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以国 《金融博览》2011,(22):13-13
最近笔者在调查农户经济情况时,发现有362户的某村,每年贷款仅有5户,需资总额不到30万元,但经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一带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每年民间借贷额都在百万元以上,并且借贷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肖杰 《河北金融》2012,(3):27-29
"民间借贷"无疑成为2011年热点话题之一。从年初银行信贷紧缩开始,民间借贷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其波及范围从传统民间金融较为活跃的浙江沿海地区,到迅速崛起的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这股庞大的民间资本力量掀起了全民借贷的旋风,高息民间借贷正呈现出全国蔓延的趋势。民间借贷"火爆"局面的背后折射出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民间借贷行业体制的缺陷。鉴于此,以本轮民间借贷危机为契机,重新审视并探究民间借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南民间借贷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金融》2007,(14):64-66
民间借贷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古老的借贷形式,之所以近年来发展较快,除了得益于融资市场巨大需求缺口外,还在于民间借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借贷者需求的做法,满足了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多层面、多形式的投融资需求。我们以湖南省14个县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03份,问卷涉及企事业单位552户、城镇居民620户、农村居民531户。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民间借贷活动,我们选择恩施州境内10个乡镇农村信用社和200户农户以及100户城镇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借助问卷调查分析,本文总结得出了民间借贷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民间借贷利率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关系。最后,提出规范民间借贷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正规信贷和民间借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民间借贷变动可导致正规金融反向变动,且冲击效果明显强于地区生产总值和物价指数。民间借贷对正规信贷"补偿"作用存在程度较高,持续时间长及容易产生行业"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民间借贷发展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其影响,人行酒泉中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酒泉市肃州区15家中小企业、25户自然人(其中城镇居民10户、农户10户、个体户工商户5户)、1家典当行和1家担保公司2006年以来的融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民间融资形式多样,日趋活跃,偿还率高,逐渐为民所爱。但也存在行为隐蔽监管难、投向限制行业等问题,建议加快制定民间借贷管理法规,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和管理;严厉打击民间借贷中的欺诈违法行为;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7.
一、民间借贷的现状与特点 (一)规模总量不断增长 据对湖南省益阳市50家企业、120户城镇居民和120户农村居民问卷抽样调查测算,至2008年末,全市民间借贷总量约为54亿元,比2004年增加9.52亿元,增幅为21.4%,分别占全市人民币存、贷款总额的8.6%、9.7%.样本企业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规模122.4万元,比2004年增加38万元,年均增长11.25%;样本城镇居民2008年末通过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3.94万元,比2004年增加1.33万元,年均增长9.8%;样本农村居民2008年末通过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3.42万元,比2004年增加1.06万元,年均增长7.4%.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是近年来民间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其高效、灵活的方式为民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然而民间借贷当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也非常明显,而且并没有被有我国法律进行具体有效的规制。伴随着我国民间借贷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民间借贷的法制化需求更加强烈。本文就将从民间借贷的问题入手,发现民间借贷在运行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间借贷持续升温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组织力量对广西贵港市民间借贷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民间借贷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经济逐步趋向回暖,前几年冷落萧条的民间借贷开始呈现出活跃之势.据调查测算,1999年广西贵港市民间借贷发生额1.2亿元左右,相当于1996-1998年三年的总和,2000年1月-11月更是高达1.7亿元之多,相当于同期辖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从其发展的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部河南省410户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户资金借贷的可获得性不强,资金用途上呈现非农生产的特征.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较少提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贷款普遍受到较多的信用限制,其中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功能更是弱化.虽然民间私人借贷信用形式灵活,但借贷范围较窄,借贷也不活跃且较少满足农户大额贷款需求.文章针对中部...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民间借贷的特点 一是民间借贷现象形式各异、分布广泛、用途多样.从其表现形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些富裕户如个体工商户、乡村干部等以自有资金高利放贷形成"食利群体";有些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转贷牟利;有些公职人员挪用公款私自放贷;还有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别地方也有非法从事金融性业务如各类摇会、标会、台会等.调查发现,部分农民是用自己积存下的钱放高利贷,其额度有限;但部分农民模仿银行进行"举债经营",通过有偿吸收别人的钱再高息放出,其资金活动量不受限制,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从分布看,民间借贷在我区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其中在农牧结合,牧业不发达,农业也比较落后的地区较为活跃.从用途看,民间借贷主要用于一些政策限制的方面或农牧民日常消费.具体表现为:农牧民用于建房、医病、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生活消费等;个体工商户用于弥补其搞运输、收购、经商、投资办厂等经营中暂时不足的流动资金缺口;也有部分用于赌博.另外,有的乡、村政府也从事民间借贷活动,主要用于完成税费任务、集资摊派等.  相似文献   

12.
县域民间借贷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个案方式对一个县域民间借贷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发现民间借贷规模扩大,利率偏高、纠纷减少等现象,民间借贷繁荣是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间借贷对县域经济既存在积极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影响。规范民间借贷活动,要从法规建设、市场环境和金融改革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湖南省2000户样本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离散选择模型比较研究农户结构和行为对正规借贷和民间借贷供需倾向的影响发现,农户显性有效借贷需求严重不足,农户的结构和行为对其借贷需求倾向影响重大,农村金融中介的借贷供给倾向性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户县民间借贷的基本现状 (一)户县民间借贷的规模。户县民间借贷规模大约在1.2亿元左右,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4%。  相似文献   

15.
俞罡 《中国金融》2012,(14):68-69
近年来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成为小微企业及"三农"经济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但由于立法、监管等的缺位,民间借贷存在借贷行为不规范、借贷资金用途违规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在最近的调研中发现,受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总体趋紧,民间借贷活跃化、高利化、短期化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楼市调控、股市不振的背景下,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渠道,而中小企业却因信贷紧缩政策遭遇融资难题。因此,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行为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统计,仅浙江省民间借贷规模就达1万亿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  相似文献   

17.
春备耕时节,我们在对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公主岭市民间借贷情况调查中发现,民间借贷已经成为农民继农村信用社之后第二大融资主渠道。2008年一季度,预计全市春备耕融资在5亿元左右,其中:公主岭农村合作银行贷款2.4亿元,占比为48%;民间借贷约2亿元,占比40%;其他涉农金融机构贷款6000万元,占比12%。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们对方正县的民间借贷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民间借贷发生额正在减少。从民间借贷活跃程度下降的背后,可以看到农村经济在进一步转好,但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金融的改变。一、民间借贷从三个方面发生变化调查发现,民间借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生额减少。今年我县松  相似文献   

19.
刘道云 《新金融》2013,(1):30-33
民间借贷从法律效力上可区分为合法借贷与非法借贷.民间合法借贷根据借贷的特征差异可划分为民事借贷和商事信贷,民间非法借贷根据其非法性特征可划分为非法经营性借贷、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类借贷.区分民间借贷的法律类别,有利于完善我国现有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更好地保护合法借贷;有利于重点规制和监管商事信贷,更好地活跃金融市场,加速资金融通,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有利于完善非法借贷的法律责任,使得打击非法借贷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民间借贷市场的伦理基础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形式对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规范民间借贷不仅需要法律约束,其伦理秩序的构建也至关重要。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与"诚信"的伦理思想是民间借贷市场的伦理基础。民间借贷伦理秩序的构建需要发挥政府和正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伦理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加强责任和诚信的伦理教育;形成民间借贷伦理的价值观;依托地缘、血缘和业缘关系,形成"责任"、"诚信"伦理文化氛围,做到"文化管人";通过行业规范等措施约束民间借贷市场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