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易杨  吴晶 《投资与合作》2022,(11):205-20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调整,对人才技能和综合素养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职业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改革途径。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评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以此来衡量职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和评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旨在为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和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提高生存技能的教育。出发于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背景,并结合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为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发多学科交叉融合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路径。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首先剖析多学科交叉融合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内涵,进而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创业教育创新路径,在路径实施中以期达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作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创业教育理念,重新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转化创业教育机制。因此,多学科交叉融合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和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人职匹配,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做好传统教育的同时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基础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教师如何做到课堂巧融入,形成"道""术""学"的有机统一,成为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应结合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模块,探索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典型案例将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合作意...  相似文献   

6.
李路 《中国外资》2011,(12):256-256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的就业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科学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就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开设针对性强,有高职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的就业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科学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就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开设针对性强,有高职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苏琼 《投资与合作》2022,(8):199-201
受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及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市场出现了较大变化,许多企业积极转型和升级,缩减了传统工作岗位的数量,社会就业难度加大,就业竞争激烈。再加上我国积极实行教育体制改革,鼓励高校扩招,进一步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就业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创新创业视角,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创新创业模式存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创业环境较差、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问题,最后提出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如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等,以期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职业化素养的有益之举。从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被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具有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得以进发和实现。高校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且可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目前,我国高校应从确立创业思想、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和大学生创业技能等方面入手,落实创业教育,保障并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创业是创业的新模式,是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业离不开创业人才,研究特定区域产业集群下创新型创业人才保留影响因素和保留机制成为现实课题。本研究首先界定了创新型创业的含义,以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中山市数据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方式在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中创新型创业人才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理、构建了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保留机制模型,并对集群中创新型创业人才保留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型经济的国情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业孵化基地全方位孵化服务能力欠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建议,即促进专创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推进全方位孵化能力建设,以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开展,更好的服务于转型经济。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8年全球创业观察(GEM)获得的数据分析,可以认为创业的发生、发展与创业教育有很大关系。总体而言,创业教育和培训对创业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创业教育的不同形式与不同来源对各国的创业所产生的作用各有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存在着差异。创业教育对创业产生的效果与其文化和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成熟程度以及就业机会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同时与创业群体的年龄阶段、创业教育或培训的供给情况以及创业教育的质量等因素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为我国政府在创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制定政策等提供了决策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ims to buil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influence of risk awarenes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RAIT) 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RAIT on entrepreneurship with the micro survey data from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 2010–2013. The study foun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er level of RAIT, their probability of starting new business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with every increase of RAIT level, the probability of business venturing increase almost 4.0%. No mediation effects of information screening and cooperative mechanism are foun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T and entrepreneurship. Moreover, during the venturing process, risks accompanying interpersonal trust cannot be reduced by social input; the reduction occurs only in eastern China where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ndards ar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ature.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s in the following two areas: it provides new evidence on how to deal with risks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process that accompanying interpersonal trust; meanwhile, it provides an explanatory mechanism on how the risk awareness affects business venturing.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坚毅执著、敢于冒险、勇于开拓、乐于合作、善于变化等创新创业的品质,不仅能满足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愿望学生的需求,而且可在整体上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意见指出要大力促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升级,打造创新创业重点展示品牌,继续扎实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本文通过选取当前国内组织规模相对较大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5个赛事进行分析,根据2018年或者2019年赛事通知文件,归纳总结五类赛事的特点和功能,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创新创业赛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创新创业赛事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因为传统任务的变化而被社会遗弃,反而因为更多新工作、新职责的出现而使其更加重要,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加突出。面对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创建学习型社会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可以说,没有成人教育的广泛开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就难以完成。因此,正确认识对传统的继承,努力创新是成人教育今后顺利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政策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功能性和效用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政策、创业促进政策、创业融资政策和创业环境政策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应调校政策指向,强化创业教育,加大促进力度,创新融资渠道,营造创业气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普惠金融与创业:“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军  李俊成 《金融研究》2020,475(1):69-8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推进的关键时期,本文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和作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创业具备显著的增进效应。考虑多种模型设定、不同自变量和因变量度量方式以及内生性问题讨论的稳健性检验均不改变本文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普惠金融并没有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来促进创业,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增进作用主要来源于对居民金融能力的提升。随后,本文实证检验了金融教育对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随着金融教育的普及,普惠金融发展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将加强。区分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可以发现,金融教育对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提高金融服务使用度对创业的增进效应实现的。本文的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金融发展,实现金融广化更有助于居民创业精神的激发。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ition to entrepreneurship and wealth. Given that wealth is correlated with both education and age, these observable characteristics cannot be treated as independent covariates in the estimation. Thus, I documen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profile across age and education groups. The main result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estimated probability of transition to entrepreneurship is hump-shaped in wealth across cohorts defined by age and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aggregate profile estimated by Hurst and Lusardi (J Polit Econ 112(2):319–347, 2004) is not representative at the micro level.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facts that evidenc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ntrepreneurs and workers, as well as among entrepreneurs, across education and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