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外资股东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从外资股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双向影响机制出发,研究外资股东基本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索如何引导外资股东对我国上市公司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研究发现:(1)外资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说明较高的持股比例是外资股东对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2)持股时长对持股比例较低的外资股东有正向的社会责任调节作用,说明持股时长能够缓解外资低持股水平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3)发放现金股利或引入国有性质股东能够增加外资持股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说明股利补偿与股权制衡是外资持股企业提升社会责任表现的有效手段.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发现,外资的入股方式、投资动机与股东类型对外资持股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也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逐步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鼓励外资股东"多投长投"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还有助于上市公司合理制定相应政策,以便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外商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2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持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较低以及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银行,外资持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效应更为明显,且外资持股的风险承担降低效应主要源于银行类外资股东。对作用渠道的分析表明,外资持股主要通过降低银行盈利波动和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3.
<正>未来几年中国保险业将更加开放,会有更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通过参股、控股甚至全资持有保险公司。将原规定2021年取消外资寿险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放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近日,中国再发布一批保险业对外开  相似文献   

4.
依据2014年一直有境外股东持股的沪深 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量不同类型外资持股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境外股东持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基金和非金融类外资股东的治理效应是显著的,QFII未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此外,外资持股在民营企业中的治理效应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沪、深309家外资持股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利用外资与公司价值之间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外资持股比例的分散化、外资金融机构持股对外资持股公司价值产生正向影响;(2)股权集中度与外资持股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3)财务杠杆对外资持股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并不稳定;(4)高管薪酬水平与外资持股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5)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对绩效的正面效应在外资持股公司中并不显著。此外,我们还发现外资持股公司有三个倾向,一是外资持股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普遍偏高,有“信息披露质量趋同倾向”;二是外资股东投资于规模越小的上市公司越有利于上市公司价值提升,越有利于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三是外资股东愿意为非制造业上市公司付出一定溢价,对非制造业上市公司有投资偏好。因此,就上市公司层面而言,仅仅依靠吸引外资不足以成就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金融博览》2020,(1):4-5
中国金融业加大开放力度5月.中国银保监会推出12项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新措施,包括取消外资单一股东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或分行的总资产要求.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或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等.7月.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又推出11条资产管理及资本市场工具开放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行为引发了理论界关于外资持股比例对中资银行竞争力提升与国家金融安全影响的争论。本文选取与我国具有相似的银行业改革历程、但改革先于我国的中东欧转轨国家为样本,实证考察这些国家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竞争力提升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十分紧密;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视角考察外资持股比例与金融安全的关系,并不能得出外资持股比例越高的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威胁性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13~2022年中国209家中小银行的股权信息和财务数据,对民营资本股权与中小银行风险之间的影响以及其传导渠道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表明:民营资本持股中小银行会提升银行风险,且民营资本持股股份过于分散或集中都会增加银行风险,而相对于国有资本和外资持股,民营资本持股对提升银行风险的作用更强;银行杠杆率在民营资本持股与银行风险之间承担着中介效应,通常情况下民营资本持股会提高银行杠杆率的途径而增加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9.
郭俊 《时代金融》2013,(9):246-248
运用SFA方法测度2007年-2011年中国上市银行的利润效率,发现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效率呈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国有银行利润效率稍高,但两者差异不大。然后,研究了利润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表明:资本充足率和中间业务比例与效率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存贷比与效率显著负相关;股权结构是效率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外资持股对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国有股和股权集中度对上市银行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利润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4,(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并持有本国上市公司的股份,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以及公司治理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探讨外资持股后的董事会治理如何影响公司绩效将对我们研究外资持股对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正负面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01—2017年95个国家的上市企业数据,考量资本账户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结果显示:资本账户开放能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缓解投资不足,抑制过度投资;机制检验表明,资本账户开放通过提高市场竞争、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三个渠道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异质性检验显示,流入方向的资本账户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更大,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提高了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行业以及高杠杆率企业的投资效率。鉴于此,建议有序开放资本账户,加快金融市场建设,积极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志生  金凌 《金融研究》2021,487(1):111-130
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和2009年,我国先后两次放松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规制,银行分支机构空间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银行竞争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提升。本文利用2001-2012年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以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衡量银行竞争水平,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企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增加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投资不足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企业融资约束降低和代理冲突减弱是银行竞争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拓展了银行竞争以及企业投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19年全国各地区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考量不同市场竞争强度下参保密度对农业保险成本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保密度对农业保险的成本费用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在市场竞争强度门槛变量下呈现出不同的影响方向,当市场竞争较弱时,参保密度对农业保险的成本费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当市场竞争较强时,参保密度对农业保险的成本费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在参保密度提升的前提下,会使得地区的农业保险市场存在一个最优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层面上剖析了公司股权结构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理,然后基于2002~2018年我国77家财险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对我国财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对承保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表现出“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15.
