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目前我国城乡差距所带来的严重问题 首先,如果我们还不重视农业、农村中的公平问题,那么城乡社会的差距将会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障碍,这种极度的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因为科学的社会主义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公平中产生的,而现在我国城乡社会断裂已经危害到社会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产品供给上,我国长期实行城市偏向型城乡非均衡供给策略,致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突显.城乡公共产品和谐供给制度创新是指为保证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有效实施,对阻碍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废除,进而构建有利于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一体化的全新体制、机制的活动及过程.这也是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与乡镇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分析研究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当今不和谐的因素很多,而最大的不和谐是城乡不和谐和工农不和谐。造成这种不和谐的根源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体制、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等重大方针,取消农业两税和“三提五统”负担,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充分阐述了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并认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富足、农业生产力进步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崇高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因此,只要认准突破口,就能在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进程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农村制度创新;只有充分认识我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将农村制度创新作为第一要务,才能实现党中央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张军  柯健 《农村经济》2013,(1):47-51
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本质上讲,是要缩小城乡差距,构建范围、标准、体系相统一的制度体系。然而,目前我国实施的这种制度却是一种各自分离的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差异极大,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这必将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本文从城乡差异的视角,以重庆市城乡低保制度建设为例,对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统筹城乡低保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政策、价格等外力的推进。长期以来制约农民增收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农业结构不优等诸多难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就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城乡教育发展要和谐;实现社会公平,要使城乡孩子们公平地接受教育。要关心农村教育,把农村教育摆在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为了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让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这样,不仅可以使城市的教师得到锻炼,也可以使农村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是破解"三农"难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在城乡科学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衔接、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真正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历史根源,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健全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直接推手,而政府寻租严重和监管的缺失已经成为失地农民问题突出的关键.必须从历史根源出发,结合现实条件,抓住关键环节,才能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试图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以高层政府为主体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系、"全民性"义务教育监督管理体系和城乡教师双向流动体系,以期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双向流动有助于加速城乡融合,但现阶段城乡人口流动呈现出不稳定性,单向流动仍然在多数地区占主导,为改善这一现状,需构建有利于人口双向流动的融合制度体系。为此,一要从户籍制度入手,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社会福利。二要加大对土地制度改革,让土地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三要深化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构建更为开放包容农业经营制度,吸纳新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治理,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程度,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在不断弱化,亟待通过社会化方式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也要求实现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客观总结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解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并提出完善新农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家骊 《山西农经》2022,(13):18-20
我国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因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土地资源承载着城市和乡村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极具必要性。文章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质,总结了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阻碍作用,提出了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土地要素流动,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是市场经济下城乡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近年来,廊坊市经济发展较快,城乡联系日趋紧密,然而长期以来在二元结构体制、城市偏好制度的影响下,廊坊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城乡经济变得不协调,这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对廊坊市城乡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在结合廊坊市城乡自身特点和借鉴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完善廊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动因及结果: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本质上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创新,创新的内在动因在于市场经济下资源优化配置、规模效应等所孕育的巨大制度收益空间.该项制度创新,促进了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农民、企业、地方政府、国家"四赢"结果.尤其是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市民的巨大转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福利水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特有的概念。一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谋划,实现城乡功能互补、制度统一、权利平等的发展过程。城乡一体化将农村与城市联系起来,其实质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与城市平等开放、共同发展,其表现为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实现城乡制度统一开放;改变城乡不平等的制度安  相似文献   

17.
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可以通过对个人和组织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转和发展。因此,实现教育和谐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影响我国教育和谐最为突出的问题当属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本文以经济伦理视角剖析并确立了“城乡教育和谐”的内涵及关键点,通过对四川省城乡教育现状的诊断,指出了实现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时,应当在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探索国民收入分配向"三农"倾斜的实现路径、构建资源配置制度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促进城乡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大和不平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统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诉求不再局限于对居住权的实现,对通过宅基地使用权获得资本利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普遍存在,揭示了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对农村宅基地静态管理模式已经僵化,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要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