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失地农民的话语权保障。文章从失地农民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了话语权的内容,并提出失地农民话语权缺失的现实状况,最后给出了保障失地农民话语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必须做好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失地农民培训、就业安置机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综合补偿机制;减化工作程序,方便失地农民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周斌 《黑河学刊》2011,(1):27-28
失地农民社区经济建设是一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当前失地农民社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表现为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就业能力不够、社区工作者的经济观念落后、社区工作重心失衡、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混乱等。对此,加强失地农民社区经济建设要着力抓好失地农民的就业支持、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失地农民社区经济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整合社区资源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车向前 《魅力中国》2013,(31):44-44
为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国家征收农民的土地,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随之而来的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日益严峻,这不仅影响到失地农民的自身利益,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更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本文在论述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失地农民养老得不到保障的深刻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我国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霞 《乡镇经济》2008,24(9):47-50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应高度重视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问题;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机制;强化信息服务职能,增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大法律支持,提供法律保障。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条件,是理想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许音 《魅力中国》2014,(15):37-37,39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让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清晰了解影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障碍有哪些.方能对症下药。本文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定义、现状给予介绍,并重点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爽 《乡镇经济》2007,(4):44-46
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丧失基本生产资料的失地农民,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二元用工制度“和现实存在的“城市二元社会“使失地农民失业和失业失地农民缺乏基本的就业社会保障.必须为失地农民就业途径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构建有针对性的失业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进而建立起与城市对接的失业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失地农民经济适应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集中在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人力资本和生活评价等几个方面。研究表明:失地农民就业状况不甚乐观,收入状况不是很理想;人力资本是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失地农民就业权益保护不充分,政府作用欠缺;失地农民对目前的经济生活状况满意度不高。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引导失地农民转变观念,培养其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建立以社区互助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支持系统,向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就业培训等。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文章在分析湖南省失地农民就业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省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失地农民由于家庭养老模式弱化、再就业困难、征地补偿款水平低、合法权益受损害等原因而面临养老风险。目前我国存在多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失地农民养老风险和养老保险模式的基础上,为完善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宏 《新疆财经》2008,(2):15-18
随着失地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常规解决办法已经在各地陆续出台。然而,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首先要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文认为,土地承载"双重功能"、农民丧失"双重权利"以及政府充当"双重角色"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东海 《发展》2011,(12):136-137
在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可耕土地逐年减少,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新的社会问题群体。本文在分析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的基础上,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想,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炼 《理论观察》2014,(11):92-9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农村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的土地权益、社会保障权、就业权受损成为普遍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固有缺陷、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不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性建构应从创新和发展农地产权制度、完善和规范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也随之增加。平昌新城作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典型的安置区,面临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而妥善解决因拆迁带来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至关重要。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文章认为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及失地农民本身。根据多中心治理理论具体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骁  张联社  徐晨 《中国经贸》2013,(12):127-129
本文主要描述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社会融入情况,旨在说明失地农民一方面希望在摆脱农民身份后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一方面又无法顺利实现社会融入的无奈,以及失地农民面临诸如再就业渠道限制、心理适应困难和社会关系网络薄弱等影响社会融入顺利实现的难题,并针对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难题总结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比如加强政府宣传力度,建立再就业培训平台,培养失地农民的积极心态,畅通信息渠道,实现公开透明施政,以帮助失地农民拓宽就业渠道,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进而培养失地农民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更好的帮助失地农民实现社会融入,重塑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赵国飞 《魅力中国》2010,(32):72-72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失地农民就业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研究失地农民就业难进行必要性、原因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雁荣  史正保 《发展》2008,(10):101-102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甘肃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省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针对失地农民上访问题,通过对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分析,探寻失地农民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必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有利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公民权利.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征用制度不合理,农民诉求渠道不畅通,养老问题日显突出,保障内容单一且保障水平低.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对策,主要有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完善监管机制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并兼顾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