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     
《沪港经济》2007,(2):8-8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继续推进改革是应对挑战的根本途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外汇储备增加会挤压贷款;高盛(亚洲)有限公司经济学家梁红认为:2007年中国经济将增长9.8%;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底将达7.45;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教授王小广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存在3大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5):50-50
高盛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局面如果持续下去,人民币升值压力难以减缓,一年后对美元兑人民币将升至7.34元。此外高盛还预测,中国的外汇储备将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外储国,中国今明两年的GDP增长将分别滑落至9.6%和9.1%。  相似文献   

3.
财经资讯     
《产权导刊》2010,(4):20-22
世行预计今年中国GDP增9.5% 中国经济网3月18日消息世界银行3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预测,今年中国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全年GDP增速为9.5%,但经济增长结构会有明显变化。其中,出口很可能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而继续回升,净贸易将对经济增长有少许正贡献;房地产业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将远远高于去年,而政府主导的投资肯定会放慢速度;消费会保持稳固。  相似文献   

4.
12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160,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个基点,破6之日仿佛近在眼前。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2.5%,成为今年亚洲表现最强劲的货币之一。人民币升值这把利刃,把中国制造的利润蛋糕切得又小了一些。  相似文献   

5.
经历第三季度的强劲增长后,官方制定的8%年增长目标实际上已经实现。22曰,一些国民经济学家抬高了他们的经济预测值。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速从第二季度的7.9%加速到了第三季度的8.9%。因此,一些银行界的国民经济学家将他们的增长预测值提高到了8.5%或者更高。例如花旗银行集团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经过2008年9%的增长后,今年增速将达到8.7%,  相似文献   

6.
一、2006年三季度外汇收支情况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速升值且弹性进一步增加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087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4.4%,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2.5%,而今年前三季度就升了2.0%(见图1)。一至三季度各季,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0.7%、0.3%和1.1%。第三季度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隔日中间价最大波幅达0.25%,显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正向增加弹性的目标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7.
肖夏 《中国经贸》2008,(4):71-73
国内权威机构调研指出,受到春节雪灾、美国次贷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出口乃至产业发展形势频添变数。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中国2月份贸易顺差85.6亿美元,不到1月份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的一半。而来自海关方面纺织品的数据也不容乐观。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1711亿美元,增长18.9%,这是自2003年以来出口增幅首次降到20%以下。2008年前2个月纺织服装出口总计252.72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仅增长5.7%,增幅同比下降三十八个百分点。另外,3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达到1:7.054。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汇改以来已经升值15%,大大超过业内所能承担的心理预期底线,纺织行业大约2/3的企业利润率平均仅有0.62%。如这些中小纺织企业陷入绝境,将危及大约1500万人的就业,纺织业生存危机终显。  相似文献   

8.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持续理想 由于内需强劲及贸易盈余扩大,今年第二季度内地经济表现理想,按年增长高达9.5%,增幅只略低于第一季度的9.7%,整个上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这组数据足以减轻市场对内地经济硬着陆的忧虑。  相似文献   

9.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速升值且弹性进一步增加 1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8087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5.99%,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3.85%,而2006年就升了3.34%(见图1)。一至四季度各季,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0.7%、0.3%、1.1%和1.3%。下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累计升值2.4%,隔日中间价最大波幅达0.25%,显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正向增加弹性的目标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10.
余永定 《上海经济》2009,(10):14-14
中国经济己从全球衰退中强力反弹。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那些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的人,可以核对一下实物数据:6月份,中国发电量同比增长5.2%,扭转了之前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目前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今年的GDP增幅将超过8%。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时报》9月1日】中国经济已从全球衰退中强力反弹。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那些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的人,可以核对一下实物数据:6月份,中国发电量同比增长5.2%,扭转了之前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目前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今年的GDP增幅将超过8%。  相似文献   

12.
一、2007年上半年外汇形势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趋升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6155比1,并为上半年最低。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8.68%,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6.49%,今年上半年就升了2.54%(折年率为5.14%)。尤其是今年5月以来,  相似文献   

13.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1,(18):12-13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破6.5 4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99元.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首次升破6与关口。“人民币汇率走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积极,短期有利于控通胀,  相似文献   

14.
一、200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情况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明显增加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956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3.51%,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43%,而今年上半年就升了0.93%(见图1)。由于同期美元在国际市场走弱,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分别对欧元和日元下跌了5.44%和1.81%。此外,同期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亚洲货币对美元分别升了2.89%、5.04%、6.48%和7.47%,大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即意味着人民币对这些货币贬值。  相似文献   

15.
一、2008年三季度外汇形势 1、人民币汇率升值放缓但波动性增强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183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21.4%,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8.9%,今年以来升了7.1%。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0.6%,低于前两个季度分别升值4.1%和2.3%的速度(见图1)。但是,三季度,隔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的交易天数占到63.5%,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4,(33):22-22
【巴西《圣保罗商报》】基于对拉美地区多数国家经济恢复增长的形势,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CEPAL)将对本地区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调高为4.5%。该委员会去年12月的预测为3.5%,今年5月的预测为3.7%。对巴西经济增长的预测由3.3%提高到3.7%。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认为,巴西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出口的拉动。巴西出口大幅增长有赖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增长的国际背景。此外,中国经济也是有力的助推力量,中国对原料的需求给原料生产国带来了好处。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5,(44):34-34
国际投行雷曼兄弟在目前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综合第3季度有关中国的工业产出、国内信贷、零售、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需求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第3季度增长强劲,雷曼兄弟决定将其对中国2005年的GDP增长预测值从9.0%上调至9.2%。同时,雷曼兄弟也将2006年的中国GDP增长预测值从8.0%上调至8.7%。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工业生产继去年第4季度实际上升18.0%后,今年前两个月再扩张20.7%。从数据显示的情况看,消费品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期内分别上升17.9%和26.6%,但是出口的强劲反弹则在众多增长项目中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591比1(见图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20.7%,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8.2%,今年以来升了6.5%。与一季度相比,2008年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所降低,各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升值3.3%、9.6%和15.7%(折年率)。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3%,  相似文献   

20.
一、2007年外汇形势 1、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 1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3046比1(见图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13.3%,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儿.0%,今年以来升了6.9%。2007年一到四季度各季,人民币分别升值3.9%、6.4%、5.7%和11.8%(折年率),四季度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