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凌之 《商》2014,(37):241-241
政府是社会运行的“掌舵人”,在突发事件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突发性事件信息的发布是人们获取权威信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突发事件的频发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挑战,政务微博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给政府应急管理带来了新的景象。政府通过微博平台开展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政民互动和社会动员等工作。本文探析了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功能,并对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赵少文 《品牌》2011,(4):55-56
<正>近期,张朝阳作为嘉宾受邀参加大S汪小菲婚礼,却用微博直播婚礼细节的事件,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大S汪小菲甚至声称将通过法律手段讨说法。一方面婚礼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需要保护,另一方面张朝阳通过微博告知粉丝们这么一个大家关心的事件,并非恶意,更多的是祝福,而且在被告知后即停止发微博。作为一名营销人,我们不去讨论谁对谁错,但这次事件,不管怎么说,搜狐的微博确实火了一把。  相似文献   

3.
《商》2016,(8)
<正>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务微博不同于普通微博用于发表个人的心情想法或观点,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倾听群众心声和诉求,公布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和事件,帮助解决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等。政务微博具有微博传播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李克强总理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指出要加快我国科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一种热门社交软件,由于其良好的互动性、传播性和及时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企业、政府等机构营销的重视。本文总结了微博营销的概念和分类,分析了微博营销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剖析了微博营销常见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微博时代官民话语权的博弈与微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自媒体类型,微博以其独特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打破了政府在公共领域话语权的垄断地位,为公众"发声"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公共领域官民话语权的博弈变为现实,"微博民主"已成为实现我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从政府角度出发,为维护政府自身利益诉求,必然试图引导甚至掌控微博舆论,进行"微博治理"。同时,在享受"微博民主"的同时,由于微博的开放性、传播性,诸如微博谣言、网络暴力等的一些弊端也日益凸显,也需要政府进行治理。微博治理需要官民双方基于"善治"的理念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政务微博以其即时、快速、使用方便的特点,在政务公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务微博的功效,提升政务微博问政能力,应认真解决当前政务微博运用中存在着的缺乏规范化管理、社会影响力不足、对事件的跟进不够、问政效果较弱等问题,对政务微博的功能准确定位,并实施集群化整合,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加强与政府网站的有机结合,开展政府和部门微博应用绩效评估,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全媒体应用能力,增强政府、公众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的舆论平台。  相似文献   

7.
《商》2016,(9)
随着社会的发展,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微博作为其中的一种,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传播迅速、影响力强等特点更是得到青睐,但凡事必有正反两面,微博监督在发挥其作用的时候也会存在相关的问题,其合法性也值得探究。本文从最近的"大V"微博被关事件着手,旨在更好的规范微博等舆论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8.
"阴阳合同"事件是由意见领袖崔永元在其新浪微博上的爆料而引发的舆论热点事件。以"阴阳合同"事件作为个案研究,并对其舆论走向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该事件中舆论走向的变化、网民的态度以及媒体的立场。最后,对影响该事件舆论走向的政府、媒体及网民因素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何洁 《中国报业》2014,(8):33-35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不同城市的政府官方微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微博的发布数量、发布频率、发布内容、发布途径、信息来源、信息互动等多个方面,对政府机构的微博内容进行分析,以研究目前国内政府机构微博的发布特征,试图分析出相关政府微博发布的特色,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就政务微博如何提高微博发布效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微博作为信息时代的最新产物,有着巨大的意义。政府微博进一步增加了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促进我国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政府微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当前政府微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政府微博的作用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博作为成熟网络交流渠道,以其独特优势被广泛运用到旅游业的营销中。为高效率推广旅游资讯,各地政府越发重视将微博作为旅游资源共享平台。本文以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微博为例,在探讨旅游微博营销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微博自身运行情况并调查了解用户反馈信息,深入探讨其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旅游政务机构微博营销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短、平、快"的微博在互联网时代对公共事件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其通过构建虚拟"公共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公共事件的良性发展进程和政府治理创新,但只有对其负面效应——网络谣言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将引导微博网络舆论朝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告大观》2011,(3):14-14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微博注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微博平台越来越呈现出影响舆论甚至制造舆论焦点的力量。在2010年的多起公共事件当中,微博功能的展现可圈可点。2011年春节期间,发生了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那就是微博“打拐”。通过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以及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微博“打拐”迅速形成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正政务微博的评价指标在悄然发生变化,对政务微博而言互动比粉丝更重要,"专家和媒体说你好,你不一定是好,但是网友反映你好,那是真的好。"从新兴到现在的上市,经过5年的发展,微博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除去个人微博和企业微博,政府微博成为微博上的一道特殊风景。不少政府机构和官员个人将微博作为一个新型的沟通渠道,及时发布信息、了解民意,以便改善公共服务。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10万政府机关和官员开设了微博账号。  相似文献   

15.
《商》2016,(7)
政务微博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工具,具体而言在政府信息公开、汇集民智渠道、预警风险、政府危机公关和维护社会稳定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本文在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之上,考虑政务微博的独特性,了解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要求和期望,结合问卷调查,来研究政务微博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出影响政务微博使用的因素,为我国政务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徐荣荣 《商》2014,(25):165-166,87
自2011年“政务微博客元年”以来,政民互动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政府通过微博发布信息、搜集民意,民众通过微博获取和传播信息,表达利益诉求。本文简单梳理了近年来的几个典型案例,发现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了危机预警、信息公布、政民互动等作用。同时对微博时代的公共危机沟通进行了反思,指出当下通过微博治理危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商》2014,(25)
自2011年"政务微博客元年"以来,政民互动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政府通过微博发布信息、搜集民意,民众通过微博获取和传播信息,表达利益诉求。本文简单梳理了近年来的几个典型案例,发现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了危机预警、信息公布、政民互动等作用。同时对微博时代的公共危机沟通进行了反思,指出当下通过微博治理危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万象     
事件:一个标注为此汕头女要火了的微博被网友疯转。事件主角是汕头市中医院内三科医生李某,她因为微博上让患者等我下班再死等言论,被网友称为冷血医生。目前,李某已被调离到后勤洗衣房工作,并被停止处方权。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近几年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正以迅猛速度发展成为信息交流发布平台之一,并在公共议题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政府开设微博,以发布信息,与民交流,微博逐渐成为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民意表达的又一个重要网络渠道.本文通过对一些政府微博的研究,总结出政务微博对于政府管理的作用,并且对理性建设政府政务微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曝光天价烟的记者在隐秘的官方压力下被停职为代表,近来一系列记者受打压的事件,让媒体人隔段时间就会出现的受辱感、受挫感和无力感再次爆发。重重压力下履行舆论监督之职,曝光腐败鞭挞丑恶,却不料背后中枪,噤若寒蝉之余,更让人无比寒心。有人在微博上发了记者被打压的信息后,引来无数转发、评论和声援,一个政府官员感慨说:你们记者真惹不起,惹了一个就群情激愤了。其实,"记者被打压"的信息之所以在微博上引起极大关注,透出的信号不是"记者惹不起",而恰恰是"记者很好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