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候疆 《新疆财会》2009,(6):54-55
一、关于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在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分析性复核主要是对项目的有关经济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在编制审计方案阶段的应用 编制审计方案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从而作为制订科学的审计方案的指导,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现行的审计工作程序从审前调查、拟订审计实施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实施现场审计、撰写审计报告到做出审计处理决定等,对审计人员来说已不陌生,但如何在审计的全过程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还需在审计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并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收集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属于间接证据,主要  相似文献   

6.
7.
一、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含义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绝对数或比率与相关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发现会计报表重大差异的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遵循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外部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在信息上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处于明显的弱势。注册会计师若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账簿,通过具体的实质性测试来发现重大的错弊,往往是事倍功半。但若注册会计师多作一些比较、分析,对会计报表的整体与各会计要素的合理性总体上进行把握,往往能很快发现重大错弊的端倪,从而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实务中,经常会出现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但一些重大的问题未发现的情况,即用常理性的知识就可判断出报表的错假,而注册会计师却未发现的重大错报,其部分原因就是缺乏对分析性复核方法的正确运用,如琼民源事件等。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分析性复核在增值税审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对于分析中发现的差异,特别是异常变动进行调查,找出可能的原因,必要时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审计署2003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将分析性复核确定为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必用的测试方法.并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在审计实践中.此种方法尚未普遍应用。在新形势下,应怎样进一步推进此种方法的应用呢?笔者认为,应当在做好有关工作的进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有效运用分析性复核,能帮助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尽快确定审计证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审计复核制度是审计机关实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在规范审计行为,促进依法审计。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审计复核的对象是审计人员通过辛勤劳动面形成的审计成果。是通过对审计项目的书面复查来发现问题、找出错漏。因此在审计复核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矛盾。如果没有领导支持,没有审计人员的积极配合,不注意处理好复核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关系,审计复核工作将会寸步难行,复核人员也会成为矛盾的焦点。因此,重视协调好审计复核与审计实践的关系,是提高审计复核工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当通过分析性复核发现账户余额和财务比率异常波动时,这种波动有可能是由于有意或无意的被表项目错报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特殊业务事项、会计政策变更或随机波动引起的,审计人员会从被审计单位得到一个解释原因。在对被审计单位解释原因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时,存在将一个似乎合理但实际上并不正确的原因认作实际原因的可能,从而对审计效果和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一、技术描述 对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解释原因,存在两种考虑方式,一种是支持性的,即考虑为什么恰恰是这种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另一种是批评性的,即考虑为什么这种解释原因不…  相似文献   

13.
分析性复核作为一种取证手段,已在《独立审计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中加以确认。为规范分析性复核的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6年12月26日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即在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均涉及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尚处于比较零散、不系统、不规范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在审计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纯理论的探讨,忽视具体操作规范的研究,针对于分析性复核而言,至今尚…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审计逐步由制度导向模式向风险导向模式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基础之上,其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审计风险的控制过程.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是风险的识别,只有充分识别了风险,才能有的放矢地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分析性复核方法在企业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晨 《审计月刊》2005,(1):34-35
审计人员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等。日常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一些分析性复核方法,但对其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将精力用于“复核”上。而忽视了“分析”的重点,使得分析性复核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只是一个简单重复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 ,从中找出各项目的变动、差异及其构成要素 ,并对其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以揭示其中有无问题 ,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或直接提供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技术。审计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析性复核 ,主要有比较分析、平衡分析、科目分析和趋势分析等。使用分析性复核时 ,通常首先计算相关的比率和指标 ,然后与以前期间的历史数据、预测与预算数据、事先估计数据和行业平均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变动趋势 ,调查其原因所在。不管对象是合并报表、独立报表 ,还是报表中的个别项目 ,分析性复核在财务报表…  相似文献   

19.
谈审计复核     
张娟 《新疆审计》2006,(C00):51-52
审计复核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程序,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的审计复核只是应对审计项目的查漏补缺,失去了审计复核的“防火墙”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彭强 《现代审计》2004,(4):55-55
2003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规定,分析性复核是指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方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拟就如何运用这个方法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