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独特之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中分量最大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会是吸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行业。努力搞活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实现转化将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转移的就业议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把城市劳动力从低技术部门挤向高技术部门。通过在三方议价模型中引入技术水平,指出厂商、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在不断达到议价均衡的过程中实现了低技能到高技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转移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今发展中国家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文章运用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对北京未来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北京市农村大概需要转移3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但目前北京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的需求,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趋势预测及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翠芬 《生产力研究》2012,(10):126-127,170
文章运用世界银行1960—2009年的"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数据,构建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我国未来老龄化趋势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未来老龄化趋势可能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丁金刚 《经济师》2010,(2):68-68,71
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明显加速,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我国要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逐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并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文章从产业转移的本质来分析产业转移的动因及一般规律,进而分析产业转移的趋势,指出了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工荒"现象并非周期性的暂时现象,而是标志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而目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更加速了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到来。科学地认识劳动力供求转折点的阶段性变化至关重要,应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人口变化过程对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备受关注。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讨论,而劳动力素质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劳动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的因素,而且将劳动力素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在内。应用有效劳动力模型分析1982~201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变化情况,并对2100年前有效劳动力的变动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在本世纪必然出现下降,但劳动力资源总体水平将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10.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指农业劳动力向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的转移等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大,其转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是以就地转移为主,从转移过程遇到的各种矛盾中,在当预示到九十年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业劳动力向林、牧、渔业的转移,属于劳动力的合理利用问题,在转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条主要出路;搞好这项工作,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又需要地方、部门的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渠道,统筹规划,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10)
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出现了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结构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恶化和土地利用率下降等问题。为此文章对江苏省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并提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常文涛 《当代经济》2016,(14):50-51
国内众多学者在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原因时将其归结为“能岗不匹配”,即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素质等与企业所需之间不匹配.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军 《经济与管理》2009,23(10):10-14
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在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中,也对中国劳动力的转移产生深远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从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来看,FDI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的“非农化”和“工业化”特征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未来预测结果也是如此。所以,中国应通过调整外商投资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等措施来引导FDI,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杨春雷 《时代经贸》2011,(2):235-236
长三角区域经济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率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科学分析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空间和特点,不仅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策略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区域城市化的进程。本文对长三角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余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历史和转轨的原因,我国城市化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如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劳动力转移成本增加,以及农民工问题等。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二元结构理论,深入研究了劳动力转移问题,但没有涉及劳动力转移成本;而且这些理论大都把非农产业的吸纳能力视为随着资本积累率的提高而提高,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升级是同步的。显然,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产业梯度转移的设想,迄今为止也没有实现,制造业在东部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就业,再就业与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再就业与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和出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几年,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劳动力供给增加,所以可能失业的规模和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从战略上着手解决中国未来的就业、再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中国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阻碍。从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要解决失业问题必须发展中小企业,要实现巨额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从上述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将取决于中小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分析1997年及来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社会各界众说不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关于需求是否存在不足的问题上。一些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开始出现增长动力逐步减弱的迹象,似乎面临过山车越过山顶后所出现的危机。我国经济事实上处十一种“通货紧缩”状态,其表现是:银行信货增长偏低,国家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用个完,商业银行归还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数额以越来越人。为此,他们认为当前我1目经济中有效益求不足.巴山过上“短缺经济”演变成个面的“过剩经济”’,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人”立足十扩人有效需求。另一种主…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衡量劳动力供求均衡程度的求人倍率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监测中心公布的劳动力供求季度变化数据考察求人倍率随经济波动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既然劳动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是由“供给”、“需求”、和“制度环境”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因此,解决矛盾的落脚点就在这三个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需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经济的均衡性发展;从供给的角度看,需要调整教育的发展结构,并促进职业培训的发展;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