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论文通过对山西常平村城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实证调研,论证了城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城镇化建设的数量过程和质量过程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10月27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正式公布。《建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放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加强城镇化管理方面,《建议》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  相似文献   

3.
正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注重的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改变了传统追求城镇化大规模、大空间的方式。不论是在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人才都在发挥着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以人才为核心,推动人力资本的保障工作,发挥人力资本投资的加速器作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人类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积极认识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文中以详实的资料,从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出发,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经济》2013,(8):143-146
推进人口城镇化,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是当前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战略。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并对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这三个影响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情况,提出了具有河北特色的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城镇化进步是同一过程,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流动人口的定居及转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特殊的城镇化进程,针对城镇化率量高质低的现状,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户籍人口(或者说是完全融入城镇生活的农村人口)的比重上.对此,拟从多维视角切入,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划分与统计方法进行探索与验证.  相似文献   

7.
正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上下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和6个方面具体任务。上一阶段,根据中央、浙江省委统一部署,我们对城镇化问题进行了认真学习。总体上看,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的过程,也是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变化的过程,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就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蕴含着很多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界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以及人创造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于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政治、生态经济以及构建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对这一进程中的城市蔓延问题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城市蔓延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或者城市人口的低密度化,使得城市边界不断向外扩展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蔓延问题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都会面临的困局,而造成城市人口低密度化和城市  相似文献   

10.
高雁  孙菲 《河北企业》2014,(6):62-62
<正>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程度可以用城镇化水平进行衡量,而进行城镇化建设,必然占用大量耕地。因此,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耕地利用的关系,既有利于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又对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特殊意义。目前,城镇化建设不止是单纯把农业人口转化成城市人口,同时伴随的是把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因此耕地保护正在挑战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所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耕地保护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必不可少的两条方略。本文循着这条思路,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及其互动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新型城镇化的思考。河北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最后应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金融服务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威海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工具选择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现有金融服务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金融制度、融资模式、金融市场体系等多方面提出金融创新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并初步构建了适应当前城镇化发展需要的金融创新体系,以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不断从乡村向城镇转移,从传统农业转向生产效率高的二、三产业的过程.当前,浙江的城镇化率已达59%,“十二五”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浙江继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本文首先从经济集约、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功能优化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描述浙江城镇化的现状,然后从城镇化水平不平衡、“伪城镇化”现象、城镇化布...  相似文献   

15.
刘石锋 《管理观察》2020,(3):102-103
哲学关注着人类如何行动,即人类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从人类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个维度进行了解读:尊重自然界生命的存在;践行绿色消费模式;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城市化和土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从理论论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城市化应该快于人口城镇化。结合理论分析和中国土地城市化及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得出中国土地城市化问题本质是土地城市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而不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指出即使土地城市化慢于人口城镇化,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仍然存在。着重分析中国土地问题的根源,包括土地政策的两难、土地功能负荷过重、宏观发展目标间冲突等。最后指出中国土地问题挑战和潜在的政策困境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下可能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思想观念、自然地理、政策法规保障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要依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水平落后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以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建设规划来选择正确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思想观念、自然地理、政策法规保障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要依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水平落后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以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建设规划来选择正确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宏 《河北企业》2015,(1):34-35
<正>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包含了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变化、产业升级、空间流动等过程,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土地(空间)城镇化等多种形式。人口城镇化是从人的视角实现城镇化,内涵是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中,以及与此相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的空间集中是基础,生产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