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4年10月11日宣布,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普雷斯科特和基德兰德的贡献,主要在于揭示了对未来经济政策的预期可能会导致动态一致性问题以及真实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2.
200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E.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C.Prescott),“以表彰他们对于动态宏观经济学: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和商业周期驱动力的贡献”。两位学者的获奖成果主要体现在他们分别于1977年和1982年合作完成的两篇学术论文中,即《规则制定而不是相机抉择:最优政策选择的不一致性》、《构建时间与总量波动》。他们的突出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时间一致性问题”进行分析,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二是…  相似文献   

3.
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共同获得了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获此殊荣的原因之一是在其1977年的经典论文中提出了经济政策中存在时间一致性问题。该理论在货币政策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货币政策中的时间不一致性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城 《现代财经》2000,20(7):26-28
一国货币政策行为及其效应,是政策制定者与政策调节对象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决策的结果,在开放经济下,这种货币政策制定者与调节对象的对局又引申到一国货币政策制定者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国际游资之间的博弈。本文就货币政策制定者在确定货币供给和维持本国汇率上所进行的博弈分析进行概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调节国民经济,在西方又称为政府干预。对于政府干预是否有效,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派,如凯恩斯学派认为政府干预有效;有的学派,如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等认为政府干预无效。瑞典皇家科学院官方评论指出,根据现行理论(指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制定的稳定化政策未能实现经济政策的目标,这已是屡见不鲜的情况。基于此,它将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主张政府干预无效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但是纵观世界,  相似文献   

6.
2004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两位学者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开创者。本文介绍了真实经济周期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含义,并分析了其在宏观经济学研究和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对与其决策相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动值所作的估计或判断。在经济学中,预期主要包括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其不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也影响政府决策的结果。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已有大量关于预期的研究,但在反垄断政策领域,预期还未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借鉴预期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预期的作用及其对反垄断政策的若干启示:第一,反垄断政策是政府与经营主体之间的博弈,在理性预期下,政府存在背弃诺言的激励,因而最优控制理论并不适用于经济计划。第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面临是遵守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的取舍,两种选择分别体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政府应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第三,政府的政策信誉对反垄断政策的执行效果至关重要,时间不一致的政府政策将会损害其信誉,建立政府的政策信誉比政策本身更为重要。第四,预期管理对反垄断政策是重要的,西方国家的预期管理在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与宏观经济学重视对预期的研究相一致,对预期的研究或将成为反垄断政策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充分理解、研究和有效运用预期,对于政府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活力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范建军 《财经研究》2003,29(2):8-16
本文对为什么在分要经济中人们要遵守游戏规则这个问题给出了分析“规则”、“相机抉择”和“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一个一般化的理论框架。虽然本文在模型中假定“政府”和“公众”为动态决策的两个特定的利益主体,但是在理性预期的理论框架下,本文的结论几乎适用于所有利益群体的动态决策过程。我们认为,选择最好的规则,而不是选择最优的政策,才是政策实践的常道。  相似文献   

9.
当存在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时,“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央银行与公众的博弈,形成“时间不一致性”。在K—P博弈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中央银行可能实施的通货膨胀政策,分别对信任机制和非信任机制下的中央银行与公众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博弈的结果是形成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出现“零和”,最终货币政策失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完全信息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完全信息博弈分析陈学彬(上海财经大学)传统经济理论在分析货币政策效应问题时,通常将政策作为一种决策者可以任意控制的工具,即作为一种外生变量来考虑,而忽略了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与政策调节对象(公众)的决策行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实际上,货币政策行为及效应是中央银行和公众在主观和客观条件(决策目标和决策信息等)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决策的结果。这种理性决策行为是双方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一种博弈行为。利用博弈论方法进行宏观货币政策效应分析,可以在完全信息与非完全信息、对称信息与不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前经济与金融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预期下半年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减,但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在宏观政策走向方面,我国的制度创新、政策变革将进入加速期;中央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进行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地方政府的相机抉择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产出波动的实际影响。本文首先从预算软约束和晋升激励的角度分析这一政策的作用方式,然后用模型测度出相机抉择政策,并以2000—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相机抉择的确刺激了地方经济增长,但却带来了明显的产出波动。不过相机抉择政策具有明显的时滞,其真实效果集中凸显在政策实施的两年后。因此,我国应加强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使相机抉择政策在规则的框架下更为合理地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分别通过“实证”和“规范”这两个政治经济学分析的追逐者——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博弈的角度,全面结论是:虽然保护政策能形成大量的租金造成大量社会财富的会福利的净获得,因此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继续实行的不同方面,从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和利益分析中国现阶段贸易保护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流失,但其对弱势产业的培养和扶植会形成社贸易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4.
蒋玲 《技术经济》2007,26(11):107-1091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家在对传统经济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开始从地下经济角度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中宏观经济预测的偏离及菲力普斯曲线开始向上和向外盘旋现象。地下经济一般被认为是由那些企业或个人防止和逃避政府的管制、税收和监察的经济活动和由此获得的收入构成的。根据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观察者及受调查者即企业或个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提供了一个相互作用系统的样板,通过政府和企业及个人之间在交税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信号传递反馈系统,拟用一种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分析方法,论证得出信息系统的完整化、公开化、政府法律政策严明性及政府的相机抉择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宏观政策转变:从需求扩张转向供给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求政策的价值在于恢复,但对原有的经济增长路径和结构调整没有任何启动意义。相反由于过度使用需求扩张政策,导致微观主体更为相信需求扩张是政府宏观政策的常态,而会采取更规模化的扩张。需求激励只要超出了稳定经济的范围,政府过多地进行相机抉择的政策,很容易让微观主体犯上需求扩张依赖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转型,从需求扩张转向稳定需求与供给激励相结合的总量政策,这样才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完成增长路径从依赖于需求扩张的规模赶超增长向依据供给激励下的内生创新增长的路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转型期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然后对规则和相机抉择这两种货币政策操作规范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相机抉择不仅具有时间非一致性的特点,而且还会造成通货膨胀偏差,故一般来说规则是优于相机抉择的.因此,尽快实现"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操作向"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转型,应是我国中央银行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7.
周宙  魏杰 《技术经济》2016,(6):108-118
基于分工网络动态演进的过程,讨论了政府宏观政策和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中国数据对该机制进行了经验分析。指出:经济波动和增长是分工网络动态演进过程中的两种宏观表象;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分工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过程有关;政府宏观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按规则的长期政策对经济增长有正影响,相机抉择的短期政策对经济增长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消费结构演变、公共投资增长与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32年末以来出现的新一轮经济膨胀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与此之前出现的因消费和投资双膨胀导致的经济膨胀不同,本轮经济膨胀被认为主要与投资膨胀有关。对于为什么会产生投资膨胀的解释,大体上被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在投资效率低下、资本产出比出现降低趋势的背景下,为维持基本的GDP增长率必须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张军,2002);其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格局,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分享.本文旨在评介两位获奖者在动态宏观经济学中两个相关领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问题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危机下的G20     
《商周刊》2013,(19):16-18
聚会时间到,G20的巨头们又见面了。 9月5日至6日,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齐聚俄罗斯圣彼得堡,就世界经济问题进行探讨和磋商,希望能就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国际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改革达成一些共识。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博弈总是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下的主要议题。而在国际金融监管领域,欧盟带来了针对“影子银行”的一剂药方,而关于金融机构改革的探讨,会内会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