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传统化与人素质》的演讲中提到:当年朱元璋读到《孟子》里的几段话,“不禁暴跳,要把孟子赶出孔庙,最后虽然没有实行,仍然下令删了《孟子》中的八十多节,明初的科举考试用的都是这本《孟子节》。”朱维铮举的例子是《孟子》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语,正是这种“批  相似文献   

2.
黄鹤 《中国西部》2011,(7):112-115
华夏文明远涉东瀛 和魂汉才共存扶桑 文化没有国界,美的事物人皆向往之,古今皆同。 唐朝史书《贞观政要》记载太宗皇帝语:“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职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孟子》也说到: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古已有之的成语,人本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孟子说过:“民为贵,君为亲,社稷次之”。《左传》有云:善人,国之主也。《礼记》中也有“如保赤子”的说法。当然,我们共产党人的以人为本与古代封建统治者的以  相似文献   

4.
民惟邦本 [释义]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引申]民惟邦本,有时也作“民为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与守邦”的说法.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则说“民者,君之本也”.西汉的贾谊具体地指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则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不仅继承了古代的民本思想,而且将其发展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他从五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君害论、公天下论、“社会公仆”说、“工商皆本”论、“公其非是于学校”说。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仍有着弥足珍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文一 《黑河学刊》2013,(12):24-25
孟子思想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中,无不包含着深刻的"民本思想"。我们的国家人口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也相对复杂,孟子在千年以前提出的"民本思想"对我们今天还有什么意义哪?对我们的党执政、治国有什么借鉴作用哪?本文通过归纳孟子在经济、政治、文化层面上的"民本思想",深入挖掘其对今天政治发展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先我评论一下德平先生关于"民商"的解释,我听了以后还是耳目一新.无论是在社会变革中还是在学术的创新中,对已有的概念做重新解释非常重要.他的提法确实让我意想不到,因为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民商要与国企要对立,民和国对立.国,无论从中国传统还是从现代的普世价值,都是以民为基础的.中国传统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被总结为民本主义.到了现代,法学学者夏勇先生写了一本《中国民权哲学》,把民本主义做了重新的诠释.民本实际上是一个本体论的含义,所以国就是以民为本,国就是以民作为基础的.按现在西方的价值来讲叫做人民主权,国是人民主权的.所以国企无论怎么去解释都摆脱不了它的权利来源,这就是"民".所以我非常钦佩德平先生提出的民商概念,我觉得这个概念应该大大地去宣扬它.  相似文献   

8.
舒浪 《魅力中国》2009,(22):215-215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以儒家"仁学"和"人性善"为基础,提出了"民贵君轻"、"施仁政"和"与民同乐"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但是,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以及孟子本人阶级观念的约束,其民本思想有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积极有益的思想精髓,并将其与我国现代社会的国情相结合,将会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启迪。摘要:  相似文献   

9.
谢玲玲 《宁波经济》2006,(10):44-47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是17世纪中国思想界的灯塔,其民本思想也贯穿于他的教育思想中,“公其非是于学校”、“无无师之士”、“亦无不用之人”即是其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等一系列包含民本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深入学习和研究它,对于帮助我们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爱平 《魅力中国》2011,(11):277-278,226
青少年时期的叶剑英就深受“民本思想”的影响,并坚定了为人民群众“求翻身、得解放”而奋斗的决心,在“民本思想”的驱动下,叶剑英放弃了高官厚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积极实践“民主思想”。多次在革命的成败关头,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考虑个人荣辱,不顾个人安危,任劳任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服务封建统治最重要的政治哲学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安邦、稳定政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通过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当代意义进行剖析,以加深人们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执政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政府公职人员永恒的精神追求。一要有为民之心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就存在着许多民本思想,从孟子的“民贵君轻”到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以来的“民为邦本”,直止近代的“三民主义”,无不闪耀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几千年来,中国民间也一直延续着对清官、能吏赞颂渴求的情结,只要一个官吏能为百姓做点事,主持一点公道,百姓就会尊为青天、奉若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所在,理所当然地应该常怀为民之心。我们都来自乡野,出生布衣,与普通…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思想虽然兴盛于西方,但中国古代先秦诸子中老子的“道”、墨子的“天志”、孔子与孟子的“礼”、慎到的“天道观”思想中均有自然法思想,只是更显一种碎化的特质,且由于其具有革命性的特质而注定了后世必为强大的王权所抛弃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邓小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批判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唯心主义成分,既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又立足于社会实践,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16.
周云芳 《改革与战略》2013,(11):30-32,53
孟子秉持着“民贵君轻”、“民事不可缓”的民本情怀,提出了“薄税敛”以“藏富于民”的富民经济理想。正是基于这种富民经济理想,孟子因而在施政次第上首倡“制民恒产”的土地经济政策,提出了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的养民经济观;其次,在商业经济领域,孟子又提出了“互通有无”的“自由贸易”的惠民经济观。  相似文献   

17.
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贾谊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主张为政治国要以民为本、以农为本,并以民本思想的原则为出发点,制定了为政治国的政策措施。贾谊对民本思想的论证、提倡和推崇,是民本思想能在汉朝被统治者广泛采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海瑞的荒政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工代赈”的荒政思想;民本、重农的思想;提倡节俭,反对侈靡的思想;“均赋役”的思想;海瑞“本草救灾”的思想;灾后重建。这些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其荒政思想。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是古代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爱民、为民、共富、共享等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包括保民、爱民、养民、富民的思想。接着分析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最后分析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慎到在战国政治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其政治思想进行了道、法融合的新努力,对战国中后期的中不害、韩非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君道观”是慎到政治思想的理论核心,集中体现了其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本文从历史课教学出发,从君主的产生、君主的统治之道和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等方面来探讨慎到的“君道观”,揭示这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