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其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即管理者既是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经营者,大多数企业厂长、经理既是资产的代表者又是企业经营的负责者,也是职工和自我利益的代表者。在这种极端集权现象下,这种模式势必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厂长、经理任命的“听话”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必然要对这位经营者“负责”,这样就会迫使会计人员做假帐、报虚数,形成“厂长财务”、“经理报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2.
一、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在诚信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强制性信息披露没得到贯彻落实,造成虚假信息泛滥 在上市公司中,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导致了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两权分离使得分散的中小股东与公司经营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经营者有可能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追求其自身利益,股东的权益将面临被侵害的危险。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强制性要求公司经营者全面及时披露公司的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3.
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手段,其中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经营者激励是组成内部治理的重要要素。本文分析了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和经营者激励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研究了三种关系之间的联系,并指出要统筹考虑三种关系,构建竞争型的大股东股权治理结构,培养机构投资者,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推广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股份公司的财务能力日益受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公司经营者的关注,进行财务能力的分析,确定公司财务能力的强弱,不仅能为外部利益人提供决策依据,也是公司内部经营者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股东财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企业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诱因,投资者追求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他们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而经营者更看重企业的现期经济利益,不关心其长远发展,因此,经营者会利用其管理权,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谋取私利.他们会在效益好的年份,隐藏利润和资产,多计提准备金,在效益不好的年份释放这种准备,弥补不理想的财务状况,或者利用掌握的内幕信息,为个人谋取私利,扰乱企业市场股价.  相似文献   

6.
杨宏 《特区经济》2005,(10):346-347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以资本受托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受托责任。投资者将资本投入企业,托付经营者进行管理和经营。根据科斯奠基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这里所说的生产要素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投资者将其财务资本的控制权部分转移给经营者,并要求经营者对其承担受托责任。经营者不仅要按股东定下的目标来完成其所托付的义务,而且还耍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管理和使用财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股东则视经营者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对其给予回报。但是,耍实现上述结果的重要前提是,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一致和信息完全对称。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是个舶来品,西方英美等国的实践表明,在董事会中引入不在公司任职,且与公司无利益关系的独立董事,对于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对于公司经营者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评判和监督,可以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我国是一个“新概念”,我国引进这个“新概念”据有关资料介绍是为了解决“一股独大”的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的现象,切实防止上市公司造假,“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违规行为的发生。这一“新概念”在我华夏大地一出现,立即被抄得火烈,  相似文献   

8.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4,(11):10-10
“首先我为阿里巴巴祝福,也同时为香港感到自豪,但现在也绝不能自我陶醉。”——虽然阿里巴巴最终选择赴美上市,但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仍为香港最终选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未因一家公司放弃原则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构建于法人产权结构基础上,现代企业的典型形式是股份制公司。在股份制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因此,公司资本所有者与公司资本经营者之间所追求的利益存在着差异,前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利,而后者追求的主要是高额薪酬,两者之间发生冲突与矛盾几无可免。这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于:经营者凭借着自身掌握的经营管理权做出损害出资者利益的事,即产生“经营者控制”或“内部人控制”效应。如何避免经营者因为谋求私利、经营偷懒或个人经营偏好而损害出资者的合法利益,并促使经营者为出资者谋求更大利益,这就需要建立经营者约束机制,使其忠诚地、高教地为公司出资者服务。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邓志旺 《特区经济》2007,(2):281-283
我国国有企业兼并经常遇到重重障碍,即使看来明显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的兼并方案也会遭到“不合常理”的否决。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导致国有企业的兼并是一个涉及到地方政府、经营者、职工等多方利益的复杂过程。本文分别对利益各方的目标函数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国有企业兼并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满足3个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贺宣真 《特区经济》2005,(8):266-267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1.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与经营者的经营需求重合。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局限,一般难以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企业形式多为合伙或独资企业,所有者大多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即使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管理,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不够彻底,仍然“藕断丝连”。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者已转化为企业的内部人,通常被看作是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需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需求重合,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特区经济》2006,(1):105-106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约束机制的现状及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加大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约束力度,尽量避免上市公司经营者侵害国家利益和广大投资者利益情况的发生,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2003,(7):24-24
深圳模式 深圳市自1994年后逐步构建了“国资委或国资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模式。1996年,以三家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正式运作为标志,“三个层次”管理模式基本建立。其中,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构建和运作是核心环节。它由国资委授权,代表政府对相应国有资产直接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经营者等投资者的权益,具体从事国有资产产权经营和资本运作,但没有任何行政管理职能,一般不直接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小投资者的角度,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的内部控制。根据112个企业的数据分析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内部控制建设,其他公司治理措施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内部控制建设无关,这些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也无关。这个发现启示我们,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的内部控制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化,使它们真正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15.
企业股权的集中使股东群体分化为控制性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而大股东和经营者一同成为企业的内部人,大股东一经营者合谋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隧道挖掘”成为现代公司的核心的代理问题。本文首先对大股东一经营者合谋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然后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了这种舍谋行为会导致公司的次优投资和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新视点     
吕丁言论集锦(之五)群言堂产生幽默,一言堂激发讽刺;愚官以为自己说什么都对,做什么都会;愚民对于蠢官说什么都听,做什么都跟;愚蠢产生奴性,奴性带来贫困。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呼吁──企业家言论集锦(之三)“经营者错位”亟待解决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提出:国有企业的领导层不仅要把自己看成企业的经营者,还要把自己当成老板,但目前投资者是国家,这种“经营者错位”问题必须解决。周厚健代表认为:“经营者错位”源于国企“老板缺位”,国有企业没有老板,或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板,这种状态对…  相似文献   

