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伟德 《经济地理》2001,21(4):427-430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任保平  张文亮 《经济纵横》2013,(2):43-47,42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需求管理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供给管理是在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条件下来进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供给问题,又涉及需求问题。追求短期的高增长不解决长期发展问题,并可能引起经济波动,不仅影响增长质量,而且也不能实现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刺激需求,也要改善供给,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把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更加重视供给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近一年来,中央多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也是教育领域的事.然而,当我们大谈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时,真的不能忘了,还有很多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我们还没有满足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育供给.这一格局的改变依赖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4.
消费增长超过生产增长,是近几年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不仅使生活的改善难以为继,而且后患无穷。治理整顿期间,必须坚决把过快的消费需求的增长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消费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需,但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持续高速增长,大量领域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构筑了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给出一个内部逻辑一致的解释。本文证明,当政府对一些重要经济领域实施供给抑制政策时,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会被人为压制,而其它领域的需求增长则无法赶上供给的扩张速度,这会压低消费率,最终驱使经济走上外需推动型的增长道路。基于数理模型,本文研究了1992年以后我国相关数据,发现我国受供给抑制政策影响较深的服务业年均增速较潜在合理水平要低38%。以此衡量我国的供给抑制政策并做出数值模拟,可以解释我国超过60%的储蓄率上升以及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卢铿 《商周刊》2012,(11):98-98
面对不可回避的未来,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两个重要问题——如果不得不放慢发展,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好就业问题?如果今天开始的行动已告太迟,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增长的极限"?"增长"和"增长率"在我们这代人的心目中有着过于神圣的地位。改革开放后连续三十余年的平均近两位数的增长使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增长"论英雄,"增长"似乎成了天经地义。谁都难以面对没有增长的日子,谁都不能接受增长率一旦降低下来之后的状态。"唯GDP论"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增长带来的是消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失业率逐年增高的原因分析 ,提出提高我国就业率的四项措施 :一是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劳动力需求 ;二是控制人口增长 ,缩小劳动力供给 ;三是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 ,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 ;四是建立合理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用人制度 ,进一步搞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鼓励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为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劳动价值论和古典—马克思增长分配曲线为理论基础, 以古典—马克思工业时代、新古典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资源配置的框架从单一变量到双元变量,同质性劳动拓展为异质性劳动,交换价值的形成从外生到内生的三层递进分析发现,时代的演进是供给侧根据不同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来破除需求侧制约的过程。主要结论有三个。第一,市场条件是引发供给侧变化的主导变量。从古典—马克思工业时代到新古典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市场条件正从超额需求转向饱和需求,这种结构变化决定了交换价值将取代使用价值成为资源配置的关键方式。第二,在新古典交换价值偏向型逻辑下,供给侧主要依靠价格这一量的外在形式指导生产,然而随着饱和需求的出现,价格越来越难以解决外生于生产环节的事后资源配置风险。第三,互联网是偏向事前交换价值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有效将供给侧的认知性劳动内生化于价值决定过程,提前解决供给对象、供给内容和供给数量的精准认知,破除 供给侧价格对需求侧快速变化响应滞后的制约。当前互联网对传统业态的颠覆式冲击已经彰显互联网认知性劳动超越工业时代的价格进行资源配置的趋势,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深刻理解这一时代变迁,摆脱单纯以价格等技术参数为先导的传统西方工业经济资源配置束缚;回归劳动价值论,加快释放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认知性劳动活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是必须要解决的任务.基于有关经济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安庆市为例,对安庆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统计性描述,根据安庆2005-2015年经济数据设立模型,对比需求侧改革的“三驾马车”和供给侧改革的“四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供给侧改革要强于需求侧改革,因此安庆要走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相结合的道路,重点在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0.
