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消费型增值税,是一次较为深刻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关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话题已成热点。此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在扩大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范围、降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增值税转型操作不当易引致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有关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话题已成热点。此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  相似文献   

4.
增值税(价外税)作为流转税中的一个重要税种,它不仅在国家税收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在企业上缴税款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企业自2009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生产性设备并取得符合规定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本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这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本文从固定资产购入方式、租赁方式、折旧方式、处置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在增值税转型后的纳税筹划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营改增"企业税负变化的影响因素,即行业税率差异、增值税抵扣链中断、增值率变化等,然后建立价格模型分析"营改增"后税收抵扣链中断、行业税率差距、增值率的价格效应,由此得出结论:缩小行业税率差距(简化、降低税率)、放宽增值税抵扣范围,这样能减少企业税负,实现行业公平。  相似文献   

6.
<正>增值税转型是指增值税由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成消费型增值税,其主要内容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  相似文献   

7.
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东北地区六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抵扣进项税,即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系列政策对财务会计的影响最大。这一政策的出台使东北地区六大行业由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  相似文献   

8.
议增值税改革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其主要内容涉及增值税抵扣范围、优惠政策及征收率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允许一般纳税人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分别从100万元和180万元降为50万元和80万元,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相似文献   

9.
邓飞 《财会月刊》2013,(2):28-29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试点行业于2012年1月1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可以抵扣,2012年1月1日前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得抵扣。笔者认为此项规定有失税收的公平性,因此笔者认为对之前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应分情况予以抵扣。  相似文献   

10.
一、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一)纳入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下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增值税转型只将新增固定资产纳入可抵扣范围,允许抵扣的范围与转型前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规定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一、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一)纳入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下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增值税转型只将新增固定资产纳入可抵扣范围,允许抵扣的范围与转型前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规定相同。  相似文献   

12.
继2004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和2007年中部六省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之后,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都将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  相似文献   

13.
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的一般要求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等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很多企业为了搭上抵扣班车,调整了固定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1994年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了增值税征收模式开始,于2004年在东北地区“三省一市”的八个行业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继而于2007年7月在中部地区六省份的26个城市的8个行业中进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第二批试点从原有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将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本文浅析了原有的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这次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智瑾 《财会月刊》2010,(9):24-25
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的一般要求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等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很多企业为了搭上“抵扣班车”,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预算,针对增值税转型政策,特别进行了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1994年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了增值税征收模式开始,于2004年在东北地区"三省一市"的八个行业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继而于2007年7月在中部地区六省份的26个城市的8个行业中进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第二批试点从原有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将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本文浅析了原有的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这次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是就商品生产、流通和加工、修理、修配各个环节的增值额课税的一种流转税。是纳税人用当期收取的销项税额抵扣当期支付的进项税额,余额为纳税人应交的增值税。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因为一时资金短缺,出现欠缴增值税现象,这时他们往往用以前月份欠缴增值税抵扣以后月份未抵扣的增值税。这样,可使企业连续若干期不纳或少纳增值税,造成国家税款没有及时解缴入库。为了正确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欠缴增值税和待抵扣增值税的情况,确保企业及时足额上缴增值税,避免出现用以前月份欠缴增值税抵扣以后月份未抵扣增值税的情况,企…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04年7月1日增值税转型试点工作先后在东北三省、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部分行业进行。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意味着: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扩大了,税负相应减轻。经过四年增值税转型试点实施表明:企业减负,活力增强,投资过热并未出现,对财政影响远小于预期。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东北和中部转型试点地区新增设备进项税额总计244亿元,累计抵减欠缴增值税额和退给企业增值税额186亿元。  相似文献   

19.
正一、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政策解读(一)抵扣主体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一般纳税人是按照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的,而小规模纳税人是按3%的征收率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的,显然"进项税额"是针对一般纳税人的特有概念,因此只有一般纳税人取得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额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才可以抵扣,即固定资产增值税的抵扣主体是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固定资产其进项税则不允许抵扣。(二)抵扣时间税法对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的时间界限是"2009年1月1日"。这一规定明确了二点:一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是在2009年1月1日以后;二是以开出增值税扣税凭证的日期为准。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后,新增值税制度允许企业抵扣新购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并未明确融资租赁行为是否属于销售,也未明确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设备能否进行增值税抵扣。因此,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的设备享受不到增值税抵扣的优惠,这对融资租赁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融资租赁业务从法律形式上看承租企业并不拥有所承租设备的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上拥有承租设备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承担了所承租设备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取得设备应该进行增值税抵扣。但现实中的诸多政策存在冲突,实践中融资租赁业采取的解困措施也有一定的不足和风险,应采取比较合适可行的措施以最终摆脱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