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要求我国尽快构建财政支农的政策框架.当前,财政支农政策框架构建的主要任务是现有政策的完善与整合.现有的财政支农政策包括农业投入政策、农业补贴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农业税收政策、财政扶贫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在现有政策完善的基础上还应整合这些政策,协调其关系,对其作连续动态安排,发挥其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财政风险逐步积累。财政体制和支出规则不健全、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并存在严重的事后效应、没能注重政策实施的前瞻性等是我国财政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财政风险倒逼我国财政规则的制定,针对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特征,政府相关部门应逐步建立财政盯住制度、政策前瞻性制度和政策绩效动态跟踪体系,规范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监控财政政策实施的效力,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最终真正实现我国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邵勋 《经济导刊》1996,(6):56-60
德国财政宏观调控政策与财政平衡体制安徽省国有资产管理局邵勋一、卓有成效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德国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在40多年的社会市场经济运行中,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体现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主张,成为联邦政府保证国民...  相似文献   

4.
企业融资问题不仅受到金融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干预对于企业融资倾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通过构建财政干预政策与企业融资倾向指标,利用多元面板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干预政策推动企业选择股权融资作为外部融资的首选手段。对企业进行分组检验发现,企业的所有制、行业性质、规模等不同,企业受到财政干预政策的影响不同。以企业经济预期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发现,财政干预政策通过影响企业对经济的预期而影响企业融资决策。以市场金融化程度作为政策环境冲击分析发现,当前"脱实向虚"的经济走势显著影响了财政干预政策对企业融资倾向的作用效果。因此,新常态下的财政干预政策要着眼于微观企业的异质性,同时结合金融货币政策保障企业融资市场的有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财政支农力度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呈现出总量增加、支出形式多样化和支援目标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形式、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建立了包含不同财政支农政策影响因素的农业产出模型和农民收入模型,并利用广义矩( GMM)方法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外财政支农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是各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政策的变化和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缩小了城乡差异,使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指出其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完善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略论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的财税政策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财政经济发展态势与特点以及制约武汉城市圈发展的财税政策因素,并分别从财税政策、财政体制、税收制度以及财税政策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财政地区政策的演变、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国外在缩小区域差距中采取财政地区政策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行的财政地区政策提出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土地财政"加剧了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价的上涨。随着城市的扩张,土地财政收入呈下降趋势并最终导致地方财政支出加大。应通过设定价格上限政策、标尺竞争政策、特许投标政策、社会契约等路径选择,以走出地方财政困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对农业进行多年补贴,有关这方面的政策层出不穷,然而对政策的效果却评价不一。本文立足于2004年以后出台的有关财政农业补贴政策,从农业直接补贴的角度,借助名义保护率和财政转移支付的收入乘数模型,运用相关数据分析财政农业直接补贴的政策效果,得出要发挥预期的政策效果,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还要有其他方面的有关配合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贺佳  孙健夫 《财经科学》2021,(6):105-117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新的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实施减税政策.本文利用中国内地31个省份数据,研究了减税政策对政府支出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减税政策影响政府支出效率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减税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政府支出效率的提升,其内在逻辑为,减税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就必须精打细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提高政府支出效率;在给予相同的减税政策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越大、财政透明度越高,则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应用统计方法对2003-2008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有助于区域财政均等化的实现,国家的财政补助和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建设是青海省提高区域财政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在现有财政制度的约束下,青海省进一步提高区域财政均等化的重点就在于完善转移支付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减税政策会造成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发展困境,而财税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对于保障我国减税降费的政策空间和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营改增”试点改革捕捉减税政策的外生变化,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我国减税政策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财政支出效率;为了应对减税政策引致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途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在财政自主权、政府间竞争、财政透明度、市场化程度越大的情况下,减税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提升效应越明显。因此,建议从四个方面实现财税政策的提质增效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减税降费的过程中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完善财政收支激励机制,纠正地方政府“重生产、轻服务”的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调动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财政自主能力的积极性;深化政府预算制度和财政公开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选取财政支农、金融支农、教育水平、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全国30个省份1997-2015年财政支农政策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即相邻省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反映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往往分块聚集的特征.但是,财政支农政策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指数的影响方向是正的,即财政支农政策并未有效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反映出财政支农资金存在错配或外溢等问题.需要按照坚持政府和市场共同着力、中央和地方共同作为、投入和管理共同推进“三位一体”措施,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研究模型,分析财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科技投资和税收等财政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财政固定资产投资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税收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财政科技投资的短期效应不明显,紧缩性税收的政策效应相对高于其它扩张性财政政策.建议进一步实施对装备制造业的财政扶持政策,特别是增加财政科技投资规模,实施定向减税政策,增强产业的内生增长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财政支持农业政策,对其实施效果全方位、多角度客观评价,明确政策目标,揭示政策内涵,探索财政支持农业的优化途径,以期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财政支持农业政策体系;从国家“三农”的实际出发,深刻剖析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措施,从而探讨农业财政资金合理使用及绩效管理模式,旨在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支出结构失衡既过度干预了市场、分散了财力,也影响了财政自身职能的实现。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财政支农必须实现转型,即实现财政支农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政府包办向多方参与、注重财力支持向注重政策支持的转变。财政支农转型的实施路径应是把握农村、农业的发展规律,把握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把握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向及力度。  相似文献   

18.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度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若干数量指标衡量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进一步准确认识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的基本含义;其二,明确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数量标准和界限,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其三,对国债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价,并对相关的财政风险或危机状态进行监测及预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最优财政再分配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政策偏向是收入不平等与财政再分配恶性循环的决定因素。当政策偏向于穷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提高税率,扩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当政策偏向于富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降低税率,减少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依据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针对恶化的不平等而采取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效果差,没能扭转不平等恶化趋势,政策偏向严重。(2)税收再分配政策偏向富人,使富人税负相对轻于穷人,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剧;偏向于穷人的转移支付多为消费券(物),导致越扶越贫。为此,需要从调整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最优财政和货币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模型,并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以福利效应为最优政策的评估标准,研究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机制。分析表明:在Ramsey最优均衡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于通货膨胀和产出目标,以严格通货膨胀为目标的最优货币规则会使得政策的福利损失最小,但货币政策在产出目标、通货膨胀目标以及政策福利损失三者上不能同时兼顾;最优财政规则是趋向缩小收支差,从而趋近于福利损失最小。本文同时使用贝叶斯分析,对中国经济政策2005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表明:样本期间政策的无条件福利损失处于波动状态,经济增长增加了家庭部门的条件福利损失,即经济增长导致跨期消费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