艰难阶段,在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思维、制度、利益等方面阻力和困难.而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动力作为支撑,需要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领导的主导动力、人民群众支持与参与的基础动力、干部团队结构优化的组织动力,如果无法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落实.基于此,该文首先针对新常态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和困境进行了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深化改革措施,希望能真正实现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既是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与十六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干部制度中的有些问题还没有实现根  相似文献   

9.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中央新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学习贯彻《条例》,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既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录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工作中形成的。作为考察干部、了解干部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作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打破了旧的干部人事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创新了干部政策,赢取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何把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化;进一步增强其民主化程度;通过程序的完善使其更加规范化;通过对测试环节和内容的调整使之更为科学化则是使公开选拔制度日臻完善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中央出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来,各地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但在解决领导干部的下和出的问题上实质性进展不大,领导干部职务任期过长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干部队伍老化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阻碍了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影响了干部的上进心。近年来,各地以规定任期为手段,以任期目标为依据,以任职有期、竞争连任、连任封顶为主要内容,开展建立领导职务任期制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一、把握时代趋势,充分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工作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从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出发,明确提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并…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即将加入 WTO带来的新一轮开发开放的机遇,面对开放型经济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开发区进入成熟期和转折期后在体制和机制上暴露出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无锡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以建立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和优胜劣汰的人才机制为突破口,果断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定,在新区机关部门、区直属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企业化干部人事管理新体制。   一、改革的具体内容和主要做法   在新区机关实行企业化干部人事管理新体制,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干部队伍“四化”…  相似文献   

15.
刘泽文  李佳 《经济师》2014,(5):265-266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内核的重要内容,也是最敏感的部分。湖北省新华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在绩效考核对人事制度改革的作用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文章结合实际,阐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涵,探讨绩效考核的内涵及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之年,如何以换届为契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呢?  相似文献   

17.
郭锋 《广东经济》2001,(4):18-19,21
党的十四大以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央大力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形势下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已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江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近来掀起一股不小的波澜:南京、常州、徐州等地开展公推公选县(区、市)长候选人,经过法定程序,一批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通、组织上信任、人民群众拥护的干部相继走上了领导岗位。公推公选与以往的干部任命最显著的不同点在于: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举贤荐能与组织考核相结合,把对干部的评判权更多地交给广大群众,使群众成为干部选拔过程的参与者、决定者。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源于经济领域,但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人事管理、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多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利的指导、保障和支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然有力地引领、保障和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1993年8月14日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类。2006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从法律层面上,再次明确了这一职务分类。“转非”是领导干部转任非领导职务的简称,随着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深化,转为非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的人数,还会越来越庞大。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这些“转非”干部,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