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恒  曹虹 《老区建设》2009,(21):13-13
一、贫困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我县是劳动力富余大县,总人口35万人,农村劳动力总人口11.4万人,16~35岁年青劳动力5.01万人,35岁以上劳动力6.4万人,长年外出劳动力3.5万人,留守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兼职劳动力7万人,其中贫困村劳动力人口1.56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13%。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1.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隆安县总人12138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5.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65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5.4%。每年新增外出和当年返乡人数约在8500人左右.基本持平。2009年春节返乡过节的农民工19890人.其中正常返乡过节16870人.占返乡总人数的84.8%,这些人过节后都能返回原企业单位丁作或就近就业:滞留家乡的有3020人,占返乡总人数的15.2%.这些人需要重新择业。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现简要分析如下。 一、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构成 2006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448.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211.1万人,占49.5%;女劳动力1237.4万人,占50.5%。  相似文献   

4.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黄冈市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55万,占76.4%。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60万,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3.9%;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6.9%。  相似文献   

6.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如何有效衔接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以莲花、芦溪两县为例)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市2008年农村低保常补对象补助标准为100元,2009年提高到130元,非常补对象90元,提高到100元。莲花县总人口25.51万人,农业人口21.84万人,有农村贫困人口2.5万人,占总人口的10.4%,纳入农村低保对象9697人(2009年6月份数字),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7.2%。每月每人补差最高80元、最低35元,月人均补差65.4元。芦溪县总人口28.28万人,农业人口23.76万人,有农村贫困人口2.26万人,占总人口的8%,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0121人(2009年6月份数字),占农村贫困人口的49.6%,每月每人补差最高100元,最低35元,月人均补差67.2元。低保人数分配原则是:按平原、山区及各乡镇、村经济状况分配人数,山区乡镇、村最高达5%,平原乡镇、村最低为3.5%。低保形式是:平原地区按户保,山区按人保,主要是指标少,应保对象多,按户保自然会出现该保的没有保,不该保的又保了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军 《西部论丛》2004,(3):51-52
直辖后的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7%。据统计,2001年,重庆市总人口3091.0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38.80万人,占重庆总人口的78.89%;农村劳动力1399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7.36%,全市耕地总面积2374.8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如按现有农村人均劳动  相似文献   

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湖北省总人口为6001.7万,其中,乡村人口3957.99万,农村劳动力2029.9万(男16-65岁、女16-60岁)。全省现有耕地4553.6万亩,如按劳均5亩耕地来算,农业可消化劳动力910.72万,剩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119.2万,剩余劳动力所占比例为55%。在这些剩余劳动力中从事养殖、加工和服务业的约有50万,在乡镇企业务工100万,进城务工经商560万,全省尚有409.8万劳动力剩余,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0.2%。今后劳动力的数量还会自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9.
全州县总人口76.87万,其中农业人口67.88万,农村劳动力39.2万,根据全县现有耕地面积72万亩,人均1.06亩进行测算,仍富余劳动力19.2万。2003年以来,全县外出务工人数为14.5万,外出务工一年以上的6.2万,占42%;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4.7万,占32.3%;三个月以上半年以内的3.6万,占25.7%。全家外出17198户,共计48865人,占外出人数40.7%。  相似文献   

10.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我市共有乡村人口520.6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67.8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3%左右。农村劳动力282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140万人,占49.7%。从事第二产业的89.5万人,占31.7%。从事第三产业的525万人,占18.6%。  相似文献   

12.
李旭秀 《发展》2013,(3):72-73
一、基本情况 (一)人员网点:该行现有8个营业网点,基本覆盖了西峰辖内乡镇和社区,拥有干部员工93人,平均年龄30岁,年龄在35岁以下的82人,年龄在36。45岁的8人,年龄在46~55岁的3人。其中研究生1名,占1.07%,大学本科69人,占74%,专科23人,占员工总数的24.73%,中级职称4人,占4.3%,初级职称3人,占3.2%,从事金融工作5年以上的10人,占员工总数的10.7%,从事金融工作10年以上的4人,占4.3%,党员26人,占27.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滦南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打造和不断畅通水源充足的“零成本”增收“干渠”,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以来,全县已向周边市县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17.9%,占全县向非农产业转移人数的58.4%;其中向京津、大连、唐山市区有组织高层次输出1.2万人,占输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1%,这些输出人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际上“就业结构偏离度”方法测算,目前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约1000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为575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7.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25万人,占42.5%。另据32个市、县231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到2003年底,广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人数占26.0%。  相似文献   

15.
拥有百万农业人口的安徽省庐江县,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增大,到2008年底,全县劳务输出27.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1%,并呈现出鲜明的九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最近,江西省横峰县兴安工业园区的无极制衣公司等多家企业因难以招到技术和经营人才而频频告急,不得不到外县四处出击。这在当地成为一件新鲜事。据统计,横峰县是一个劳动力富余地区,2005年全县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0.2万人,在外务工创业人员4.9万人,占全县总劳动力的48%。全县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达40631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62.6%,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力资源富余地区,那么,一个劳动力资源富余地区本应“近水楼台先得月”,何以出现“招工难”现象?  相似文献   

17.
观察·数据     
《中国报道》2008,(4):98-101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6989万人,占50.8%;女劳动力26111万人,占49.2%。  相似文献   

18.
王胜颜 《老区建设》2008,(15):53-55
江西省寻乌县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农业县。2007年,全县农业人口26.30万人,农村劳动力13.14万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87.7%和43.1%。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县果业大规模的发展,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大省。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有以无为保姆在北京等大城市从业为代表的农村劳动力外出问题,90年代初期,外出从业的规模之大以致成“潮”。根据安徽调查总队调查。2006年安徽农村外出劳动力1046.1万人,比1986年增加1002.6万人,年均递增17.2%。历史地考察这20年.安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数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986—1991年的起步阶段,年均递增6.8%;1992—2003年的高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20.
《老区建设》2008,(1):50-50
2007年以来,江西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两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和健全五项激励政策”的具体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努力破解工业园区招工难。到10月份,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7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73%;其中省内新增转移就业29.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向工业园区转移就业23.09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7.5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6.25%;其中金蓝领工程56.31万人。阳光工程25.2万人,雨露计划6.08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