周烁  伏霖  张文韬  李涛 《金融研究》2022,509(11):136-153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在考虑商业保险“保障”和“投资”双重属性的前提下,实证研究了乐观预期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结果发现,乐观预期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即户主乐观预期程度越高,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越强。进一步区分保障型商业保险和投资型商业保险,发现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的积极影响主要来自对投资型商业保险的需求,对保障型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则不显著。更重要地,不同风险保障能力下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存在异质性影响,家庭储蓄较多、社会保障覆盖较好以及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家庭,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的积极影响更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从预期视角理解商业保险市场的“有限参与”之谜,也为提升家庭风险保障和财富增值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徐璐  叶光亮 《金融研究》2022,499(1):115-134
本文基于银行存款市场空间竞争模型,探讨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福利效应,及其与市场竞争政策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尽管能够保障存款人利益,但会降低存款人对银行经营稳健性的要求,使得银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资产从而降低经营稳健性;而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通过费率与风险挂钩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同时避免过高政策成本负担,实现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随着市场竞争强化,引入风险差别费率保险制度,在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效果逐渐增强。模型分析表明,当长期允许机构自由进出市场时,政府强化竞争政策短期可能降低银行的经营稳健性,但长期内高风险银行逐渐退出市场而更有效率的低风险银行进入市场,这种柔性市场退出机制使得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健性增强。因此,在金融市场中强化竞争政策,推行并完善当前市场化的风险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制度,长期内有助于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提升银行稳健性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7.
毛其淋  杨晓冬 《金融研究》2022,505(7):38-56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深层次难题,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研究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开放有效提升了同行业内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生产效率、出口扩张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外资开放影响内资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渠道。外资开放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大,并且地区制度环境增强了外资开放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此外,内资企业除了获得行业内外资进入的水平溢出效应之外,还分别从上游和下游行业的外资进入中获得正向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产能利用率。最后,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发现外资开放通过资源再配置渠道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增长,进一步检验显示,外资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市场份额从落后产能企业向相对优势产能企业的再配置,另一方面促进了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进而提高了资源再配置效率并促进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本文从外资开放政策视角探究了产能过剩问题,对新常态下破解产能过剩困境、实现“去产能”政策目标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Using data on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in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business group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can alleviate over invests within business groups. In addition, it can alleviate deficiencies in R&D investment in business groups effectively. The impact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varies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t private enterprise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operations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overinvestment and promote R&D investment. However, 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operations increase overinvestment and reduce investment in R&D.  相似文献   

19.
投资连结保险的产品设计独特,将其保障功能与投资功能分开,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调整保险和投资计划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使之与资本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我国寿险市场上的供给方存在资本市场繁荣时过多引导消费者关注投资收益,边缘化其保险功能的问题;需求方则由于对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收益的刚性预期,不能接受产品收益下降的情况。两方面共同的结果是导致投资连接保险成为寿险市场上的不稳定因素。为促使投资连接保险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应当强调投资连接保险的保障功能;针对销售导向进行实质的约束;利用税收对市场进行引导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1—2017年58家财险公司的面板数据和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构建DEA-Tobit面板模型,探究保险科技对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保险科技与财险公司经营效率之间呈U形关系,即在互联网保险阶段,受资源投入不充分、新技术产出滞后性等因素影响,保险科技对财险公司经营效率产生消极影响,而在新技术赋能的保险科技阶段,科技的沉淀开始逐步释放效益,助推了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2)保险科技对中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3)保险科技发展在长期可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营销收入和资金运用收益来提高财险公司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