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经济的发展依赖能源的有效供给,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能源提供了物质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本文以1980年至2008年间的中国能源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有关的计量模型,分析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冶金产业2002至2013年三废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等9项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冶金产业的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1)冶金产业的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平均值0.8057)都是显著的;(2)冶金产业煤炭消费量大,能源结构的失衡,是其三废污染排放量大的主导因素。该研究成果对于调整冶金产业能源消耗结构,减轻污染排放,促进传统工业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消耗与日俱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经济的增长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以及CO2排放之间到底存在一种怎样的因果关系?通过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28年(1985-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经济增长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能源的过度消耗会产生CO2排放量的增加,但是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的关系并不显见。因此在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特征是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选择,其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  相似文献   

4.
中国LED照明领域的低碳时代已经来临,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传统照明系统将被LED照明取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多年来,我国的LED产业从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与我国汽车产业低碳化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耀龙 《中国市场》2010,(10):40-41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问题日益严重,因而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向低碳产业转型,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本文简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状况,提出汽车产业低碳化的概念,并指出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必须由政府、汽车相关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创建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产业园区不仅是国家和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样是能源消耗、碳排放以及环境问题的集中区域。推动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将为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2013年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以黑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大量消耗能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已经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但是一些区域的主要用能产业能源消耗不经济现象还相当普遍。要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必须妥善协调各方利益主体关系,以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原则为指导。以黑龙江省为例,客观分析了能源供给与消费的实际情况,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科学用能,建设特色节能产业是该省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新疆三次产业间结构及产业内结构、产业能源消耗、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一次又一次爆发,各国对能源的利用问题日益关注。我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的指导下,一直寻求着能源利用遇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本文着眼于研究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首先证明了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整关系,然后从C-D生产函数出发,探究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国能耗-环境成本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国际贸易在一个国家的工业结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经济系统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包括国际贸易中的)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能源消耗相关。在介绍了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后,本文对国际贸易、环境和能源消耗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出了环境和能源消耗问题在我国国际贸易研究中的重要性,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结构调整具有学术上和政策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输入内生和输入作为优化变量的条件下,利用投入产出关系,分别构造最终需求结构的能源消耗强度优化模型,进而分别优化分析广东省"十一五"时期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本文优化分析表明,在输入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只通过调整最终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达不到广东省"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16%的目标;在输入作为优化变量的条件下,可以达到降耗目标;再考虑广东省产业规划,也可以达到降耗目标,但最终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都要遵循优化路径。进一步敏感性优化分析表明,各产业最终需求和输入的变化幅度与能源消耗系数排列顺序都不一致,这提示我们进行结构调整时,更应考虑投入产出的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12.
缪沁轩 《商业科技》2010,(31):57-58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一次又一次爆发,各国对能源的利用问题日益关注。我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的指导下,一直寻求着能源利用遇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本文着眼于研究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首先证明了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整关系,然后从C-D生产函数出发,探究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但过度依赖能源消耗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却是不可持续的。本文利用辽宁省1985-201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能源消耗和经过平减的GDP数据(以上一年为100)进行协整分析,发现辽宁省存在着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针对这一关系,本文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物流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物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出一些问题,其中能源消耗是重大的问题,物流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这对于我国健康持续发展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物流发展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分析,发展先进的物流方式,减少物流业的能源消耗,从而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在运输能力、运行速度、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综合效益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提升我国铁路产业现代化水平、满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具有重要意义。资金问题已成为建设高速铁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30年中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组织模式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由分散产业组织模式向集中产业组织模式转变。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1996-2007年)和面板协整分析,通过比较不同集中度的产业利润率差异来检验集中度与产业利润率的关系,可以得出:产业利润率和产业集中度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文超  贺丹 《商业时代》2012,(31):116-117
本文选择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这两个指标来代表生态效益,并分别应用直接因素分解法和Divisia因素分解法来测算我国2002-2007年期间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的贡献度。结果发现,这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具有负效应。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提升生态效益还具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相似文献   

18.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3):40-40
长期以来,我国化学工业的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许多,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缓慢,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增长中的能源供给跟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消费,供求矛盾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第二产业为例,运用各地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并实证检验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的产业升级和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信贷市场的发展和我国第二产业的升级之间仅存在较为微弱的负相关关系。此外,政府引导在我国第二产业的升级进程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Tapio脱钩模型计算了山西省1979-2011年GDP实际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年增长率的脱钩弹性值并得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对应的脱钩状态。山西省1979-2011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情形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波动较大;第二阶段(1991-2002年)趋于稳定,但"复钩"情形仍会出现;第三阶段(2003-2011年)基本稳定,全部为弱脱钩状态。结果表明:山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钩,仍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存在"复钩"的可能。同时进一步对山西省脱钩情形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加快山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