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市连锁经营是靠规模经营生存的业态,随着外资商品超市连锁企业在我国市场上的扩张,对本土超市连锁企业的发展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在外资超市连锁企业明显的商品采购优势和资金优势压力下,本土超市连锁经营企业根本就没有低速度发展的环境,只有通过扩张才能发展,但在扩张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金严重不足困扰.根据国际惯例,新店开张一般有3年~5年的亏损期,但本土企业很少能坚持3年.目前本土超市连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整体达到73%以上,平均利润率也不到2%.资金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本土超市连锁企业的扩张速度,也由此加剧了和供应商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王慧 《理论观察》2009,(6):147-148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服装产业市场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很多企业的命运急转直下,而很多企业又雄心勃勃,希望在行业洗牌期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在此特殊的历史时期,探讨我国服装品牌的拓展计划是本土企业、本土设计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孟宁 《浙江工商》2006,(9):38-40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183;韦尔奇(Jack Welch)曾说:“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衡量企业(业绩)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国际市场占有率。成功的企业通常依靠在全球各地找到市场而获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市场,客户也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内部的消费者,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经营环境已经变成了世界的,超越国界的。企业只有在世界市场上取得成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化经营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那些成功企业家的经验是根据个别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独特的情况而量身定制的,并不具备普遍性和直接移植性。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里面获得成功的本土企业的经验,比提炼国外客户需求产生的管理经验,更适合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5,(215):1-20
东亚地区IT终端产业在世界布局上成为最大生产地,而且IT终端产业的成长模式不同,本土企业竞争力迥然有异。电子产品本身所具有“容易参与生产”特性、本土市场规模大小与国家通讯产业政策差异是造成各国不同发展模式和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本土ERP厂商的历史只有十几年,就是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第一套MRPⅡ软件第一个中国企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算起,中国ERP市场也就是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而实际上,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最近的十年才可以称得上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真正发展的十年。  相似文献   

7.
提升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既可以产生技术溢出也可能导致技术挤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的外资政策。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例,指出目前外资政策在推动苏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本土企业发展受到抑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富民与强区不相适应、经济高速增长难以持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调整外资政策,逐步取消一般性的外资优惠政策,实行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改变外资企业普遍优惠制的政策,实行基于本土企业技术进步的差别化优惠政策;从单纯的政策优惠转向营造完善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利用外资的同时迅速提升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上游中间品市场的动态变化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外资自由化对本土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使用多期倍差法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本文证实,外资自由化政策引致的外资流入将在短期内引起中间品市场竞争效应和长期中间品供给扩张效应:中间品市场竞争效应使得一部分本土企业原先的本地采购被挤出,进而转向进口市场,导致其出口DVAR下降;长期来看,外资流入产生的中间品需求刺激上游行业产能扩张和中间品价格下降,促使本土企业采取进口替代,进而抵消其对出口DVAR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动态效应,反映了外资流入冲击国内中间品市场、进而撬动上游行业扩张的动态进程,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种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东道国市场为分析框架,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三个不同时期建立数量经济模型,推导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不同关系。模型充分显示:FDI进入东道国市场带来的竞争和示范效应促进了本土企业的不断成长;随着投资量的进一步增加,加速了本土企业的两极分化,即崛起和破产,本土企业的生产总量表现为基本保持原来的水平;而大规模引资使得东道国市场逐渐被垄断,导致本土企业的萎缩,外资对本土企业的成长产生了阻尼效应。本文得出引资边界的不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果这一结论。最后,文章提出了几点引资边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辉 《辽宁经济》2002,(3):61-61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按世贸组织规则开放我国的市场,我国的企业即使在本土上也将遭遇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争夺战。和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显得十分弱小,即使是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其总币值加起来还比不上很多跨国公司一家的资产。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庞然大物,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对策。纵观发展中国家众多企业以弱胜强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领悟到,发挥比较优势是应战跨国公司的竞争策略。  一、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印度于80年代中期开放其汽车工业时,日本本田已成功地攻克了泰国和马来西亚市场,正挟其世界一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咨询业市场的格局来看,本土咨询企业已经基本与洋咨询平分秋色了。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我想肯定还是我们本土咨询企业会略占上风,而在全球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人家外资咨询公司的天下。”  相似文献   

12.
“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成功有其历史背景的偶然性,但从统一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及产品结构这一“蓄谋已久”的战略来看,它又是必然的。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心中的痛,统一有广泛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平均每小时就有两个新产品推上市场,同时又至少有两个产品退出市场。无论是规模过百亿的企业还是白手起家的小作坊.新产品上市永远都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中国企业新产品上市成功机率平均只有区区5%时,宝洁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产品上市成功机率却达到了64%以上.在中国的15个品牌的100多次新产品上市过程.这一成功机率更是高达85%-90%。这样的对比.不得不让人追问一句:为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零售业现状 我国的本土零售企业发展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零售业态爆发了一场迅速的革命。不到10年的时问,我国的零售业从只有柜台式的百货商店的单一形态发展为多种业态并存竞争的格局。由于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零售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零售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危机不时在每个本土零售企业的四周出没。  相似文献   

15.
《民营视界》2005,(1):13-14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也同样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来看看IBM和DELL成长与发展至成功带给中小企业怎样一个实践样板呢?  相似文献   

16.
钟圆 《中国经贸》2010,(22):45-46
文章从标准化管理和客户导向为出发点,分别阐述了以客户为导向的形成、作用及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结合两者优点并运用于本土企业中可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同时文章提出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必要行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面分析了适合本土企业的发展方向,勾画出本土企业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标准化管理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土服饰品牌的发展是中国服饰产业的未来之路。本文剖析现今市场本土品牌的开发现状.探索适应于中国市场的品牌开发新模式,研究本土品牌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2005,(11):1-1
近年来,面对国内市场饱和、竞争日趋加剧的现实,浙江企业纷纷踏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数量众多的产业群“被迫”从本土走向国际市场,以维持成长并消化丰沛的生产能力。可以说,产品市场国际化是目前省内企业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然而,在国际化道路上,最大的困难未必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打压,企业如何强化自身对国际化的理解和谋求持久的市场势力才是更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市场换技术"策略能实现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采取了市场换技术策略以实现技术进步,在已存产品领域,外国直接投资(FDI)提高生产效率的结论得到一些经验研究的支持。这一结论常被扩展到新产品市场,认为市场换技术仍然可行。本文构建了两厂商三阶段两地区区位博弈模型,得到研发集聚均衡、分离均衡两种博弈均衡形式。在这两种均衡状态下,企业只有通过自主研发而不是模仿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表明在新产品市场自主研发是本土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现时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建设的迫切性已经充分显现。事实上,品牌本身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致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得到较普遍的认同,但落到现实中的"怎么做?"就成了令很多中小企业头痛的问题,而对于相较落后的西北本土企业,品牌建设进程更是举步维艰。品牌建设关乎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西北本土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引入品牌建设模型,科学分析了西北本土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对最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参照。本文主要从品牌建设角度出发,基于品牌建设模型的引入,对西北本土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现时市场环境下的品牌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并试图寻求一条适合西北企业品牌建设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