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村村庄治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与政治关联的特定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村庄治理方式的发展趋向。指出中国农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特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随着农村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迅速变迁,村民自治模式将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并有可能最终突破村民自治框架,实现村庄治理方式的转换。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2.
虽然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阶段,但由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长期存在,如何挖掘和充分释放农村女性劳动力所具有的二次人口红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采用2005-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利用两部门经济理论框架,对农村女性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配置在农业部门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存在较大扭曲.尽管考虑无偿劳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最新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分析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新状况,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农村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市场化收入贡献率下降是农村内部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低收入群体市场化收入增速下降、高收入群体要素回报率上升,导致这一时期农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本文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农村高收入群体的作用,带动低收入农民致富增收,并有效缩小农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双变量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选择1985-2003年的有关数据,分别检验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就区域层面而言,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经济增长不是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对于构建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然而,我国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着供求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良的现实困境。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应优化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创新教育模式,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加强创业教育,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难点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存在的难点二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变迁、建立与完善市场流转机制、慎重对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recent changes in rural employment in the OECD countries, highlighting the growing role of employment in services and, in some cases, manufacturing activity. In many, but not all, rural areas the secular decline in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has been more than counterbalanced by growing employment in these other sectors. However, the diversity of employment growth within and between rural areas is stressed, as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diversity for policy. A range of explanations for the relative economic success of some rural areas is explored. These include the impacts of globalisation; restructuring of the labour market; new‘consumption’ demands on the rural areas; and human mobilit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raditional theories do not explain the diversity of outcomes in rural areas. New approaches are needed. Recent analyses under the banner of‘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has adv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conditions for rural development to occur, but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e pattern of rural employment outcomes within the same kind of geography remains a challenge which needs to be addressed by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nd methods.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渔业资源缺乏的问题不断加剧。IUU Fishing破坏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再生产能力,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对IUU Fishing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有3方面原因:追求捕捞成本的降低;提高渔获收益;对IUU Fishing的处罚力度小。我国积极履行国际条约和协定规定的义务,完善渔业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完善渔船监控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船舶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国际合作,创新渔业资源管理模式,以有效规制IUU Fishing。  相似文献   

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property tax and rural land market value o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private forestland in Texas. Using county-level panel data in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regression framework, we estimated the effect of property tax rate and rural land value on two measures of ownership fragmenta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private forest landowners and the average size of private forest holding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total amount of private forest area in a county, both property tax rates and rural land values increased ownership fragmentation. However, the rate of ownership fragmentation was relatively inelastic in both property tax rate and rural land value. While further restructuring local property tax rates might minimize the negative effect on private ownership dynamics, policy instruments that decrease the disparity between productivity value and market value of rural forestland might be needed to check the ongoing ownership fragmentation in Texas and elsew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客观上要求建设主体必须是具有高知识、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知识型农村青年是新农村建设的未来主体。教育是培养知识型农村青年的主要途径,设置合理的教育体系以培养新农村建设主体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题中之义。本文从调查所得的农村青年学习心理需求的客观基础出发,针对现有农村教育体系设置的不足,提出培育知识型农村青年的农村教育方向应该注重“综合性”和“专业性”,在教育培训内容及教育体系设置上注重多元化、多层次、现代化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共生治理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与共生模式四大要素,从共生治理的理论框架解释新中国城乡关系70年的演进逻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城乡治理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1949-1978年的“寄生型”治理、1978-2002年的“偏利共生型”治理、2002-2017年的“非对称互惠共生型”治理、2017年之...  相似文献   

12.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城乡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着重于农村金融近年来的突破发展以及农村家庭在理财上的进步性,说明乡村振兴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村家庭资产结构多元化及城乡家庭居民理财差距逐步缩小。针对此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总结青岛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梳理国内外先进经验及实践基础上,针对青岛市农村金融需求潜力未释放、有效供给不足、体系不完善、信用基础薄弱等四方面突出问题,提出了积极建立农村保险和担保体系,争取开展农村抵押融资业务试点,创新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创新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和乡村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集居地域对比为基础,从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特性着手,探讨其在我国城市反哺农村中的产业优势与产业适宜性.认为乡村旅游通过吸引城市居民直接到农村地区异地消费而巧妙地实现城乡之间财富的隐形调拨,是平衡地区经济的天然杠杆;乡村旅游主要以乡村环境和物产以及遍在性的山水和风土民情为物质基础,从而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具备发展条件,堪称为农村地区量身订造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还因就地取材和游客主动上门而能获得既靠近原料地、又靠近消费市场的产业布局效应;乡村旅游业发展条件的门槛较低,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可进入性较好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协的各级组织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也是联结最基层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群体、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纽带。然而,全国层面的科协系统拥有高端的科技,但真正与广大农民群众对接的基层科协却是冷冷清清的尴尬组织,面临编制不足、队伍松散、经费紧缺、激励缺乏、地位不高、机关化和行政化等问题,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等资源约束下难以胜任直通基层最后一公里的任务。尽管如此,基层科协和农技协也不乏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实践创新行动,其中,专家工作站+农技协+公司(协会)+农户是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为了推动基层科协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议建立基层专家工作站、总结各地最佳实践、表彰优秀基层科协组织、出台加强基层科协建设的政策文件、补充县级科协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等。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在新世纪的前20年,在惠及千百万广大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张志雄 《南方农村》2013,29(4):16-19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水利投资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分析不同阶段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社会经济条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其对农村水利投资的影响,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对于指导我们今后农村水利投资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农村转型、结构转型和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发展过程有其共性规律和区域差异。本文首先以亚洲主要国家为例,分析了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其次基于40年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经验,分析了农村转型路径与转型效果以及与农村转型各阶段相适应的的制度安排、政策支持和投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速农村转型速度,促进高值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速结构转型速度,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投资创新,加快农村转型和结构转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不同地区加速农村转型不能搞一刀切;同时也提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金融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春 《南方农村》2013,29(6):30-34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城乡协调发展的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兴建基础设施等,催生了大量金融服务需求,但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提供足够的金融供给以满足这些需求。可通过设法使农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等满足正规金融机构抵押条件及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等金融创新,使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对农民工进行就业培训是提高其人力资本和顺利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北京和宁波两地农民工的实证调研资料,运用Linear probability model对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工个体差异会影响其培训需求,农民工的迁移意愿对其培训需求的影响更为突出。进而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制度因素对农民工迁移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