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5,(48):13-15
【英国《泰晤土报》11月14日】张大山(音)正坐在下午的阳光中呼哧呼哧开开心心地吃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怎么看他也不像一个有可能正在吃生命中最后一顿饭的人。  相似文献   

2.
马拉 《今日重庆》2013,(8):96-96
前些日子,网上报上弄出个商务部和中国饭店协会有好事者评出的中国十大面条: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吉林延吉冷面。凡是家乡面条名落孙山的全国好吃狗,顿时群情激愤,特别是在全国惟一自评"小面50强"的重庆好吃狗那里。从来都是到处宣传重庆小面的《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以一个老重庆的资格重新排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面条,当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区建设》2011,(4):35-37
让每一个老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满意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政府必须做好的事。然而,去年6月份,国内蔬菜价格连续上涨,涨幅高达30%,百姓的“菜篮子”日渐沉重。许多城市在“蒜你狠”、“豆你玩”之后,“姜你军”又开始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4.
温暖     
其实温暖的含义很简单,也许就是早上照射在你身上的那一缕阳光、一碗放在你面前的热气腾腾的面条、妈妈花了多少个日夜为你打的一件毛衣、亲朋满怀深情的一句关怀与问候、上司一个赞赏的目光、在你跌倒时陌生人伸出的援助之手。其实温暖就在我们的身边,可能我们没有用心地去感受,所以才会体会不到。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网上报上弄出个商务部和中国饭店协会有好事者评出的中国十大面条: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吉林延吉冷面. 凡是家乡面条名落孙山的全国好吃狗,顿时群情激愤,特别是在全国惟一自评"小面50强"的重庆好吃狗那里. 从来都是到处宣传重庆小面的《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以一个老重庆的资格重新排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面条,当然把重庆小面置顶.  相似文献   

6.
说到贵阳面条,自然要首推肠旺面。肠旺面又称肠益面。“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加上面条,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这名字一听起来,就正谐了“长旺/常旺”的音,寓意吉祥,很符合人们讨吉利的心理。肠旺面始于晚清,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面择料严格,制作考究,一碗面条,其主料、配料竟二十多种。制作时,面条要经过“三翻四搭九道切”, 细软如绸缎;肥肠加盐、醋反复搓洗,解刀后加花椒、山奈、八角、点葱、文火煨炖。经过精细加工制作的肠旺面,汤色鲜红, 面条细脆,辣而不猛,油而不腻,吃时浓香满口,吃后回味悠长, 深受贵阳市民喜爱。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体迅速签署大量的FTA,导致东亚地区出现所谓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特别是东盟从自身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东盟+1FTA网络,试图充当轮轴国,这一做法更加恶化了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为了应对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有必要在东亚地区推动建立大范围的FTA,目前看来更可行的办法是先加强东盟内部贸易便利化和能力建设,以期2015年东盟自贸区建成后能开始推动东亚地区实施统一原产地规则方面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酒仙”老编:红、白葡萄酒大批混进中国的酒文化行列,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然而在中国人的饮酒传统中,喝葡萄酒多少还有点附庸风雅的味道,一般戏称喝点“酸酒”,这个“酸”字就含有小资情调。但真要是“酸”也得“酸”到底,总不能仿效“梁山泊”好汉们的喝法“切二斤牛肉,胡乱筛几碗酒来吃!”葡萄酒必须细品,不可“牛饮”。当然你要是非往“高”了喝才痛快,我等老编也爱莫能助。关于这种玉液琼浆的谣言和误传可以说不胜枚举,还是让我们听听风尚的葡萄酒专家的9条意见吧--一、 所有葡萄酒都是越陈越香?大部分白葡萄酒都…  相似文献   

9.
《新西部(上)》2004,(2):63-63
70年代初,我们村子里所有人家的婚丧嫁娶,我都知道。我们村子的人把婚丧嫁娶一律叫“事情”。不管谁家有“事情”,别人家都要出一份钱,并派人去吃一顿饭。我父亲从来都不参加这些活动,都由我代表去参加。每次去我都是拿着一块钱,交给“事情”的总管。交了钱就开始排队吃饭了,常常可以吃到一大碗有豆腐、粉条和肉的烩菜,当然肉很少。  相似文献   

