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青蛙现象,就是如果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升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相似文献   

2.
据说,美国康奈尔大学曾作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青蛙猛地丢进沸腾的油锅里,这只青蛙竟能奋力跃出,安然逃生.  相似文献   

3.
报载,美国一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活着的青蛙放入沸水锅里,它会迅速跳出,得以生还。尔后,他又将这只青蛙放进冷水锅内,慢慢加热,直至沸腾,结果这只青蛙被活活烫死。 触类旁通,企业的兴衰又何不是如此。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众多企业盛极而衰的变迁中可以看出,企业最好的时候,可能就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产品最畅销的时候,往往可能也是滞销的开端。一些企业在顺境中,神气十足,盲目乐观,被眼前暂时繁荣冲昏了头脑,不思进取,不求发展,不去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结果必然是坐吃山空。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做过一项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没有感到温度的慢慢升高,一直在水中欢快地游动。随着水温逐渐增高,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等到温度升得很高时,青蛙已变得非常虚弱,无力争扎,慢慢而又安乐地被煮死。第二次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开水的大锅里。这只青蛙一入水,便立刻感觉到环境的变化,迅速挣扎,蹦跃出  相似文献   

5.
美国十分注重科学实验,其中有一项对青蛙的实验颇发人深思。实验的过程颇有意思,将一只青蛙猛地丢进沸腾的油锅,它竞能奋力跃跳出来,死里逃生。隔半小时后,再把它放进同样大小的盛着凉水的锅里,然后逐渐加温,开始青蛙还能舒服地享受温暖,随着水温升高,待它熬不住时,已全身瘫软,无力跳跃,最终死在水中。容器相同,环境变了,青蛙竟死在适应自身生活的水中。产生出截然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煮青蛙的启示 将一只青蛙放进一锅热水中,它会一下子就弹跳出来,但是,如果把它放进一锅冷水中,慢慢地加热,它就悠游在锅中适应温水,随着水温愈来愈高,青蛙的行动愈来愈迟缓,最后在锅中被沸水煮熟了.  相似文献   

7.
前GE总裁杰克·韦尔奇曾打过一个比喻:把一只青蛙扔进100度的沸水中,它会迅猛跳出水面逃生。如果把同样的这只青蛙放进冷水,慢慢升温加热,青蛙会觉得不危险,安于现状;但当温度上升到100度时,青蛙将会被烫死,而觉得不痛苦。这个例子生动而又深刻地表现了GE的忧患文化,同时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似文献   

8.
市场大风刮来,企业潮起潮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于是乎, MBA格外盛行,管理科学,企业文化成为时髦。理论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有必要取其精华。在企业实践的考察论证中,三个处方对企业有着较普遍性的对症作用,这里不妨开出备考。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在冷水中,慢慢加温,青蛙在“后庭花”曲声中不明不白死去;如果把青蛙丢进热水里,青蛙会拼尽全力跳到盆子外——这就是针对企业如何加强忧患意识的“青蛙理论”,开给成功企业的第一处方。   现实生活中,企业顺畅时意气风发,甚至得意忘形;市场…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距离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放进烧热的水中,它猛然受到刺激,会迅速做出反应,一下子跳出来,身体没受任何伤害。但如果把同一只青蛙放到适宜它游泳的常温水中,然后逐渐加热,待青蛙感到水热烫身、急欲逃离时,已经跳不出来了,只能任被煮死。青蛙如此,人又往往何尝不是这样啊,许多人总喜欢等到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再集中解决,而不是在问题刚出现或出现问题的隐患时,就立即将问题予于解决。其实,对于生活中许多事情,从天堂到地狱是没有  相似文献   

10.
蛙鸣声声,“无公害农业”悄然兴起 麦收时节,记者在莱州市神堂镇丁家村头果园旁,忽听一阵“滚呱滚呱”的青蛙叫,哟?多年没听到这清脆悦耳的蛙叫,何况半年没下雨,哪来青蛙叫? 蛙声出自苹果园!与众不同,这果园挂了两块大牌子:莱州市生物防治技术实验场、莱州市神堂镇新宇美国青蛙养殖场。 果园的主人叫丁景春,老汉把我们领进园,嚯,只见一行苹果树,一溜青蛙池,果园四五亩,蛙池十几个,池边生绿草,池水绿滢滢,青蛙闲游,树影摇曳,水面上,浮莲花开,几只大青蛙蹲在莲叶上,见有外人来,一头钻进水里,有几只则安然不动,鼓…  相似文献   

11.
<正> 我曾经无数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把青蛙放在热水里,它会感觉到危险而立即跳出来。但若是把青蛙先放在冷水里,再将水慢慢加热,麻痹的青蛙就会耗尽体力,再想跳出来为时已晚。"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寓意  相似文献   

