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明华 《现代金融》2004,(12):28-29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是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支持“三农”当然离不开农村金融,但金融支农情况如何?据全国人大有关金融支农调研报告表明,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总体上已经不适应农村信贷的特点和农民的金融需求;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已成为服务“三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功能不健全,农民贷款难、农村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坚持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增加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农村的持续稳定,拉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近年来一系列的农村金融改革,基本确立了农村金融主体运作的基本规范,建立了农村金融市场框架。但是,农村金融市场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即所谓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没有发达的金融便没有发达的经济”,所以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新的农村金融组织,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大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杨恒静 《新疆金融》2005,(11):44-45
近年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中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支柱和助农增收致富的“引擎”,在搞活农村经济、发挥支农资金供应主力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却很狭小,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对克州农村金融发育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论证,得出如下结论: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效益的和谐统一,首要的条件是要铸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建立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作用,既是深化农村信用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需要。本文从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模式、经营方针、市场定位和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积极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京  姜会武  邓璐 《武汉金融》2001,(12):19-20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产业结构发展格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信用社作为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的基层金融组织,如何增强支农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既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信用社牢牢占领农村金融市场,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基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韩心灵 《金融纵横》2011,(7):53-56,63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发展农村金融对解决安徽的“三农”问题至关重要。针对安徽省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加快安徽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路是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打造合格的农村资金需求主体,提供适当的农村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是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领域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抑制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消除它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已引起了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四大国有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农村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来越明显。而在农村金融中,农村信用社的作用举足轻重,特别是在县以下的农村经济中,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尤为突出,它利用小额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解决了部分农民、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器。但是,当前信用社无论是在自身建设,还是在适应“三农”服务要求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1996,(9):4-4,11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刊评论员大力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农村金融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前提。同时,深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回顾改革开放十七年来,农村金融在促进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是粮食和其他主要产品实现了由短缺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历史跨越,前妆迫切需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这就对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输血者”-农村金融部门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我们认为,支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农村金融业增强四个意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其改革的重要性 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承担着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担。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定位不合理,有着明显的“官办”、“政府干涉”色彩。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很重视,不断提出改革农村金融体系,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均依赖农村金融这一融资渠道的畅通。但农村金融问题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软肋,成思危指出:尽管近年来各方面都加大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5.
李玉兰 《新疆金融》2004,(12):54-55
农村金融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重点和发展重点且在农村,是农业贷款占主要部分(至少在55%以上)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作为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服务和支持系统,关系到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关系到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对于推进农村金融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良性互动、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满足农村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多元需求。结合农村金融改革现状和实际,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改革:在探索中积极推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这个栏目报道的主要内容。本栏目着力研究“三农”新情况,解决“三农”新问题,促进“三农”新发展,关注农村金融改革,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8.
周萍 《黑龙江金融》2023,(10):66-69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历史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缓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然而,实现农村发展还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这将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改善农村福利。在此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显得尤为重要。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才能更好地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村金融体制发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多层次农村金融发展 印度是一个人口、农业大国。截至2007年底.80%的人口以从事农业为主,农业GDP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对印度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加之印度政府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较大,仅1970~1992年间,在农村地区就有50000家新成立的金融机构,目前已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内地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以及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经济社会的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发展趋势。使农村金融需求逐渐呈现“三增一多元”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