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毅 《税收征纳》2007,(12):31-32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会财会》2006,(7):57-5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第二章确认第三条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第四条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存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及其应用指南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存货的定义问题、存货的初始计量问题、存货的后续计量问题等,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及其应用指南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存货的定义问题、存货的初始计量问题、存货的后续计量问题等,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新准则中存货会计处理的几点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会计师》2006,(10):40-41
与现行存货准则(2001)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内容上的变化不是很大,主要变化体现在不同渠道取得存货的计量等方面。除第1号准则外,涉及存货计量的准则还有第7、12、17和20号等准则。本文试分析新准则体系中有关存货会计处理的几点变化。一、关于存货成本中的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等资产。可见,准则扩大了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需…  相似文献   

6.
为健全会计准则体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对2001年11月制定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进行了修订。新旧存货准则在框架、适用范围、计量、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财务影响。  相似文献   

7.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产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项目。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裴增杰 《金融会计》2013,(10):10-12
我国已经发布的财会(2006)3号《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那么,我国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经历了哪些历程,什么是"会计准则"?什么是"会计制度"?二者如何区别等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韧料等,存货的构成、计价、价值以及市场的销售和库存风险的评估,决定了银行对于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本期我们将讨论关于新准则下企业存货对财务的影响和相关会计报告粉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关联方交易的会计与税收相关法律背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这一系列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以及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对关联方的界定、关联方交易的类型以及其信息披露等做出了较以往更为为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水平,并且存货核算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账面价值相关、与利润表销售成本计算密不可分,而存货计量又是存货核算的重要环节,存货计量至关重要。比较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审计实务中,由于存货的性质或位置等原因,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对存货的监盘渡口水产养殖的部分产品(如鳗鱼、文蛤),有辐射的各种化学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因特殊配方或制造工艺必须保密的存货等。审计准则明确规定,如果在存货盘点现场实施存货监盘不可行,CPA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存货存在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2014,(4):78-80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财务报表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我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4.
绪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15.
吴兵 《会计师》2011,(5):29-30
<正>新会计准则在2006年颁布,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2008年新准则的实施范围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2009年又进一步扩大新准则实施范围,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使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新准则体系。新准则中的二号存货准则和原准则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同时准许将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存货成本及对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也应计入存货成  相似文献   

16.
郭庆  胡娟 《税收征纳》2006,(9):33-34
一、新旧会计准则存货的比较 1.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上.旧准则排除了四项不适用存货准则的内容:(1)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新准则只排除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在建工程两项内容。新准则适用范围更广。《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明确表示收获的农产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新存货准则规范的存货范围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关于存货成本中的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等资产。可见,准则扩大了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  相似文献   

18.
新准则对保险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前者适用于所有企业,后者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保险企业将不再执行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准则)颁布以后,合并会计报表的存货相关项目抵减问题一直是该准则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日常的实务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将准则中的抵减原理与实务工作结合起来,总结出了以下五方面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从颁布的时间看,我国适今为止发布过的会计准则体系均是在国际会计准则作修订之后发布的,可以认为,我国的准则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顺应了国际化的要求.体现了一种趋同趋势。但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依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定的综合因素而制定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一些差异周此有必要对存货准则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杭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本文以存货这一有代表性的准则为切入点,将我国新旧存货准则及IAS2作比较分析,试从我国存货准则的变化及与IAS2的差异来探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