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嫌货才是买货人》中写到,一次到市场买水果,在一个熟识的水果小摊贩前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这位客人拿起水果左看右看,说:"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50元吗?"小贩说:"我这水果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一斤40元,不然我不买,"客人回答道。小贩还是微笑着说:"先生,我一斤卖你40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不会的,如果是很完美的,一斤可能要卖100元了,"小贩依然微笑着,而且保持得和第一次的微笑一样亲切。  相似文献   

2.
<正> 张老汉拉了300斤葱到市场上去卖,过来一胖一瘦俩推车的,问:"葱多少钱一斤?"张老汉答:"5角。"胖个买葱的说:"你这葱我俩全要了,只是我光要葱白,算3毛一斤,他光要葱叶,算2毛一斤,这样葱白加葱叶,一斤葱还是5毛,对不对?",张老汉算了算,不错,是5毛,就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买了苹果四代.而是我买了四袋苹果。“不能拥有一部苹果似乎已经是人生一件憾事。买苹果.用苹果.探讨苹果,俨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大新话题。  相似文献   

4.
<正>通常看来,企业都是卖产品或卖服务的,哪还会有向顾客“买”什么的道理。其实不然,市场竞争的严酷,已开始推翻了这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想要真赚钱,“卖”的同时必须要有“买”,没“买”已然不行!那么,什么叫“卖”的同时要有“买”.而且是必须“买”呢?企业向顾客“买”的究竟是什么呢?所谓“买”,就是企业在卖给顾客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不能“卖”出便万事大吉,不是一“卖”了之,而是一定要同时“买”回相应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是具体产品,而是顾客对产品的满意、信任、忠诚,至少也要买回最及时、最真实的信息反馈。否则,岂不成了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  相似文献   

5.
<正> 2月24日,舒兰市民徐小姐到本市某商城购物,在商城三楼一女式皮鞋专柜买厂一双紫红色皮鞋,价值260元。她向售货员说:"请开张发票。"售货员说:"发票全用完了,现在没有。"徐小姐说:"那总得有个凭证呀,也好证明是从你这里买的。"售货员说:"我在你鞋盒上写上吧。"说罢便拿笔在鞋盒上写明了柜台号及年、月、日。然而,徐小姐的皮鞋没穿几天,鞋底便出现了裂缝,10天后,一只鞋底全部断裂。徐小姐非常气恼,便去该商城换鞋,该卖鞋人已不在,新售货员称不是她们卖  相似文献   

6.
<正> 老王下班时路过菜市场,便走进菜市逛逛。老王看见一商贩的绿豆很好,既干净颜色又好。一问价格,每公斤3.5元,比大超市里的绿豆每斤便宜1元钱。卖绿豆的女子笑着对老王说:"我一天到晚总是在这里卖绿豆,放心吧,如果买回家去觉得不好,可以拿回来退货。"老王听女子说得真诚实在,就买了2公斤绿豆。没想到回家后用来煮粥,却发现买回的绿豆竟然是陈豆。老伴生气地冲老王喊:"你在哪买得鬼绿豆,今天我熬了1个多小时,才熬熟。我上次在超市里买的绿豆比你买的好多了,开锅就熟。你这回买的豆根本就不是新豆,你让人家给骗了。明天你把剩下的绿豆赶快退回去,用  相似文献   

7.
<正> 有个卖玉米的,棒子特大,摊前围了一群人,其中一个买主在挑拣。说来也怪,几乎每个棒子上都有虫。那人拿出一个虫特别多的棒子,大惊小怪地说:"伙计,你这棒子倒不小,只是虫子太多,你是卖玉米呢,还是卖虫肉呢?你还是回家去吧,我们到别处买好啦!"他一边说还一边做滑稽动作,把众人都逗乐了。一席话,说得大伙都不敢买  相似文献   

8.
炳秋 《中国工商》2001,(5):106-109
一 也许你已经见怪不怪了──大中城市市场上心里美1元1斤,而优质鸭梨、富士苹果也只卖到1元左右1斤,也就是说,苹果、鸭梨与萝卜等价。十年前,如果你开出这样的报价单,别人非把你当成疯子不可,因为那时候苹果、鸭梨是奢侈品,普通人当时的购买力不是说买就能买的。 毫无疑问,苹果、鸭梨与萝卜等价,奢侈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是通过奢侈品不断地变成日用品来实现的。再有,像老鳖、对虾、金橘、甜橙、鳗鱼……所有以前足以表明身份的高档菜蔬、水果、肉类食…  相似文献   