12.
孔京京 《秘书》2006,(6):44-45
孔夫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好学、力行、知耻讲的都是修身问题。孔子把这三个方面相提并论,可见知耻之重要。我们熟知的成语“知耻为勇”,就由此而来。孔子讲“知耻“”接近于勇”,是因为他不愿意把话讲得太绝对。知耻的人,耻对他们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使人奋勉,能奋勉才能有所作为,其表现出的作为则是刚勇。因此耻总是与勇联系在一起的。“知耻”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之一。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类知道有耻,知耻是人类进化的一种推动力量,人类一切文明皆从“知耻”而…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听过煮青蛙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将一只青蛙放在大锅里,里面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略可感受外界温度慢慢变化,却因惰性使然,没有立即往外跳,最后被热水煮熟而不自知。 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的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企业最后的下场就会像那只青蛙一样。  相似文献   

14.
传说曹操孙子做皇帝的时候,有个叫王周南的人在襄邑当“县长”。有一天,王“县长”正在办公,忽然从洞中闪出一鼠,莫名其妙地对他说道:“王周南,你将在某天见阎王!”王“县长”只当没听见,继续埋头工作,事后也没把该老鼠的预言当回事儿。到了某日,洞里的老鼠又出来了,告诉“县长”:“你会在今天中午死去!”老王依旧不予理睬。最后,老鼠只得据实  相似文献   

15.
未来在心中     
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答:“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人们常常把营业额和利润水平的上升视为衡量企业家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然而我们现在却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企业的资产和营业规模飞速增长.但它是靠资本“运作”出来的;有些企业的利润水平短期内快速上升.但它是通过“寅吃卯粮”挖掘出来的.甚至通过”调整”财务数据“编”出来的。一些企业家凭借迅速上升的数字走红.但随着泡沫的破灭,走红不久的企业家又销声匿迹。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何  相似文献   

17.
小王走在路上,看到一只青蛙,忽然青蛙开口说:“先生,请拍拍我的头,我会变成公主,我会给你一个拥抱”。小王把青蛙捡起来放入口袋,继续走。青蛙又说:“请快拍拍我的头,我愿意永远陪伴你。”小王把青蛙由口袋拿出来看了一下,笑一笑,放回口袋继续走。青蛙又说:“怎么回事,你要怎样才能按着我的要求做呢?”小王把青蛙拿出来,对它说:“我很爱我的妻子,我不会背叛她,但是,有一只会说话的青蛙,好酷。”——激励员工时,如果不能根据他们的需求,仅仅用自己的认知给予激励,往往适得其反。因此,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需求,并根据需求给予相应的激励方式,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说了算”不仅发生在企业,更经常地发生在中国家庭,甚至可以这样说:家庭中的“家长制”是企业中“一个人说了算”的祖师爷。在企业界,“一个人说了算”不是赵新先一人的“滑铁卢”,而是使过去很多中国企业家掉进去的“老陷阱”,如20世纪80年代,美籍华人企业家王安在电脑行业曾经做到世界前几名,一度使很多中国人倍感骄傲,后来却因王安出现重大个人决策失误,不久使公司破产。导致中国企业家偏爱“一个人说了算”的认识误区由于“一个人说了算”具有致命的缺陷,几乎所有成熟的大企业,尤其是那些世界知名企业,早已不把“一个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19.
与你同行     
我从放飞理想风筝的那刻起,对职业的选择似乎不是那么随心所欲。成为一名审计人,纯粹是出自偶然。1984年,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从企业跳槽到了现在仍为之奋斗的审计工作岗位,一干就是十八个春秋……记得刚到审计局报到上班的那一天,老局长语重心长地说:“小唐,审计局刚成立,条件比较艰苦,又是清水衙门,人员嘛,目前就我们三人……”没等局长说完我不禁脱口而出:“就我们三人?”再看看办公室,三张高低不一的办公桌摆在中央,那死气沉沉的老黄色和桌面上手指般大的裂缝真是让人不敢恭维。三把办公椅有两把坐下去就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让人没…  相似文献   

20.
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范例":把一只青蛙放入沸水中,它会立即跳出;如果置入冷水中慢慢加温,青蛙因逐步适应了环境而被煮死。多年来人们将此"范例"抽象为"温水效应",以此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日前,我看到一份资料,有人找来若干青蛙进行试验,发现当温度超过40摄氏度并不断升高时,青蛙以"助游"方式一跃而起,逃脱了被煮死的厄运。一个流传多年、业已被公认的"温水效应"就这么简单地被推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