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弯弯  徐娜 《商》2014,(49):166-166
《寻找小糖人》和《音乐人生》是两部讲述音乐人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成功摘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音乐人生》获第4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最佳音效。这两部音乐类纪录片之所以如此成功,引起人们关注,并且摘得奖项,不仅仅在于他们对于人物的选取和记录,纪录片叙事手段的把握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茜 《中国报业》2024,(3):24-25
本文对电视纪录片解说进行了系统概述,通过对多种情感表达方式的分析,总结了有效的情感表达技巧,为电视纪录片解说的情感表达提供了实践建议,有助于提高电视纪录片解说的质量与观众体验。  相似文献   

3.
人在他乡     
《广告导报》2007,(9):93-93
《人在他乡》是社会人文范畴的大型人物纪实节目。以纪录片的形式.以人物命运走向、生存状态特征、思想情感流露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呈现为四大内容主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是众多电视节目的形式之一,散发着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同时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在当今时代的多元化视角下,纪录片真正打动人心的将是日益成熟的情感表达。事实上,观众通过节目不仅企盼得到所纪实的事实的完整、清晰,更企盼的是得到深层次的精神上的满足。本文探讨了在多元化视角下纪录片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贺林平 《华商》2014,(3):84-85
在低调了多年之后,国产纪录片终于迎来了发展的謇天。2014年,我国将实施更多扶持纪录片发展的举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仅将增加现今每年500万元的扶持基金。还要求所有34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而从外部来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受到瞩目,纪录片正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发展进程、文化传统的窗口,因而拥有了一批潜在“粉丝”。然而,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不能忽略的是。纪录片在国内仍然小众,如何抓住时机,拍出更多国人爱看的纪录片,守住本垒。依然是国内纪录片人无法回避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6.
李玲 《中国报业》2023,(6):188-189
《人生第二次》作为“人生三部曲”的第二部,以中国式人文哲学书写主题,以平视化视角引发情感共鸣,并且在制作形式与传播形式上勇于创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对该纪录片进行剖析,探究其传播策略,以推动国产人文纪录片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赵钒妤 《商》2014,(47):123-123
19世纪以来,随着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开始,纪录电影贯穿整个电影年代的发展。纪实美学作为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由巴赞、克拉考尔等人研究发现而来,纪实美学的产生丰富了纪录片的内涵。本文从纪录片的纪实性着手,重点展现电影人安德烈·巴赞对于纪实美学的观点,深入分析国内外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把控,在此基础上分析纪实美特性,来展现纪录片的纪实主义文化,为中国纪录片真实性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
孙健 《中国报业》2023,(12):69-71
纪录片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不同题材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基于纪录片的特点,本文首先对纪录片结构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介绍;然后对纪录片的5种叙事结构类型进行分析,包括递进式、串联式、随笔式、嵌入式和板块式;最后从设置结构、叙事悬念、细节刻画、叙事节奏和语言处理等方面,阐述纪录片结构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石璟 《中国报业》2024,(3):94-95
微纪录片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展示不同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问题。手机摄像作为一种普及广泛的工具,为微纪录片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本文探讨手机摄像在微纪录片拍摄中的价值体现,分析手机拍摄创意自由、拍摄范围广泛、后期工具易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许璐 《广告大观》2014,(5):35-36
纪录片,作为影视片的一个分支,一直以小而美的形象行走江湖。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第二季也于4月18日重新回归荧幕,这似乎让人看到了纪录片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原来纪录片也可以这样火。  相似文献   

11.
孟春雪 《中国报业》2022,(1):108-109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化、多元化,给电视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电视纪录片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进行融合创新,将新媒体的"微"元素融入到纪录片中,形成突破口,让纪录片更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在情感上得到观众的认可。基于此,笔者在本文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郑兴 《中国报业》2024,(1):142-143
人物纪录片运用故事化的叙述和艺术化表达,能够引领读者沉浸在影像世界,在深度交融中实现情感的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策略也要与时俱进,只有持续追求更新潮的叙事语态、更丰富的表达视角、更立体的呈现方式,才能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让人物纪录片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3.
邹昀瑾 《中国报业》2014,(12):75-76
从80年代的《话说长江》、90年代的《藏北人家》,再到之后的《俺爹俺娘》,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给几代人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深刻的印记。纪录片不仅担负着记录社会的功能,更是一种跨时空传播的媒介形态。一部纪录片的传播策略,直接决定了片子的辐射范围。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为例,探究其商业传播策略,为我国纪录片的商业传播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纪录片创作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5G和VR等技术让纪录片进入融合发展阶段。本文基于全媒体视域,从当前纪录片的变迁状况入手,对纪录片的融合范式进行分析,并对纪录片的转型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简介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以下简称“大会”)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中国目前唯一的纪录片国际交易的专业平台,是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的最重要的桥梁和通道之一,在全球纪录片行业和相关产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相似文献   

16.
吴天赋 《中国广告》2005,(12):152-153
BENZ汽车 没有惊世骇俗的场面,没有豪言壮语的旁白,开始还以为是DISCOVERY频道的纪录片。奔驰车与一只猫的关系,30秒内,娓娓道来,让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17.
钟祖流 《商》2014,(37):226-226
时代的变化会导致理解的偏差、变化和更新,对于纪录片而言,时间的推移让纪录片单纯地纪录和尽可能还原生活本真的功能在有意无意间夹杂了一些本不该出现在这范畴之外的其它功能。既是这样,那就有必要去深思纪录片背后深藏的意识形态。不能很快判断这是好是坏,也许这是对纪录片中过于拘泥生活的原貌以至束缚了电影语言的丰富表现力的绝地反叛,或者又是其它。  相似文献   

18.
刘轶  康闪 《中国报业》2023,(16):138-139
时代飞速发展,媒体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纪录片孕育出了新的形态,即微纪录片。微纪录片因其创作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短片创作者的喜爱,又在当前环境下得到了多渠道的传播。因此,有必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纪录片进行内容分析与创作分析,结合当下微纪录片发展及传播现状,探析其发展策略,为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需要达到情感真实才能被称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正如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的<颖州的孩子>,它以艺术的方式对真实的素材和情感进行打磨锤炼,方能成就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莹 《消费导刊》2011,(3):104-105
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得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历史题材的电视纪录片在这股大潮中异军突起。引人注目。随着观众需求的多元化,故事性成为当今纪录片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性。情景再现通过创造生动逼真的情节、营造人性化的传播氛围帮助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实现其故事化,并加深影片的真实感,成为当下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与各种电视节目竞争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