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传统绘画(宋元明清时期)中表现的传统广告艺术形式为视角,通过对主要代表性作品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广告艺术的形式及其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广告创作不仅要注意人类共通的兴趣爱好等共性因素,还应关注各民族的个性因素。台湾不少广告佳作在汲取西方广告精华的同时亦较好地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获取了很好的广告受众效应。立足于精神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三方面探讨民族文化特色在台湾广告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审美文化: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卫华  纪光欣 《经济经纬》2004,42(6):102-104
企业审美文化是具有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的企业文化形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人们审美创造的一种形式,企业美属于社会美的一种形态,审美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且伴随着当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审美文化成为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自觉加强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成为当代企业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以接受美学中本“空白”理论为依据,鉴于学翻译的审美本质,从话语空白、形象空白和意蕴空白三个方面探讨了学翻译的再创造和再创造的度,并指出译也应当在译中保留“空白”,以促成学翻译中作家——原作——译——译——译读的开放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广告形式的多样化,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娱生活,也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更广泛地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推动购买。本文就根据广告中的各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了解现代人的审美期待以及由此衍生的广告效应。  相似文献   

6.
仿拟是英语广告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它对消费者熟知的英语语言要素加以修改或演绎,衍生出新的内涵和形式,在让消费者迅速地领悟新的语言意境和美感的同时,达到对其进行劝购和宣传产品功效的目的。从仿拟修辞在英语广告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美学效果来探讨其对于广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锋  霍玲 《经济论坛》2003,(5):63-63
广告表现形式越来越精彩:有平面设计,有广播音响,有三维形象,有立体模具,令人眼花缭乱。广告表现类别也越来越多样:有推销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有传播企业文化和塑造企业形象的,也有倡导新型消费观念的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广告自它为商所用的第一天起,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促销。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的商用价值是第一位的。然而广告毕竟又是一种独具魅力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与美学的融合。为了增强说服的艺术,广告在商务信息的传播中,采取多样化表现技巧,从而又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品位和欣…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运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认真听讲,这种方法若是运用得当则使学生记忆犹新;若是运用不当则容易使课堂空洞.而各种教学形式的运用需要讲求艺术与方法.唯有将种种教学方式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多种感知教学方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将知识有效的传达,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笔者就如何将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多种感知教学方式和审美教育实施相结合,谈谈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9.
孙茜  罗珍 《经济师》2012,(1):18-19
艺术辩证法在审美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形与神、虚与实、情与景、少与多等审美范畴的分析,指出艺术辩证法具体表现在:艺术发展中的辩证统一过程;艺术构成要素的辩证统一;艺术创造中认识和表现的辩证统一;艺术与生活、艺术创造的主体与主体内容的形式、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从通俗学的生存空间谈起,分析了通俗学在改革开放后的状态,通俗学与严肃的主旋律学、精英学的差异,指出了如何欣赏通俗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一、艺术设计的审美心理过程 人时刻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最初由感觉开始对外部环境产生认识,经过吸收和理解复杂的生理、心理的中间过程,最后形成某种主观的态度和情感。这一系列复杂的审美心理过程包括感觉和知觉、联想和联觉、情绪与情感等。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审美感观对事物外在的反映。人的审美感观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其中视觉是接收外来信息的主要途径。联想和联觉联想和联觉是人在审美感知时连带想起其他相关事物,以及通过理解、联想和想象、情绪等的作用,又引起其他感官感觉、知觉兴奋、整体感受的两种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告业的迅猛发展,广告不仅仅为商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取向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广告已成为社会文化构建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对个体审美情感体验与认知力、审美知觉敏感性的培养和熏陶。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教育亟待加强。本文根据教学实际,主要从两大方面谈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浅析古典诗歌色彩美学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介入诗歌,使诗歌融合绘画艺术的技法和审美特征,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力。在古典诗歌的审美视野里,色彩美有着重要的地位。纷繁的色彩能表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再现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形与色的和谐统一能展示别样的民族审美心理。通过对古典诗歌中色彩现象的分析,将古典诗歌色彩从视觉认知、情感联想、象征意义三个层面上来解读,可以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审美体验、审美创造、审美欣赏三方面介绍了阐述了环境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内在关系,以期为环境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审美情趣是人们对审美对象抱有的情感和兴趣。书法教学作为一种集教育、训练、艺术和审美实践为一体的活动,历来就被作为陶冶性情、塑造高尚人格的手段之一。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书法教学应特别注意发挥汉字书写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稳定、高尚、优雅的审美情趣并促进书写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审美思维的培养对工科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实现教育方针我们要从德、智、体等几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审美思维培养是必须的,且是时代的要求。工科高校培养大学生审美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提高。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其次要普遍开设美学课程,另外还要开展丰富多采的审美活动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中审美场的建构。使美育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协作和审美交流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从太极拳教学审美场的四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入手,来探究审美场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前半部分阐述美和审美本质与特征、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发展;后半部分以城市美学和景观设计的思路为主体,重点介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