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注视野     
《经济月刊》2012,(4):48-48
海外媒体高度关注中国两会中国两会透露出的重大政策走向和信息引起海内外热议。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对中国两会的高度关注,凸显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分量"。针对中国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英国《金融时报》载文说,中国政府的目标是推动增长转型,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成功转变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关注视野     
《经济》2012,(4):48
海外媒体高度关注中国两会中国两会透露出的重大政策走向和信息引起海内外热议。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对中国两会的高度关注,凸显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分量"。针对中国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英国《金融时报》载文说,中国政府的目标是推动增长转型,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成功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其他经济体来说应该是件  相似文献   

3.
杨明 《新经济》2011,(1):3-3
2007~2010年连续4年的本刊新年献词,笔者先后以《投身中国新经济时代》、《发展资本市场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凤凰涅磐,展翅高飞》、《“黄金十年”中国号扬帆启航》为题,坚持不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阳 《经济》2006,(1):76-77
“贱卖”的正当理由 关于国有银行在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存在“贱卖”的表征,《经济》杂志在《通往资本之路》(参见《经济》2005年第10期)一文中,已有阐述:“贱卖”自有“贱卖”的理由:外资参股中国金融机构的过程恰恰让我们看到,改革至今,我们的产权环境仍然很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产权价值不得不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一、低碳物流的含义及兴起 低碳物流也称“绿色物流”,自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世界各地纷纷提出环保、绿色、低碳的概念,我国更是允诺会降低碳排放。在“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低碳之风”可谓席卷两会。而早在“两会”之前,致公党、农工党、台盟也纷纷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合理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的建议》、《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一时间,低碳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6.
“2002年首届华商地产论坛”已于近期在广州隆重闭幕,此次论坛主要围绕“中国房地产财富对话与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房地产发展理念南北对话”两大主题进行研讨。目的是探讨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趁势,关注人居模式的变迁,提升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在本次论坛上,本刊记者就中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齐学家陈淮同志。陈淮同志近期主持《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结构研究》、《世纪末的中国经济增长》、《过剩经济:形势与对策》、《重要基础产业的资产重组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两会期间,由经济日报社指导、《经济》杂志社主办的第二期商会论道沙龙——“新常态下的商会建设与发展”一改传统的会议论坛模式,邀请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餐饮商会会长、重庆陶然居餐饮文化集团董事长严琦,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席、河北千喜鹤集团董事长刘延云走进《经济》杂志社,并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两会之夜”,探讨新常态下的商会建设与发展.出席活动的三位代表委员与《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等举行了简短的座谈会,并受聘成为《经济》杂志“商会论道”栏目第二批顾问.  相似文献   

8.
《财经文摘》2010,(3):111-111
今年“两会”期间,三角集团董事长、总裁丁玉华作为人大代表,提出轮胎制造业要走“低碳经济、绿色制造”之路的观点,引起代表们的高度关注。此前,由山东省威海市主办、三角集团承办的“轮胎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发表了《三角绿色地球宣言》,倡导全球轮胎产业基于“地球——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的目标,通过推进“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江南信息苑     
“中国经济前景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 从现在开始,任何人在预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时候,都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二是今年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正确把握中国未来经济走势,是政府有关部门、各地区和行业、企业以及所有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海外人士进行科学决策,制定稳定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国际、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决定于2001年9月…  相似文献   

10.
本期奉献     
《经济师》1994,(4)
本期奉献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崛起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他们以其思路清晰、分析透辟、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的特,点崭露头角,引起经济界人士普遍关注。本期“热点经济访谈”刊出的《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学者对话:国有企业大权制度改革的三...  相似文献   

11.
沈刚 《经济》2012,(4):8-10
中国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不但需要经济转型,也需要社会转型.当今中国社会呈现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特征,社会管理的重心及方式,应当随之进行改革调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否说明中国发展模式的定型?我们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未来的创新之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 《经济》记者采访了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著名学者俞可平. “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 《经济》: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讨论受到了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也成为海外研究中国的一个热点,您是如何看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云南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与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联袂合办的《生态经济》月刊,自2002年1月1日全新改版并强势推出之后,受到了中央及地方诸多新闻媒体的关注。2002年1月19日,《中国书报刊博览》以较大版面文字并配以《生态经济》杂志封面图片,在显著位置以《关注生态》为题转发了本刊主编徐志辉的文章。2002年1月26日,《中国书报刊博览》在头版二条以文配图的形式刊发了该报记者徐启建采写的题为《关注生态的“钱”途》的文章。文章指出:“《生态经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更具亲和力的面孔走上了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17~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作为中国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论坛之一。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和结构调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本届论坛与会境外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国人都向往《北京人在纽约》,在大街上碰到一位大学生,就有人问:“你怎么还没有出国?”十年后,国人向往的是《王起明回北京》,在大街上碰到一位留学生,就有人问:“你怎么还没有回国?”两种不同的问话,已显示出今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海外留学生的强大吸引力,然而这些留学生是否适应中国的创业环境呢?2003年国庆前夕,记者对海归派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各省市(区)“两会”上,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思路和战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时代经贸》2010,(7):34-36
在今年中国“两会”的众多议题中,国际社会格外关注的仍是“两会”透露出的中国经济政策新动向,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回升,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神经。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经济圈与“哑铃”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如何构建环渤海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区?怎样发挥其“核”经济的扩散作用?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作为抛砖引玉,参与研讨。一、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经济的极好良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两大明显的趋势:其一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向“东移”,即由西欧移向东亚,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其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向“北上”,即由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上到中部的长江三角洲,再进一步北上到北部的环渤海地区,或称之为“四河”(即黄河、海河、滦河和辽河…  相似文献   

18.
张朋 《经济月刊》2009,(4):108-113
2009年3月3日至13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与往年不同,这个春天的盛会比以往更加简洁、凝练,充满力量。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特殊背景下,“两会”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勇于承担、团结奋进的姿态更令世人瞩目。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各场次的新闻发布会,不断开放和共同承担的理念被不断重申,中国用言行表明了与其他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的鲜明立场,向世界展示了作为重要国际贸易参与者应有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在中国期刊协会省市经济期刊分会、中国城市经济期刊研究会举办的第五届省市经济期刊评优活动中,《发展导刊》编辑部被评为全国“十佳编辑部”。获此殊荣是《发展导刊》编辑部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20.
“大三通”是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简称,最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2008年11月,“两会”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项协议,“大三通”全面实现。资本取得和利用更加便捷,可更好地利用祖国大陆市场,极大地带动台湾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比较优势理论,还是产业内贸易理论来讲,两岸都存在着贸易基础,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