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侨汇是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或侨居在本国的外国公民汇回其祖国的款项.侨汇是非贸易外汇收入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农地改革的基本概况台湾农地制度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相关改革措施,主要集中解决当时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每个阶段不是接续的。第一个阶段(1949-1953年),针对富者田园百亩、贫者无立锥之地、佃农受到地主盘剥的社会状况,政府采取了强制手段,推行"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及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保证农地农有农用,使得无地农民和租地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满足了广大  相似文献   

3.
一、广东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和作用广东乡镇企业是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的骨干力量,又是一支创汇的生力军。乡镇企业创汇包括两方面:一是“三来一补”工缴费外汇收入;二是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据统计,1986年广东乡镇企业创汇总额达6.63亿美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总额45亿美元的1/7。广东乡镇企业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开创了新局面,创汇发展速度之快,出口产品销售范围之广,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4.
资金是现实经济运行的一个主要因素。投资则是将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措施,因而投资发展战略无疑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最近,我们对山西农村投资发展战略从质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投资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 山西农村投资发展战略的演变,自建国以来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49——1980年的单轨粮——水型战略阶段和1980年以来向双轨多向型战略转化的阶段。 单轨粮—水型战略是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1949年山西的粮食  相似文献   

5.
综观建国四十多年来,山西耕地面积发展变化轨迹,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9年,是山西耕地面积经历从速增到速减的阶段。山西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6235.44万亩增加到1954年的7031.85万亩,成为建国以来我省耕地面积的最高年份。之后到1959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到6165.90万亩,与1949年的耕地面积相比,减少了69.54万亩。1960—1970年,为山西耕地面积缓减阶段。这10年中,全省耕地面积由1960年的6197.21万亩减少到  相似文献   

6.
1、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给东部地区下放了较多的经济管理权限,包括大规模项目审批权,向外商提供退税政策的自由,保留较多外汇收入的权力,以及企业的进出口权力等,这些权力在当时情况下是特惠的,对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特区等在起步阶段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现在,西部地区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除了享受国家统一的政策外,没有其它特惠政策。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大体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起伏波动阶段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1320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19500万吨。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整个经济和生产遭到了很大挫折,1958—1978年21年间粮食总产仅增加11020万吨,平均每年仅增加500  相似文献   

8.
第一,人口膨胀是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据史料记载,云南省从公元前11年到公元1741年,人口大体稳定在百万人左右,尔后到1949年的200年间,人口增加了约1,400万人。由于人口增长慢,所以,尽管那时生产方式落后,但人类的干预并没有超出森林自我维持能力的限度,森林的变动幅度很小。1949年后,人口迅速膨胀,至1979  相似文献   

9.
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农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发展而相伴相生、与时俱增的长久期盼。回顾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四个阶段。还田于民、当家作主阶段(1949—1953年)。这个阶段是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以农民翻身当家作主为根本目标。1949年10月,建立新中国,广大农民除在政治上得到翻身以外,还从封建地主阶级手中夺回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获得了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成了这个时期农民对新生活的憧憬。土地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和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潜力的分析预测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新中国成立后粮食单产发展可以概括成单产水平稳定上升(1949~1959)、持续低势攀爬(1960~1981)、持续高势提升(1982~1999)和滑坡调整徘徊(2000~2003)等4个阶段。粮食单产以年均72.69kg/hm^2的速度不断提高,潜在年提升能力在150kg/hm^2以上,当前我国的粮食单产水平是4500kg/hm^2。我国粮食单产仍将持续提高,但是,2004~2010年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粮食单产超常规的发展阶段。文章从品种更新换代、主要粮食作物、粮食主产区单产水平以及高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角度,分别预测了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粮,其面积49020万亩,总产约1740亿公斤,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30%和47.1%,对我国粮食供应起着主导作用;在广大的稻作区,水稻生产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稻米是我国的一大宗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的一条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广东农业农村经济腾飞的60年。第一个阶段,1949-1978年。在这个时期,广东的农业农村经济虽有发展,但受一些因素的干扰,发展速度并不快。有统计数据表明,1957年广东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08元,1978年增加到193元,21年增加85元。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1.学习和改良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早在20世纪初,我国会计就受到其他国家会计思想、会计方法的影响,如借贷记账法对我国中式会计的改良。解放前,我国一些地方会计已较普遍地采用了英美国家的会计模式。2.计划经济模式阶段(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4.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1年的一百年来,党在农村的领导工作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1921-1948年领导农民运动,获取无产阶级政权阶段;1949-1977年领导农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78-2004年领导农村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2005-2016年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解决"三农"问题基础阶段;2017-2021年领导农村迈入全面小康,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主要在于:坚持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领导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作为领导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将维护农民利益和保障农民权益作为领导农村工作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1949—2019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历经70年的风雨,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回顾与总结农产品贸易发展历史,为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方法]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运用详实的历史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将1949年以来农产品贸易发展史划分为3个阶段:即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夕、改革开放至入世前夕、入世至今。对应地,农产品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角色被归纳为出口创汇、出口创汇与调剂余缺、优化资源配置与全面对外开放。文章着重探讨了各个阶段农产品贸易角色变迁的缘由、农产品贸易的特点。[结论]回顾70年农业贸易发展历史,中国农业贸易发展成就瞩目,发展历程艰辛曲折,中国现有农业贸易结构是发挥比较优势的产物,未来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贸易的开展,仍需遵循比较优势原理开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中茶公司成立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是中粮集团战略版块、十八个专业化公司之一、十二条产业链条之一。中茶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贸易驱动阶段,从1949年至1992年累计出口创汇达750多亿美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品牌驱动阶段,出口产品从原料茶逐渐向品牌茶产品转化,在海外市场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茶品牌,中茶蝴蝶、沙漠之舟、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1949年全国只有奶牛十几万头,1985年末发展到162.7万头(含改良牛),比建国初期增加了十倍。我国奶牛主要是黑白花牛,大部分系由纯种黑白花公牛与本地奶牛杂交培育而成,现总头数约有84万头。  相似文献   

18.
一、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区域的重点旅游城市数占全国的1/4,接待外国旅游者数约占全国的1/3,旅游外汇收入约占全国的1/5,同时也是国内旅游和港澳台胞及华侨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1.1国民经济增长的两个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以1978年为界的两个大的阶段。1978年以前是建立工业化基础,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o1978年以后是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变动的阶段。1949年我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大动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业化经过三个阶段,即从1949年到1980年的工业化奠基阶段,1981年到1990年高速发展阶段,从1991年到2015年的工业化完成阶段;2015年以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展现了农业的特殊贡献及其伦理观诠释。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在于与世界后工业化发展同步。中国工业化始于1949年,恰与敲响工业社会危机警钟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出版同年。以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发会议为标志,世界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中国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民间企业,不排斥污染企业和工业垃圾的输入,使中国遭受严重污染,而农业是一切污染的主要受体。各类污染由水体而土壤而食物,进而危及社会安全。对农业系统的开放性认识不足,对农业缺乏伦理学关怀,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出现了举国为之忧虑的"三农问题"。但世界范围内由于后工业化到来,人们在对长期冷战思维的反思中,萌发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互相协作的需求多于对抗、共赢优于零和的观念,于是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农业伦理学的任务是保留农耕文明精华,汲取工业文明的成果,熔铸构建全新的后工业文明的农业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