17.
江振华 《特区经济》1997,(10):46-47
<正>一、从经营者的“复制功能”谈起 企业内部存在一种个体特征的“复制”或趋向的现象。“复制”现象中的特征施加方(简称施体)是经营者,特征接受方(简称受体)是其它企业成员,“复制”的内容则显然不是指经营者的形体特征,而是指经营者的其它个体特征。企业内部的这种“复制”现象亦指企业的经营者具有某种将自我某方面个体特征向外“复制”的功能。一般人对企业内部的这种“复制”现象或多或少有些感性认识,但深刻认识的人则不多。笔者将企业内部这种以经营者为施体的个体特征的“复制”现象归纳为以下几种:1、素质特征的趋向。例如,如果经营者素质高,则其他企业成员的素质也总体趋向于素质偏高;反之,亦相反。2、行为状态特征的趋向。这里的行为状态特征特定的含义,指企业成员是否以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来行事。如果经营者以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行事,则其他企业成员也总体倾向于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行事;反之,如果经营者有偏离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行为倾向,则其他企业成员也将极可能有这种倾向。3、以上两种是相同方面个体特征的“复制”现象,这一种是不同方面个体特征的交叉“复制”现象。例如,如果经营者素质低,不仅易导致其它企业成员素质偏低,也易导致其它企业成员偏离企业?  相似文献   

18.
股份回购是公司重要的财务活动,备受资本市场中各利益相关者关注。随着我国共同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其对公司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鲜有文献关注共同机构投资者对股份回购的影响。本文以2005-2021 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会抑制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是通过提高市场预期、降低机会主义以及基于公司长期价值而对股份回购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影响在管理层持股低和现金资源较差的公司作用更大,并且金融类共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更大。本文不仅丰富了共同机构投资者和股份回购的相关研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开放潮》2000,(12)
政府的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以退为主相对于其它地区,福建省在这方面理解得早,动作也很快,许多上市公司原来是国有资本控股的,现在都由于国有资本的退出而转由非国有资本控股了。但是,分析目前福建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发现40家公司中属于必须由国家资本控制的只有三家,即闽东电力(电力)、厦门机场(港口、仓储)和厦门路桥(路桥、隧道)。而这40家上市公司,如今总体上国有股仍占总股本的28、57%,并且国家股居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还有9家之多。因此,对于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资本配置,应坚持“有进有退,以退为主”的原则。二、协助上市公司降低重组交易成本什么是重组的交易成本?作为投资人,往往有自己的投资倾向和熟悉的投资领域;作为经营者,也很难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是状元”。因此,在公司重组的背后,常常会有大股东的易人和经营者的替换。作为新的投资者或者经营者进人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公司的冗员,能不能够裁减得下去;公司的虚列资产、闲置资产、不良债权,能否收拾干净;原来的经营者由于没有较好补偿,是否甘心交出控制权;公司的大额债务、未决诉讼等是否有完整而真实的列示,等等。这些方面,就是企业重组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专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将会越来越多,管理化水平也将越来越高。届时,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聘请专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来做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