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考虑做市商制度下的股价操纵,我们在Glosten-Milgromn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分析了基于交易基础上的股价操纵,由于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参与者买卖交易的不对称,我们在两个不对称假设条件下,理论上证明了未知情交易者股价操纵获利的可能,并考察了做市商的均衡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于鑫 《上海金融》2008,(4):28-32
交易机制会对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造成影响。本文基于银行阃债券市场的高频数据,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对做市商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发现:存货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对价格发现均有显著影响,而后者的影响更大;交易行为显著正相关,但对价格水平无任何影响;交易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较快。不存在滞后调整。总体来看,《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规定》的出台前后,市场质量无明显改善,这与现行的做市商制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做市商制度不同于竞价交易制度,其显著特点是做市商同时进行显性的买卖双向报价并按其主动报出的价格进行交易。做市商在报价时必须考虑自己的做市成本,特别是存货成本和信息成本,从而便产生了理论上的存货定模型和信息定价模型。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也势必推行做市商制度,因此有必要研究通过各种途径降低做市商的做市成本,以维持正常报价和整个证券市场的秩序化。  相似文献   

4.
交易制度包括竞价交易制度和做市商制度,恰当的交易制度能够帮助投资者发现均衡价格,从而保障证券市场的稳健运行.从国际实践来看,创业板市场发展初期普遍存在市场容量小、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等问题.需要通过做市商制度来保障其健康发展.但随着创业板的发展,技术与市场条件的变化使其更倾向于采用混合交易制度.随着法律制度与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创业板已启动,从其发展初期的特征来看,符合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相关要求,由于我国在竞价交易制度方面经验丰富,国际经验也证明竞价交易制度与做市商制度各有优势,我国创业板应建立混合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祺 《海南金融》2007,(9):7-10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成为近年来国际经济事务中的焦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05年5月推出8种外汇交易品种以及引入外币间交易做市商制度,这一举措成为观察、试验做市商制度的序曲.本文研究认为,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是由于我国外汇市场还不完善,引入做市商制度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为了全面推广做市商制度,多方面配套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海外做市商双向报价规则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对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做市商、Euronext市场流动性提供、伦敦证券交易所注册做市商等制度的双向报价具体规则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海外证券市场中做市商的权利与义务、做市商制度的具体特点和实施情况,以及做市商行为的评价和监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的主交易商制度提出我国发展做市商制度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进 《金融科学》2001,(2):50-52
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显示,做市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证券交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我国在做市商制度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因此,研究何等市商制度,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将为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本文就做市商制度的运作机制、功效进行阐述,并就我国引入做市商制度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8.
罗纲 《中国外汇》2007,(2):54-56
2006年1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引入人民币对外汇交易做市商制度。其后,由做市商控制的询价交易制度凭其成本优势(同笔交易费用仅为竞价交易的1/30),交易方式灵活(可自选交割日、对话成交)而迅速受到市场青睐,从而取代旧有的竞价交易方式成为市场主要交易方式。做市商制度启动后,从规则上看,央行不再直接参与询价市场交易,做市商取而代之成为市场主导力量。做市商作为央行的代理人,在承担提供流动性义务的同时,也获得了人民币的定价权。那么,这样的权利和义务,会给做市商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做市商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热门话题。相对于证券市场,我国票据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那么是否同样具备了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市场环境呢?本文从票据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明确了做市商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指出了目前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难点所在。据此认为做市商制度能有效提高市场流动性、增进市场效率,但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尚不具备建立做市商制度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做市商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做市商制度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市商制度在美国NASDAQ市场的成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有关的讨论十分激烈,本分析了做市商制度的利弊,并结合中国实际指出,该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14,(6):22-2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于2014年5月9日公布,引起了市场舆论广泛关注。"新国九条"与十年前的"国九条"进行对比分析,"新国九条"的新意在哪儿?请看本栏目文章《"新国九条"新在哪儿?》、《"新国九条"基本原则的解读与思考》。如何评价"新国九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金融科技界启动金融电子化建设以来,就一直伴随着选择不同策略的争论.先有小型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的主机分歧,后有分布式和集中式的网络争论,从工商银行大机延伸工程开始到各商业银行纷纷实施数据集中工程,今天,数据大集中已成为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初步建立.现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又发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此意见是对<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的重要延伸和发展,必将对资产评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CEO过度自信是影响其自身薪酬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CEO的薪酬情况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在中国情境下CEO过度自信对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CEO比非过度自信的CEO拥有更高的总薪酬和股权激励强度以及更低的现金薪酬比例;同时,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CEO过度自信对薪酬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小和创新程度会强化过度自信与CEO薪酬之间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财政支农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支农项目越来越多,但由此带来的资金管理过于分敞、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也口益突出,造成财政支农资金难以形成合力,资金投入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如何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资源,强化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各级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此,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两国模型的DSGE框架下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机制,把金融摩擦、国际资本流动和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个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考察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影响机制。基于我国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于我国来说,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国内经济冲击,也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第二,我国推动构建国际宏观审慎政策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积极应对国际资本流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第三,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存在国际溢出效应,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先进的会计文化是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催化剂,是激发企业会计工作活力的精神动力。论文结合本人长期在会计岗位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剖析当前会计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一主线、二融合、三保障"的会计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组织是企业边界的核心。企业作为一个合作的生产团队,通过默会知识的传递,形成了合作性的惯例模式。一方面,组织吸收和消化外部知识,一方面传递内部知识。不同的知识传递系统,形成不同的组织模式,最终影响企业的边界。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IPA) project is to have an impact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ccounting as well as the surrounding social processe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outlines the birth and matur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IPA project and concludes that the undertaking is divided along methodological, philosophical, and ideological lines. In addressing these issues, we propose to clarify and differentiate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contemporary IPA and critical accounting projects. The interdisciplinary work is directed generally toward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of the broader social institution of accountancy. The purpos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s to heighten the awareness of those parties who are implicated in its enactment. The critical accounting project is viewed as a subset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and provides a focus for those who wish to devise an approach that consciously privileges the linkage of knowledge to the pursuit of a radical political process. Whatever labels are employed, it must be recognized that though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might disagree as to its source, intensity, and influence, the totalizing influence of hegemonic power is present in society and the world. This is so whether one classifies that world as modern or postmodern, or whether we see change as possible on a global level or only within some local sphere; issues of human rights, human dignity,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must be of central concern. Regardless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origin or grounding, we must continually affirm a commitment to a more socially responsible institution of accountancy. In our view, the critical accounting project provides a focus for those who wish to devise an approach to accounting studies that consciously privileg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praxis. Those who choose the critical accounting project must recognize, however, that without an ever expanding interdisciplinary horizon, the critical project is likely to degenerate either into tyranny or quiet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