10.
曾经以一碗面条起家,叫板“麦当劳”的风云民企老板乔赢,最终跌倒在“非法集资”的刀下。但乔赢事件却引起了学者更深层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从江苏来到古城西安打拼。弹指一挥间,已有二十余年。如今,我已习惯了吃用"大老碗"盛的羊肉泡馍,习惯了吃调着鲜红油泼辣子的面条;听惯了带着浓浓秦风秦韵的老陕话,还学会了不少本地方言呢;在地理环境上,我熟悉西安的大街小巷,我的身上渗透着数不清的陕西元素,我常以自己是陕西人而自豪。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体迅速签署大量的FTA,导致东亚地区出现所谓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特别是东盟从自身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东盟+1"FTA网络,试图充当轮轴国,这一做法更加恶化了"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为了应对"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有必要在东亚地区推动建立大范围的FTA,目前看来更可行的办法是先加强东盟内部贸易便利化和能力建设,以期2015年东盟自贸区建成后能开始推动东亚地区实施统一原产地规则方面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谭勇 《天津经济》2005,(1):49-52
他要了一碗面条。说这样省事,不用菜,不麻烦。在繁忙的会议间隙,他答应了记者预约的一个小时的专访。因为他急于赶到另一个城市,他选择了边吃边说。闫希军西北人的耿直、爽快可能就这样上百次地通过媒体传播。但我很快感受到他坚定而又强烈的信念,在回答我的问题时,他总要按照自己的思路不可阻挡地表述下去,我没有机会在他精彩的言论处插话。但我又不能因此断定他强势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王羚 《环球财经》2004,(5):28-33
混乱的中国水市场,造成了不少两败俱伤的局面:跨国水务巨头已吃得营养不良,而本土企业也吃了不少暗亏。  相似文献   

15.
    
我在农村生活二十余年,对农民用过的种种碗,至今仍记忆犹新。五十年代,家乡人用的碗,容量比我们现在居家用的碗大一至两倍,人们称其为“海碗”。这种碗表面上着一层白色的不均匀的釉,多有电纹状的裂痕。有的碗用的太久,不是碗口有豁,就是碗身有裂。尽管那碗已是遍体鳞伤,人们仍舍不得将其丢弃,实在裂得不能盛粥,找专揽瓷器活的人打上几个铁补T,继续使用。人们拿这样的碗盛饭菜以待客,或是在吃饭时端着它串门,并不怕被人笑话。家家如此,谁笑话谁?后来,家乡赶上过“共产主义”生活──全村人吃大食堂。那种吃饭的场面颇为壮…  相似文献   

16.
唐羽 《沪港经济》2003,(9):47-49
让俗事高雅起来 张爱玲对吃面的体会有过一种极端的描绘——汤当然要高汤.用老母鸡加蹄胖熬成:还一定要烫.吃完了汤.就让那面条懒洋洋地躺在碗底吧。 因为上海人爱吃面.如今以面馆创业的人不少.投资小.回收快.巴掌大一块店面就可以做生意了.但以一碗汤面闻名遐迩的就稀奇了。上海有家夏面馆.想必美食家们一定耳闻已久了。它的老板是一位划艇运动员出身的巾帼.她的成功揭示了一个道理:怀着搞艺术的那份虔诚做俗事.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年寒冬到,西安大雪纷飞,一口加热的大锅,锅前是一圈高矮差不多的木质桌椅板凳,摆成"|—|"形,可以坐八九位顾客,身旁放着盛面条的盘子和备用的碗筷等,面条通常是自己手擀的,像龙须面一样的粗细,因为面里加了盐和鸡蛋,吃起来却特别筋道。大锅里的汤是肉汤,里面加了肉臊子、摊鸡蛋饼末,葱花、韭菜末、蒜苗末、白菜末和醋、盐、五香调料等烹制而成,面的"精华"就在这口汤锅里。面讲究用小碗吃,先将盘子里的小面挑一小团入碗里,浇一勺滚热的臊子汤温一遍,再将汤倒入大汤锅里,留下碗里的面,这样反复浇几遍,面里已沁满了汤的浓香与煎热,最后盛满汤享用。这就是陕西闻名的"口水面",又叫"浇汤面",陕西人也把它称为"涎水面"。  相似文献   

18.
1988 吴仁宝     
《中国报道》2008,(10):57-57
关键点 1992年3月1日凌晨3点钟,也即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公布的第二天,吴仁宝紧急召集党委开会,下达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仟务:“借钱吃足”(钱借得越多越好、原材料吃得越多越好)。吴仁宝的第四个儿子、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回忆,父亲判断中国经济将面临新一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彭忠富 《中国报道》2014,(3):116-116
中国人是喜欢学习的族群,但是我们的学习总是和“勤奋、辛苦”联系在一起,“勤奋”当然必不可少,因为勤能补拙。但是我们的学习能不能少一点“辛苦”呢,能不能少一点“时间加汗水”而变得更加高效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掌握了高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将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古话.“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什么意思?锅里的东西要比碗里的多。从“胡师傅”的锅里,我们看到了一口锅的真正价值——一口普普通通的铝锅,挖空心思加上一些臆想的神奇功能后,就可以卖到500甚至1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