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6年在中小企业板IPO的52家公司为样本,选用样本公司IPO前一年(2005年)、IPO当年(2006年)及IPO后两年(2007~2008年)4年财务数据,对公司IPO前后经营业绩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在IPO后出现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部分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现象相当明显。本文希望从成因分析中得到相关的启示和建议,从而为完善中小企业板的IPO提出相关的建议,同时也希望能为深圳交易所开设的创业板IPO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皮海洲 《新财经》2011,(9):86-87
在公司上市过程中,券商把握着整个框架的大方向,是IPO的关键。所以,券商得到的利益也是最大的。2009年6月29日,桂林三金拉开了境内股市新股市场化定价发行的序幕。两年多来,A股行情平淡,甚至低迷,IPO却迎来了黄金时期。据Wind资讯统计,自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12日,共有660家公司成功IPO。而且,在这一轮新股发行中,"三高"发行成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上市前股权激励是公司在改制上市过程中的通行做法,但因涉及股权支付,其应该作费用化处理。这必然对公司IPO申请中的报告业绩造成严重影响。结合中国证监会近年来审核通过的相关IPO企业案例,在此提出公司上市前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犹如天气预报里各地天气的阴晴不定,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的中报业绩预告也出现了迥然分化。截至8月初,在剔除同名B股后,上市房企已有52家披露了业绩预告。其中有5家公司出现首亏,9家预减,10家继亏,2家预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视角比较不同盈余操控方式对IPO后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板公司IPO前后同时实施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种盈余操控行为。其中真实盈余管理是IPO后企业业绩下滑的深层次原因,且不同盈余操控方式对IPO后3年业绩影响具有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50多家披露业绩预告,下滑不可逆转犹如天气预报里各地天气的阴晴不定,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的中报业绩预告也出现了迥然分化。截至8月初,在剔除同名B股后,上市房企已有52家披露了业绩预告。其中有5家公司出现首亏,9家预减,10家继亏,2家预减。  相似文献   

7.
成学真  张海安 《发展》2003,(11):68-69
股权结构是指股权在不同持股主体之间的分布情况,股权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能否完善,公司业绩能否提高的重要因素。现就甘肃上市公司2001、2002年度报告进行分析,客观描述甘肃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并从理论上阐述其对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的不利影响,提出若干构建合理股权结构的思路。一、甘肃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截至2002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地上市的甘肃公司共有18家,甘肃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股本规模有限,甘肃18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为47.30亿股、平均每家为2.63亿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酒钢宏兴和亚…  相似文献   

8.
郭丽虹  刘凤君 《改革》2020,(2):102-115
发审委关联对资本配置产生的影响已引发广泛关注,但对其影响资本配置决策的机制的关注还明显不足。以2007年9月24日至2017年8月31日的IPO申请为对象,研究了IPO企业通过其聘任的或其保荐机构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发审委形成的关联影响发审委决策的机制。研究发现:发审委关联的存在提高了IPO企业报告的历史业绩;报告业绩和发审委关联都能独立地提高审核通过率;而上述情形主要发生在民营企业。这意味着报告业绩并未完全成为发审委关联影响发审委决策的媒介,申请企业在利用业绩粉饰配合审核权限以达到上市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彤 《环球财经》2009,(12):106-106
新上市公司环比下滑成“时尚” 2009年6月中国A股IPO在暂停9个月后重启,至今短短5个多月时间里,新上市的公司已经超过60家(合创业板)。随着三季报的披露,一些奇怪的现象开始出现,在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后,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开始回暖,但一些新近上市的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却出现了环比下滑迹象。  相似文献   

10.
房企的年报     
上市房企的业绩历来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截至3月19日,沪深两市共有32家上市房地产公司披露了2011年年报。经年的房地产调控,诸多房地产氽业影现出疲态,他们到底宵着怎样的困境与生存之忧?又如何谋求生存与发展?且看上市房企2011年年报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IPO之后财务业绩变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斌 《改革》2005,(5):104-108
从股权融资规模的角度对上市公司 IPO 之后的财务业绩变脸现象进行研究,由于中国股市的外部股权融资行为往往 NPV 大于0,即融资价格高于投资价值,许多劣质企业有强烈的融资和上市的动机。据此提出假说,并用 1992~2000年上市的 A 股公司数据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融资规模越大的企业,在 IPO 当年变脸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变脸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吉林省31家上市公司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从股权集中度角度分析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的关系,运用SPSS和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公司经营业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的结论,为吉林省上市公司提高经营业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失利企业数量和拟融资金额均超过2022年。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2023年初至2023年12月25日,共有244家企业IPO失利,他们拟上市融资2301亿元。2022年,有211家IPO失利,共拟融资1448亿元。近5年企业上市成功率逐渐下降近5年,IPO失利企业数量越来越多。2019年、2020年和2021年,  相似文献   

14.
宋飞  万君 《新疆财经》2015,(2):23-31
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IPO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经验研究的方法发现:IPO审计质量低下是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的诱因;保荐机构注重执业声誉有利于IPO审计质量的提高。为改变企业上市后变脸这一资本市场怪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提出IPO财务检查应制度化与常态化;建立健全保荐机构诚信体系;加强保荐机构执业和IPO项目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15.
一、珠三角中小企业上市情况分析概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1年3月31日,珠三角地区共有137家公司在A股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其中中小板101家,全国占比17.7%;创业板36家,全国占比18%。珠三角区域是目前国内上市中小企业最多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创业板历经进10年筹建已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板,同年10月31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同日上市,这标志着创业板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该板上市股票,股票出现高抑价的现象比较普遍,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之初股价大幅上扬,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06%,其中金亚科技首日涨幅高达209.7%。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与IPO发行价格、上市首日换手率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饶霞飞 《新财经》2013,(2):64-66
最近两年,濮耐股份13名高管累计套现5亿元。与高管套现金额相比,控股家族的财富增值更是令人惊叹,业绩下滑或是高管持续套现的原因之一。上市近5年,前3年业绩平缓增长,但股价却表现抢眼。最近两年,数名高管持续大额减持,累计套现达5亿元。这家公司就是2008年4月在中小板上市的濮耐股份(002225.SZ),一家以耐火材料为主营业务的河南民营企业。最近的一次减持发生在1月8日。当天濮耐股份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近20年来全球IPO最活跃的一年,共有2388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4533亿美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上升64%和67%。相比之下,港股市场的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2021年,香港市场共有97只新股上市,上市数量比2020年减少34%。上市筹资额方面,虽然新经济企业和中概股回归上市活跃,但是IPO筹资额比上一年下降17%,筹资总额为3314亿港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10,(19):76-77
“楼市新政”风暴已持续近半年,但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 如今的房地产行业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从几大上市开发商的中期业绩报告中,似乎可以一窥端倪。截至8月19日,沪深两市共有63家上市房企公布了2010年中期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7,(16):48-49
截至7月31日,共有21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度业绩报告。213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每股收益等主要业绩指标大都有大幅增长,为资本市场的火爆行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渐渐拉开的中报行情大幕,有望温暖遭遇阵阵“寒流”的股市,中报行情成为近期股市最大看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