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果 《金融博览》2011,(20):76-78
杰西·利弗莫尔,20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街的传奇人物。20岁的时候,他就因为股票操作十分成功,为自己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30岁的时候,因为在股市崩盘中大捞了一票,又为自己赢得了“华尔街大空头”的称号;在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中,他再一次成功预言了股市逆转,提前布局,在所有人都倾家荡产的时候,他却可以全身而退、笑看股市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2.
血染华尔街二十世纪20年代期间,世界经济正处于各强国势力重新组合时期。经济开始逐步复苏走向繁荣。曾一直在世界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英国;自1920年经济危机后一蹶不振。而美国经济在这一时期呈现热络局面。华尔街股市连续95个月的“牛市”,到20年代后期,华尔街股市的涨幅更是惊人。华尔街股市20年代初期的上涨,原因是美国大型企业的蓬勃成长;银行大举参加证券融资业务,造成信用极度宽松。另外,投资人对象RCA这种在当时属于新科技的股票预期会带来较大的收益,纷纷参与股市,大幅度推升股市价格  相似文献   

3.
在华尔街,格雷厄姆、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投资大师。然而,在日本,有一位东方人就连巴菲特、索罗斯等都对其投资手法推崇备至。他就是被日本金融界誉为股市之神的是川银藏。30岁时,他以70日元做本钱入市操作,起起伏伏中历经艰辛,在80多岁高龄时用两年时间就赚到200亿日元。同时,他还设立了多个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人才,在日本创下了多个奇迹。  相似文献   

4.
5月丰润高天的青碧,携来投资人与创业者的相拥。5月20日至21日,本刊主办了第五届亚太投资峰会。在中国市场驰骋的大牌VC、PE差不多悉数到场。看到这些新老朋友,突然想到《华尔街的肉》封面上的一句话:“我从股市绞肉机中死里逃生。”安迪·凯斯勒能写下这句话,他一定非常欣喜。同样,经历过“血肉就在身边横飞四溅”的投资人,再次出现在峰会现场时。看不出他们脸上有愁云惨雾,而是个个神采奕奕,踌躇满志。  相似文献   

5.
崔彬彬 《理财》2012,(12):53
股票与电影《华尔街》上映日期:1987年12月11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大亨戈登·盖柯在金融界叱咤风云,人人敬畏。在随时随地上演的金融大战中,他总能百战百胜。初出茅庐的纽约大学毕业生保罗·巴德野心勃勃,却空有满腔热血而投报无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盖柯,用一个股市内幕情报帮其赚了笔大钱  相似文献   

6.
谨防"二八法则"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辉 《银行家》2005,(3):51-52
80%的财富来自20%的网点; 80%的价值来自20%的员工; 80%的收入来自20%的产品; 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 目前,银行市场化改革正在加快,各家银行纷纷按 照"80/20法则"的要求,对自己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 员工结构、网点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重新构造商业银 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结构。无疑,这反映了中国银行经 营管理走向成熟。但是另一方面,银行越是重视"80/20 法则",就越要清醒认识和正确运用它。如果认为"80/20 法则"就是抓大"弃小",只要抓住关键的20%就可以了, 把"低效"或"无效"的80%"一放了之",就会把银行 改革引入歧途,掉进"80/20法则"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吉姆·罗杰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作为现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罗杰斯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1968年他以600美元投资股市,到1980年赚取的财富足以让他后半生过上安逸体面的生活。随即他在37岁之时宣布退休,  相似文献   

8.
华尔街资深"预言家"彼得·D·希夫,历来以对股市、商品、黄金和美元表现的准确预测见长,被华尔街称为"最资深的预言家".2006年,他完成了新作<美元大崩溃>.在书中,作者指出:"当前的美国既没有储蓄,也不参与生产,而是不停地消费和借贷,日趋依赖于国外的供应商和借贷机构.  相似文献   

9.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带给一些人"悲痛"之外,也让一些人有了额外的收获.这就是如何科学规划生活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能保障自己的生活水准"方寸不乱"的省钱法则.  相似文献   

10.
华尔街精神     
果敢的人讨论问题总是直截了当!利昂就是这样的人,这一点从他给自己的书起的名字就可以证明:《华尔街精神》。当我们华尔街的历史与某种所谓的精神放在一起时,必将引起很大的震动,而利昂恰恰是第一位尝试这样结合的人。利昂认为,他是惟一有资格研究华尔街精神状态的人,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变态心理学”得了A+。  相似文献   

11.
靳文 《金融博览》2008,(9):78-79
投资大师罗伊·纽伯格(Ray R.Neuberger)出生于1903年。1929年,罗伊进入华尔街,他是唯一同时住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人。  相似文献   

12.
股市向来被人们视为精英聚集之地,华尔街更是衡量一个人智慧与胆识的角斗场。罗伊·纽伯格作为见证华尔街世纪变迁的一代宗师,他的传奇经历影响了后辈无数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投资者大部分都自称为纽伯格的信徒。  相似文献   

13.
7月9日,布什在华尔街发表讲话;7月13日,布什又在每周一次的广播讲话中发表演讲.他这样殚思竭虑,目的只有一个:挽救狂跌不止的股市和不断下挫的汇率.然而,股市回敬他的除了暴跌还是暴跌,美元汇率回答他的除了下挫还是下挫.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20多年的年轻历史却走了欧美发达国家200多年的曲折道路,正所谓机会与风险并存,有人利用市场机会迅速积累大笔财富,有人忽视市场风险亏损惨重.在这个残酷的市场里,投资者如果没有一定的总结能力,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并且不克服人性的弱点将很难赚到钱,而谈及华尔街经典理论就不得不说波浪理论.  相似文献   

15.
风中游 《证券导刊》2011,(12):95-95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35岁就赚得足以养老的财富,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斯托拉尼多了一个新头衔——"股市教授",他开始在德国和世界各大都市的咖啡馆中教授股市知识。他不断教导青年朋友:在股票市场上成功,不是靠计算,而是靠思想,用脑子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股市中受到重挫的陈老板不时地自嘲说,2007年12月17日,上证指数4876点时,他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股市,一入市他就认为炒股跟做生意一样,只要肯花点心思就一定能赚到钱,但没想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7.
媒体观点     
《黑龙江金融》2013,(6):6-6
美国侨报网:中国爆发金融危机可能性不大6月24日,中国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从全球以及亚太市场看,中国A股独跌,这似乎与2008年雷曼兄弟以及华尔街多家银行因次贷危机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华尔街股市暴跌,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有几分相似,尽管如此,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8.
《南方金融》2007,(8):1-1
一场来自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让华尔街开始震动,并迅速波及欧美,亚洲地区也受到牵连,就连一枝独秀的中国股市也在8月中旬连日大跌,"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成为国人讨论最多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股市中为何大多数人(包括机构)总是输钱?一个重要原因是:被股市的反向运行所忽悠。大多数人总是按大盘的运行方向和自己的仓位进行顺向思维;上涨时、持股时希望股市涨了还要涨,下跌时、空仓时希望股市跌了还要跌。当市场达到高度一致的时候,就往往出错。何谓股市反向运行?  相似文献   

20.
张险峰 《银行家》2011,(1):104-107,5
到底谁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华尔街在危机中是否坚持了所宣扬的"客户利益至上"目标?高盛对客户隐瞒信息,在大肆推销衍生产品的同时,暗中卖空背后的资产,在客户投资亏损中大发横财。在中国最近的股市暴跌中,也有高盛的"身影"。对高盛的"拷问"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