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企业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股票投资作为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手段,其在两种金融资产中的核算方法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区别,加之会计准则对于两种金融资产的界定并不清晰、明确,本文以案例分析、总结股票投资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各个环节核算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和权证等。企业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是赚取差价,为了能够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  相似文献   

3.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对于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中规  相似文献   

4.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及权证等。企业利用闲置资金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以交  相似文献   

5.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属于金融资产,但在核算上有很大区别。 一、持有目的的不同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或是采用短期获利方式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如企业为赚取价差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衍生金融资产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为了方便核算和管理,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贷款和应收款项很容易与其他金融资产区分开来,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具有金融资产的共性,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7.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核算的主要内容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二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已经明确规定了所谓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是指一个企业以交易为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3日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大类,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将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将金融资产进行正确归类是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的前提和基础。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没有明确界定金融资产分类的标准,给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调节利润提供了选择空间。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7—2017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显著推动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贷款利率市场化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长期资金用于金融资产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金融资产投资较多的企业,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产投资行为较少的企业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贷款利率市场化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对长期金融资产的投资;宏观经济越不景气,贷款利率市场化越能促进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而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对二者关系并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论能够揭示贷款利率市场化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关系,为进一步考察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后果以及更具针对性地防控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风险提供新的微观层面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会计实务中的未实现损益是指可能产生但尚未最终实现的损益。而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是指由企业从持有某项金融资产开始直到处置该金融资产所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利润分配无关的、可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但尚未最终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流动。一、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的确认与计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要  相似文献   

11.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之相关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在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12.
和淑绵 《财会月刊》2013,(3):100-100
《企业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还规定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尽管如此,在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上依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特别是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上。概括地说,分类差异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企业的资产构成,交易性金融资产属于流动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不同的分类将影响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二是影响企业的财务比率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微观表现就是企业金融化,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无疑是影响企业金融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取2007~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竞争地位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论表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竞争地位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均呈正相关关系,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竞争地位的提升都会增加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规模。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企业竞争地位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关系中起到了反向的交互作用,而且竞争地位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市场套利动机是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动因。因此,应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和行业集中度,加强对企业融资后资金去向的监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提高实体经济活动的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14.
一、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一)根据本准则第七条规定,企业终止确认某项金融资产,是指将该金融资产从其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以下例子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1.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2.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买入方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当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3.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买入方签订看跌期权合约(即买入方有权将该金融资产返售给企业),但从合约条款判断,该看跌期权是一项重大价外期权(即期权合约的条款设计,使得金融资产的买方极小可能会到期行权)。  相似文献   

15.
所谓“债权转股权”,就是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投资主体 ,将有关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也就是说 ,将原有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部分债权债务关系 ,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与实施债权转股权企业之间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实施债权转股权之后 ,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股东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视企业经营状况 ,通过上市、转让或者企业回购等方式收回资金 ,而原来的还本付息则转变为按股分红。债权转股权工作的重点主要是集…  相似文献   

16.
一、金融资产终止确认 (一)根据本准则第七条规定,企业终止确认某项金融资产,是指将该金融资产从其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以下例子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7.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界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交易性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8.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它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债券、股票、基金、权证和直接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下面以股票为例进行分析说明。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取得交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国有中小企业大规模停产、破产,遭受损失最大的是国家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损失产生了强大的震波,震撼了银行,震撼了财政,震撼了政府,震撼了社会。痛定思痛,忽有所悟,防范金融风险,可以通过建立一套预警系统来解决。而建立预警系统要从企业开始,因为企业是金融资产的基本承载单位,及早从企业审计入手,检查金融资产的质量,披露银行信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发现重大金融案件的线索,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金融工具会计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确认和计量方面。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应为:将支付的对价作为取得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应为:企业发起但不是为交易而持有的贷款和应收款项按成本计量,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优先顺序为:公开活跃市场上该项资产的市价、参考市场上类似交易资产的价格、采用期权定价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