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10年,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贸易额达到742.1亿美元,同比增长42.8%。中马双向投资也较为活跃,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额约5亿美元。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项目也有5700多个,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不断增加,有必要了解马来西亚的相关法律。本文专门针对马来西亚的经济贸易仲裁制度进行探讨,为相关部门、企业在和马来西亚的经济交往中防止与解决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3年马来西亚政府继续实施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这对我国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设厂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商》2015,(18)
本文主要介绍了马来西亚的税制情况,通过对马来西亚税收政策和GST税收新政策的介绍,为在马来西亚投资的中国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9月16日,北京秋高气爽时节。“中国—马来西亚商务论坛”及“中马经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致辞,热烈欢迎巴达维副总理率庞大的商务代表团访华。马来西亚副总理巴达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中国—挑战与机遇”主题发言。 巴达维副总理说,作为中国的邻友、睦友,马来西亚热诚地欢迎中国企业投  相似文献   

5.
《农机市场》2010,(6):61-61
海南金鹿股份公司将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工厂,直接在马来西亚组装生产“金鹿”牌拖拉机。“我们在马来西亚的零配件仓库已经建好,产品售后服务网络正在建设中。下个月,在马来西亚合资的组装工厂将正式动工。”  相似文献   

6.
投资结构的变化 日本制造业面向亚洲的海外投资迅速扩大,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尤为显著。日本制造业生产据点已大幅度转向亚洲,并且在东亚的投资对象中,中国以外还有ASEAN四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 NIEs(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大概各有1/3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马来西亚将汇率制度改为了联汇制。在取得了数年的经济成果后,由于种种原因,马来西亚改为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从马来西亚的进出口、外资等方面分析了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所带来的林吉特的升值增加了马来西亚的进口,改变了其出口结构,增加了外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同时也扩大了马来西亚的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马来西亚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简况,分析了中国橡胶界的对外贸易现状及与外商合资合作的产业政策,得出了中国和马来西亚橡胶界技术贸易合作前景广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据外电报道,马来西亚贸易部副部长马哈蒂尔(Mukhfiz Mahathir)9月15日说,马来西亚和新西兰在经过4年多的谈判后,将于今年10月签署全面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10年元月生效。这项涵盖商品、劳务和投资的贸易协定,是于今年5月达成的。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棕榈油及锡的出产国,也是优质热带硬木、石材及天然气的重要出产国。马来西亚的旅游资源亦十分丰富,阳光充足,气候宜人,拥有很多高质量的海滩、海岛、原始热带丛林等。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中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马来西亚比较有名的展览会有家具展、重型机械展、两年一度的电子产品展(轮流在吉隆坡和槟城举行)。特别是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在马来西亚比较有市场。无论是从马来西亚国内市场、中马双边贸易现状,还是从马来西亚政府产业发展政策来看,中国的机电产品生产厂商赴马参展都能大有作…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香港在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特别是1990年以来,香港对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投资进入高峰期,这一趋势对内地特别是华南地区吸引港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90年代香港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就香港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柬埔寨六国不同程度地向中国开放电信市场,这为中国信息通讯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区域性市场。现阶段,金融危机对欧美的电信企业有一定冲击,他们在融资方面面临困难,中国电信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低成本优势,扩大在信息通讯领域对东盟的投资与合作。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等六国信息通信市场的分析,总结我国在上述市场中的所处地位和面临的问题,得出适合重点开拓的市场及非重点市场,并根据相应市场特点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发展很快,在数量上有大的飞跃,并逐步渗入到制造业、能源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但在东盟国家吸引外资中所占比重是较小。同时,东盟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东盟国家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其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其次是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额极少。中国与东盟间产业转移进程方兴未艾,相信依托中国10多亿人的大市场和东盟区域,将逐步减轻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依靠本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和需求拉动,可为东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并保持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卢小平 《大经贸》2004,(7):74-76
今年是中马建交30周年,当前,中马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是马来西亚的第四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也首次超过新加坡成为中国有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业内人士认为,中马经贸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进出口经理人》2003,(3):53-53
2003年1月21日,马来西亚政府的终裁令送到深 圳市宝安南方自行车有限公司,裁决认定该厂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对其出口至马来西亚的自行车征收11.83%的反倾销税。此裁决有效期为5年。至此,马来西亚政府对我国提起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深圳企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告终。 这宗反倾销案充分体现了“谁应诉谁得益”,暴露出我国企业反倾销意识薄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南方自行车有限公司出口至马来西亚的自行车征收11.83%的反倾销税,对其它所有中国及通过香港向马来西亚出口的自行车征收186.09%的高额反倾销税。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超过一干亿美元大关,达到1060亿美元。马来西亚已经成为中国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恰逢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阿卜巴喀.尤斯夫在接受《中国对外贸易》记者专访时表示,2014对于中国和马来西亚来是很重要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商品风靡全球,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中国商品走出国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在海外兴建中国商品批发市场是一个重要渠道,而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在马来西亚投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可行性很高。本文全方位地分析了该项目的实施可能性和具体投资计划,以供中国投资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国外会展机构不断开拓中国会展市场,在中国举办各种展览会。相比之下,我国会展业走向国外,在国外举办自办的商业性展览会却不多。不过,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会议展览中心(KLCC)举办的"马来西亚中国进出口商品展览会暨投资洽谈会"(CIEM)却是我国会展业走向海外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彩电反倾销案对中国彩电企业的初裁结果是征收27.94%至78.45%的反倾销税,但驳回了对马来西亚彩电倾销起诉的裁定。中国和马来西亚是“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本应在此案中同生共死,但结果却如此截然相反,很多人认为主要原因是马来西亚政府出面据理力争。这种判断有失偏颇,问题的根源应该在于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防御、应诉体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槟城色调柔和的殖民时代建筑诉说着马来西亚作为东印度公司重要贸易基地的历史,那时各种香料充斥了这里的仓库,英国人和荷兰人争夺着在这个地区的主导权。如今,在这里争夺经济霸权和槟城电子工业的变成了美国和中国,而这里的电子工业正在得益。马来西亚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华裔,而更大比例的人精通英语。2019年上半年,槟城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134%,达到92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22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