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媒体”是业界近来使用最频繁的热词之一。究竟什么是“全媒体”?“全媒体”时代媒介有哪些趋势和变化?本刊于近期采访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广传媒总经理郑加强,作为一位身在传统媒体中新媒体人,郑总对本刊表示了他本人对于“全媒体”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大营销之惑     
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加速了“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也推动了“全媒体营销”时代的到来。在日益复杂的媒体环境中。无论是整合营销还是全媒体营销,亦或是全营销,实质都是传播方式呈现多元化、整合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长江日报》创刊65周年之际,报社20多名年轻记者编辑以及主任、主编等一线采编人员,就“如何利用全媒体报道事件性新闻”进行了一次内部业务交流。这既是报社向一线采编人员问计的体现,也是采编人员对如何遵循新闻规律的一次再认识,其间形成的共识已经成为报社改进新闻生产的行动指南。党报是否已经建成全媒体利用全媒体进行新闻报道,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转型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新闻宣传需要树立新理念,顺势而为构建全媒体新格局。同样,经营转型也需要以新发展思想谋划运行策略,融入全媒体改革,以新思维打造经营产品,推进全媒体品牌化建设,为全媒体舆论宣传“扩音”。  相似文献   

5.
曹秀娟 《中国报业》2014,(24):21-21
全媒体时代,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了以往的传播环境,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注重挖掘专属资源,彰显自身优势。同时,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对传统媒体记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而培养一批专家型记者无疑是提高传统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手段。专家型记者要有“杂且专”的知识,要做到客观报道又不失人情味,同时还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赵巍巍 《中国报业》2022,(5):114-115
全媒体时代对记者队伍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作为党报的驻站记者,远离报社,日常工作单打独斗.在全媒体新形势下,只有全面提高驻站记者素质,才能适应并胜任党报驻站记者的工作.本文分析驻站记者的工作现状,并提出提升党报驻站记者素质的策略办法.  相似文献   

7.
胡学军 《中国广告》2011,(4):153-155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报纸如何在全媒体中稳固自己的地位,广告经营做到“宝刀不老”、“绿树常青”是重要一极,本文从“策”与“略”上对广告经营之术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8.
魏春梅 《中国报业》2023,(13):28-29
全媒体时代,地市报业如何发挥全媒体联动效应,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是地市报业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本文以唐山劳动日报社旗下网络问政平台“问政唐山”为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传翠 《中国报业》2023,(11):156-157
全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职业环境发生着深刻改变,赋予了“全媒体传播”愈加清晰的路径,也深刻改变着报纸编辑的职业生态。认识潮流、顺应潮流、拥抱潮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与时代要求相契合的新观念,重塑综合素养,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对报纸编辑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饱含竞争与生存压力的融合时代。尤其是大网时代的未来描想之中。我们看到了当下台的压力和转型的紧迫性,于是提出了关于“大台”的畅想。所谓“大台”,不再是从前关于做大做强的空洞口号,不是集团性、全媒体的单纯假设,而是适应大网时代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1.
薛帅 《中国报业》2023,(3):16-19
媒体传播对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升级、打造媒体融合下的矩阵式生产与传播格局,是时代赋予媒体的重要课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通过多年探索实践,不断积累融媒体生产与全媒体传播经验,特别是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宣传报道中,创新“一体策划、聚合传播”工作机制,传播覆盖面创历史新高,成为行业媒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培养全媒人才队伍的一次体系化实战,为全媒体时代大型文化艺术节的传播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李亚 《广告大观》2009,(6):46-47
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由于媒体过分曝光、过度传播企业的信息,而媒介和受众对于负面新闻又有一种猎奇心理,  相似文献   

13.
李宝 《中国报业》2023,(6):150-151
在当前全媒体背景下,学术类图书出版既面临困境和挑战,也遇到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传统的出版模式不能满足全媒体时代图书出版的需求;另一方面,信息传播效率的飞速提高导致剽窃、盗版侵权、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出版人既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以质取胜”,以“知识服务”为基础,守住学术类图书出版的底线,也要在守正中寻求创新发展,接纳和适应新的技术和趋势,优化出版方式,实施精准的市场推广,力争在全媒体时代打开学术类图书出版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探讨全媒体时代背景出发,详细阐述了全媒体时代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和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最后,针对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成功无法复制的时代,报刊集团的全媒体布局沿着各自的步伐,正在推进中,从中央到地方,提及“全媒体布局”,各大报业集团给出了自己的路线图和计划表。但是由于内容、影响力、资金、技术等因素导致各自的“起点”不尽相同,“全媒体布局”的发展模式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玉熙 《中国报业》2023,(13):182-183
全媒体时代,“共享”信息成为现实,这对新闻主流媒体的创新力和整合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升新闻作品传播力和影响力,就要基于全媒体特点,整合编辑与发布渠道,以新颖选题和优质策划实现破圈重塑。同时,应以新闻选题策划为切入点,对全媒体形势下新闻选题策划的价值内涵及基本原则进行多维度(高度、力度、温度)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建峰 《中国报业》2023,(2):104-105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记者在政治、职业、专业等素养上表现出较大缺失,要全面提升新闻记者的素养,使之成为导向正确的坚定支持者、新闻伦理的忠实守护、人文关怀的深切感知者、终身学习的时代践行者。  相似文献   

18.
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随着三网融合、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进程推进,“全媒体时代”到来了。作为媒体经营者。我们应如何转变经营思路,热情拥抱“全媒体营销”大时代,力争上游,  相似文献   

19.
郭锐 《中国报业》2023,(19):66-67
全媒体时代,导读版为党报打造类似新闻客户端APP的“首屏”提供了可能,即通过制作导读标题“菜单”,指向新闻版面的具体报道内容,为读者提供索引服务,使得读者得到开放式的快速选择阅读体验,这与网络阅读时代个性化分众化趋势接近,也给党报带来新生。  相似文献   

20.
马自忠 《中国报业》2023,(7):150-151
新媒体成为新闻主战场,媒体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电子技术全面介入了从新闻写作到新闻发布渠道的方方面面,一个被称之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新时代来临了。在互联网技术全面介入新闻行业的背景下,要求记者写稿不但写得好,还要写得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