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库总库与财政部、代理银行信息交换的数量和频率也在不断上升。根据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财政、国库、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集中支付清算的效率和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改变目前数据由人工传递所造成的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拟在技术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建立财政、国库、商业银行之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财政、人民银行、各商业代理银行之间的支付、清算、实拨款、缴退库以及收支报表等业务量急速加大。但由于相互间仍采用人工传递纸质凭证的方式处理业务.制约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整个国库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为实现省级财政国库业务全面电子化,我们山西省着力打造财政国库业务高速路网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刘岚 《黑龙江金融》2006,(11):50-51
一、国库资金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制度风险。一是制度滞后。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国库业务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现行制度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存在制度空白点。二是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如今年新颁布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规定:由国库自身进行事后监督的,按照“三个不能兼”、“四个不得参与”的要求,在实际业务处理中,国库至少要配备5人以上才能正常运转,但目前县(市)国库人员基本无法满足这一制度要求,导致不合理兼岗,业务不合理交叉现象经常发生,形成国库资金隐患。  相似文献   

4.
米继山 《山西财税》2006,(11):29-30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应我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实施的,它是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对传统支付制度的一次否定和取代。本文笔者就新旧国库支付制度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代理业务规范性较差,存在操作风险 按照省级预算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规定,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时,需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业务处理,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属于代理性质,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办理国库集中支付时,存在开户资料不全、无国库集中支付授权协议书、预算单位存在基本账户、无财政授权支付银行开户情况汇总审批表、人民银行开户情况无备案、授权书上印鉴与印鉴卡上预留印鉴不符等问题,这种管理上的混乱,不仅直接影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处理的质量,而且极易导致资金风险。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从1999年下半年即开始着手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1999年10月份,按照“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的构想.组建了河北省财政厅总预算执行处,2000年7月更名为国库处,专门负责省级预算执行和推进全省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2000年6月份.经省政府同意,印发了《河北省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全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伴随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展开,安徽省加强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紧扣资金支付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做到“三个强化”,实现了“三个目标”,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国库动态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逐步完善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唐山市自2000年启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级经历了从统发工资开始,到集中支付试点、扩面、所有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到2004年9月份,建立起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了“零余额”清算制度,272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了改革范围,实现了所有基层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  相似文献   

9.
一、代理银行配合不协调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财政部门开具支付指令后,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者。可以看到,与传统的分散支付制度相比,这种支付方法工作量是相当大的。目前。由于电子化程度不高.资金结算支付清算速度缓慢,效率不高,己成为加速实现国库制度建设的“瓶劲”。电子信息网络和支付系统是保证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因此,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建立发达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有利于方便用款”,是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应遵循的一条原则。笔者从江苏省宿迂市市本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年多来的实践中感到,现行的支付程序复杂,未能体现“方便用款”的原则。以财政授权支付为例:当预算指标录人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后,授权支付业务必须经过用款计划的报送审批、授权支付额度的下达和资金支付三个流程的14个环节。有关审核节点,需两个审核人。如计划管理方面,要经过“两上两下”程序,经十人次以上签发,才能办理。  相似文献   

11.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取消了各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内、外资金账户,支出一旦发生,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不存在非单一账户下出现的多个转账环节.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之前,都是财政可统一支配和调用的资金.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率和使用效益。本文仅就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建立单一账户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管理制度,是财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但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稳患,需要在改革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近年来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由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支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因此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行支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繁琐、到位慢;预算无法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财政支出信息反馈迟缓;无法对支出进行约束和控制,最后使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预算体系成为空谈。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原则应该是:循序渐进,稳步推行;支出的管理、使用和监督相分离。具体改革措施如下:建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国库资金并集中支付;财政部在央行中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账户,并下设一个“国库券集中支付中心”;可考虑多种支付方式并存;不改变各部门的支出管理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要与财政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和报告制度关系;建立发达的电子网络;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的目标.会计集中核算是在资金“三不变”的前提下,撤销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和会计机构,会计业务改由财政部门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文章分析了双集中模式具体做法及优越性,阐述了双集中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郝晓黎 《金融博览》2013,(13):57-57
近年在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中,逐步建立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了财政资金拨付的“点对点”,财政专户得以清理规范,逐步构建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的国库收付管理制度,但依然存在着业务覆盖范围窄、配套改革不完善、操作有待规范、直接支付量占比偏低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级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切实加强县级公共财政管理与改革,具有事关全局的重要意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公共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应当尽快在县级全面推行。但从近年来的改革实践看.我国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展一直比较缓慢,成为影响整个财政国库改革全面推进和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邰陆 《中国金融》2003,(5):60-60
国库业务加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下称“支付系统”)汇划清算和会计核算新系统(下称“新系统”)运行后,将取消行库往来,国库业务将脱离会计部门的资金汇划和清算渠道,拥有自己独立的联行行号和清算方式进行资金划转。这样可以减少国库资金的汇划环节,加速资金的汇划速度,同时也可简化资金汇划手续,拥有直达、畅通的资金汇划渠道,为财政资金高效运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与以前的系统相比,国库支付清算系统改革后的新变化有以下几点。(一)增设了支付系统往来资金清算方式。支付系统设有国家和地市级城市两级处理中心,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  相似文献   

19.
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业务处理能力与水平,是国家金库总库自1985年国库机构分设以来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自2001年以来.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原有财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所得税分享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等一系列与国计民生和国库业务走向密切相关的改革相继推出;  相似文献   

20.
一、人员风险 目前,县支行国库会计股一般5-7人(含临时工),同时还要经办全部的国库业务,即使所有人员“满负荷”工作,业务处理难免出现“一手清”。由于会计人员达不到规定要求,虽然也有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也制定了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在实际执行上难以真正落实,形同虚设,导致岗位责任制和内控制度无法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