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贸易问题》2005,(7):F004-F004
佛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两个本科专业。该系的国际贸易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校级名牌专业,《国际贸易》是省级重点课程。国际贸易学科下设国际贸易制度与政策、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跨国公司经营、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学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品格等方面大有裨益。梳理新文科背景下,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建设所需解决的问题,对国际贸易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探讨,从不同的层次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莉 《中国市场》2013,(29):99-100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知识体系。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是指地理位置相近、文化底蕴相似或经济发展程度差不多的国家形成的一个区域整体,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因此,本文先了解了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含义,根据含义得出了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的稳步发展可以促进该国家的区域经济的发展[1]。  相似文献   

4.
<正>张永安(1955—),上海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学专业,1990年获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专业教授,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欧洲一体化、中国—欧盟经济贸易关系研究,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BA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当代国际贸易体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欧洲联盟经济》等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负责人。兼任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经济学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当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仍然相对落后。如何解决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问题是最近几年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如何使用对外贸易这一驾马车来驱使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各届地方政府的使命。只有仔细分析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差距,才能找到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本文通过研究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正负向关系,提出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解决策略,丰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贸易不断变化发展,在区域经济当中,品牌价值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国际贸易企业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产品品牌价值链的构建。本文就针对国际贸易实务中区域经济产品品牌价值链构建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关的建设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有关企业和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知识,有效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通过促进区域分工演进、要素积累、结构优化和机制创新等途径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想实现区域经济更为广阔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大力开展国际贸易。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指出认清不同发展阶段国际贸易作用机制侧重点,有利于各地制订最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国际贸易法"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国际贸易实践能力与涉法事务处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课程的讲授中存在缺乏案例资料、教学实践实训薄弱等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际经验,结合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现状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促进新形势下"国际贸易法"的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1.国际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2.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影响研究3.利用微观数据和大数据的国际经济学经验研究4.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竞争优势研究5.新科技革命与国际贸易研究6.开放经济对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研究7.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研究8.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9.跨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及其效应分析1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研究11.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研究12.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研究13.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研究14.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科于2005年获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二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科以WTO多边贸易体制及我国贸易体制转型研究方向为核心,以区域贸易经济一体化研究和服务贸易为支撑点,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也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袁现是课程设置贪多求全,结构不尽合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理论化。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学者风范     
<正>张鸿(1964年-),男,教授。现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同时兼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应用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DP课程教授、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全国商务单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任教至今,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国际贸易、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越来越迅猛,国际贸易在我国各大经济领域占领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促使国民经济的对外发展程度也日益加深。为了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经济建设者,中专教育担负着不可小觑的重任,所以很多中专学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这个专业的相关课程。为此,就中专学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建设是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它极大地改善了思政教育环境。在新时代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加强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文科建设为国际贸易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在分析国际贸易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紧迫性与现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的系统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国际贸易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贸易逐渐恢复繁荣,商品结构发生转型,国际贸易方式发生转变,跨国投资活动频繁,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热点,新形势对民办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在国际贸易理论、人才培养规划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高校应通过拓展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探索校企联合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培养来促进其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楠 《商》2014,(3):202-202,249
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更加频繁,这些方面都显示出我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了适应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使得我国经济水平更上一个层次,社会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不仅仅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运行的规则,而且熟知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与区别。这就对高校国贸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国贸专业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尤其是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改革。众所周知,这门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这门课程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经验,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内高职院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面对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的错位、人才培养的规模发展和学校"双师"教师资源奇缺、在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存在投入严重不足和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的巨大浪费,以及"以就业为导向"和服务区域经济等矛盾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特色进行专业特色建设,以便学生能够具备可以同重点院校毕业生竞争的实力。地方院校可以从开设区域经济特色课程、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创业等途径入手建设国贸专业特色,并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解决师资和实践基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2019,(1):2-2
《国际贸易》(月刊)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商务部(原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属下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刊物。《国际贸易》注重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践创新的相关研究,致力于打造'国际贸易的风向标、研究人员的随身智囊',服务国家开放型经济建设,助力中国商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东北亚地区已与欧盟、北美一起成为三大国际贸易圈之一,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是当务之急。而统一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物质基础,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建设东北亚统一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从健全海陆联营体系、完善区域信息网络建设、加强政府协作机构间的合作、完善自由运输市场以及扩大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