据世界银行报道,1984年一些较大的债务国的情状有相当大的好转,他们的往来帐户赤字急剧下降,这为一些债务国就重新安排偿还债务问题进行债务重新谈判开辟了道路。1985年3月,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统计”报道:这些好转首先反映了债务国本身进行的经济初步调整取得了成功,使得他们在世界需求得以改善的情况下扩大了出口。同时也反映出债权国仍旧顾忌对债务问题继续寻求更持久的解决办法。然而该报道认为这种增长主要是由于工业国增长的前景不稳定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开拓消费市场重在调整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嘉  高丽萍 《经济师》2001,(11):242-243
当前 ,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症结 ,一是城乡居民消费增长放慢 ,不良的收入和支出预期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总体消费水平降低。三是有效供给不足制约了消费增长。这是因为实际供给大于需求 ,但是其中有效供给 (合格的产成品 )却不足。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投资的增长。在我国第三产业与国外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相差甚远 ,然而第一产业农业还是占有相当部分的比例。这种形式的产业结构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五是城市化滞后制约了有效需求的扩大。找到了需求不足的症结就为扩大内需 ,启动消费对策的提出奠定了…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发展将成为辽宁"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紧张冲突、城市建设方式不集约等是目前辽宁城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政府要在增强城市集聚功能、建立均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稳定融资机制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走城乡统筹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批发和零售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行业,历史久远,源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中国最早的职业商人诞生于商朝,"坐贾行商"是古人对这两个行业特点的高度总结.批发和零售业上承生产,下接消费,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市场经济中供给侧和需求侧连接的纽带,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涨工资、放长假等不断扩大内需,保持了国民经济每年增长7%以上的良好局面。但是应该看到,在经济运行中,需求不可能离开供给而独立存在,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的统一,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依存,互为因果。没有供给,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没有需求,供给就不能得到实现。只有供给和需求互相促进、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经过持续扩大内需以后,必须加快改善供给,否则就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内需外购”的情况。而且,如果供给质量不改善,那么越是扩大需求,就越是保护和掩  相似文献   

15.
陈运雄  余春和 《经济师》2012,(5):11-12,14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供给总体不足、结构失调、各地供给不平衡以及供给主体错位、决策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应当通过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建构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先污染,后治理”环境保护道路的形成,它来自于环保需求和环保供给方面的双重推动。从增强环保意识和采用新的环保技术可以限制环境污染的意义上说,我们能够超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我们还不能超越这一道路。  相似文献   

17.
刘嗣明 《经济评论》2004,(5):73-77,82
中国经济需求不足问题应从市场经济体制切入进而深入研究 ,才能找准其深层根源。尽管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以“供给总能创造需求”、“储蓄总能等于投资” ,论证了“市场总能自动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然而 ,马克思的“生产过剩说”、“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说”等等 ,无情驳倒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供需均衡说 ,有力证明了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中国正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本质上仍是市场经济 ,因此就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包括需求不足是它的常态。因此 ,尽管中国经济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深层根源则是市场经济体制。而且 ,这种需求不足呈持续化、普遍化、深层化的态势 ,正说明中国经济已基本迈上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白国华 《经济纵横》1993,(11):18-20
<正> 一宏观消费调控的目标在于实现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总量均衡和结构均衡。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均衡,有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之分。我们这里考察的是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既定的,生产规模保持不变。因此,消费供给也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均衡只能通过消费需求管理来实现。本文所探讨的宏观消费调控就是指消费需求的宏观管理。对消费需求的控制,必须通过调控影响消费需求的诸种因素来实现。因此,选定最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和特殊的人口环境使得用就业弹性和奥肯定律均无法有效反映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更无法刻画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冲击。本文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影响就业增长的三个路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政府公共就业政策来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以探析经济波动与就业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滞后冲击效应。在劳动力供给系统中,经济波动使经济活动人口增多,加快了就业增长;在劳动力需求系统中,经济波动不利于经济增长,从而不利于劳动力需求增长;在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系统中,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投入缓和了经济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美国能源市场的供给水平、供给结构、需求水平、需求结构和能源的进出口贸易水平及其结构,用大量的数据将美国能源市场的概貌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还分析了美国能源供给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二者之间的一般变动趋向。最后,作者还介绍了美国政府对能源市场的干预政策,显示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能源产业的调节职能与所使用的调节手段。这些对发展我国的能源工业和能源市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