9.
<正> 五月的一天,幼儿园门口,家长们正接孩子回家时,一个小贩用自行车推着一箱梨叫卖:"卖梨啦,又甜又脆的鸭梨。"他的叫卖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小孩子吵着要吃鸭梨。家长们询问价格,一听要1.6元一斤,都摇头说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卖梨人说:"物以稀为贵嘛,好货不便宜呀。"一个家长见他坚持不降价就说了句:"都什么时候了,五月份了,新梨马上上市了,还卖这么贵!"卖梨人接过话茬笑着说:"是呀,都五月份了,我的梨还保存得这样水灵,这可是高新技术呀。你说新梨要上市,可毕竟没上市嘛!再说梨不在于新旧,而是好不好吃,新梨要是没熟透也一样发涩不好吃,而我这梨水分多又甜,包你吃完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天,我和父亲去县城买地龙(输水软塑料管),父亲说:"货比三家不吃亏,咱们得多转转!"我们转了几家土产门市部,由于价格和质量都差不多,所以不知道买哪家的管好。我们来到一家名为"农友土产"的门市部,一个年轻的售货员接待了我们。我们也像去前几家门市部那样问了价格、重量、保质期等,那位售货员都不厌其烦地解答着。当我们问到一斤地龙出几米时,他回答说:"至少两米八!"我当即指出:"别处门市部卖的地龙一斤都出三米,你的出管率比别人的少。"他回答:"我们都是从一个地方进货,每斤同型号的地龙出多少管都是一样的。其实,我们地龙出管率也是三米,我是把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网店:只卖“一日”网上商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大如做超市的沃尔玛,小到卖发卡的淘宝小店应有尽有。但是你看过产品只卖一天的商店吗?http://www.woot.com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网络商店。每天,woot.com上只出售一件商品,除非商品当天售完,否则到美国中部时间晚上11点59分,这件商品就会下架,如果你在当天犹豫不决,那么你很可能将不会再看到这件商品。显然这样的做法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是一个挑衅,就这一天,买不买随便。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2月初,广东发现非典型性肺炎,我们当地也有不少人买白醋预防。我便和其他商家一样,将店里的白醋零售价由平时的几元钱改为40元/瓶。涨价后,买的人就更多了,甚至涨到50元/瓶还有人买。不到2天,我就卖了30多瓶,赚了1200元,小发了一笔。不料,工商局却说我哄抬物价构成投机倒把,责令我停止违法行为,没收1200元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罚款。请问:白醋又不是国家定价商品,我有货要卖,有人愿出高价买,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何不可?读者:李群李群读者:白醋虽然不是国家定价商品,一般情况下由市场自主定价,但是,经营者也不能随意定价。…  相似文献   

13.
特许趣事     
《连锁与特许》2005,(12):8-9
开分店一天早上,一酒店的伙计去挂招牌,一不小心,招牌摔成两半,老板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粗心,该死!”伙计却不慌不忙地说:“老板,你快要开分店了,这是很好的预兆呀!恭喜你!”于是老板转忧为喜,笑了起来。推销一个卖辣椒的小贩见一个湖南口音的人走过来,忙大叫道:“要买辣椒的赶快来,不辣不要钱!”湖南客人买一斤走了。这时一个上海人来买,小贩又喊了起来:“我这辣椒,一点不辣,还带甜味。”上海客人正要买,湖南人果然拐回来说:“你这辣椒是甜的,我不要。”小贩辩道:“这辣椒是变味辣椒,爱辣的吃了辣,喜甜的吃了甜。”一位过路的广东人听…  相似文献   

14.
从买苹果斤斤两两的过秤,到从“苹果墙”上搬起一箱就走,让人确信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你可能并不清楚这一搬中,近500克重的纸箱板已被当成苹果买了去。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巧家县大寨镇,笔者看到,别人的洋芋一斤最多买1元钱,但是村民赵家明的洋芋却是每斤卖到了2~2.5元,并且供不应求,一到市场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原来奥秘在于,赵家明卖的不是一般的洋芋,而是当地特有的品种——小乌洋芋。小乌洋芋俗称转转乌,又被人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有一个怪现象:"逢人说基金"。同事们一见面,彼此说的第一句话不是"早上好",而是"今天你买基金吗?"最近,新基金的发行、老基金的扩募都受到市场的热捧,同时,基金新增开户数也不断增长。这表明"5·30"以后,发行扩募一度遭受投资者冷落的基金销售市场又重新火爆起来。自7月下旬以来,伴随各个新基金的密集发行,基金新增开户数便开始出现"大跃进"。  相似文献   

17.
孟庆祥 《商界》2007,(6):46-48
非凡的业绩,并非总是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许,你只是更加注重研究顾客的特定行为方式而已。在房地产业,存在一个买涨不买跌的现象,房子越涨价,卖得越火。是因为涨价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吗?显然不是,而是他们的商业模式契合和利用了消费者在购房时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 河南许昌椹涧乡张庄村张东营,年赚10万,他的经营窍门是什么?小客户照样认真对待。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的财富是靠一分一角、滚雪球一样积攒起来的。1996年,是苹果最畅销的一年,许多经纪人都对批发量在几十公斤的小客户不理不睬,而我则来者不拒,几公斤的生意我照样做。那年,我光卖苹果就净赚8万多元,在当地苹果经纪人中我是最大的赢家。现在,昔日的许多小客户都成了大客户,你想想,我的生意能不红火吗?1万元买个信誉。信誉这个词说起  相似文献   

19.
在永业的利益共同体链条上,厂家、经销商和农户的关系,不是我卖你买的B2C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的B2B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元旦,香甜糍杷机制造商天柱县科技公司孙经理接到一个名叫张东发来的短信:"我从贵公司引进了香甜糍粑生产设备及技术后.第一天就卖了30斤米的香甜糍粑,纯收入180元。第二天多做了10斤,纯利润270元,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我赚了3000多元。现在我的妹妹也想做香甜糍粑的生意,让我替她买一台自熟仔母糍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