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6,(1)
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这是十三五规划的新要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就要在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上下功夫,不断强化生态伦理道德建设,最终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商》2015,(32)
随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极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为了有效地控制污染,保护我们懒以生存的环境,理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重要。税收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对当前税收政策的优化来调节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借税收来引导消费和投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生产力,是人与自然通过共同"劳动"生产创造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资的生产资料。阐释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阐述正确认识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关系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民族振兴的现实意义,并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生态领域投资和科创及培育高素质人才以处理好二者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苗青 《消费导刊》2009,(23):42-43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与文明发展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类生存面临严重挑战,将环境与发展、环境与文明放在一起考察成为各国发展现代化的共同课题。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的真正实现,保障人类社会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5.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要发展经济并实现新世纪广西环境战略目标,需在继续推行行政、立法、体制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环保措施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经济策略.具体措施:健全和完善符合广西实际的环境经济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结构调整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和规范环保奖罚条例且严格环境经济执法等.  相似文献   

6.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在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其核心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分配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八大问题,本文提出了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协调好企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是每个企业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担当,而且还是满足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要求的重要表现。近年来,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方式,使GDP的增长速度得到下调,同时也要求各企业努力调整其产业结构,摆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达到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倪曾曾 《商》2014,(52):296-29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经济的高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低效率利用以及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而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现在看来,我国为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巨大的.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突破发展的“环境”瓶颈就成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就山西省而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自然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经济发展方式缺陷明显,经济结构不合理,同时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亦是十分严重.近些年,山西省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但是,环境污染对于山西省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时期,能否在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间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对于“保增长、调结构”目标的实现具有特别的意义,也值得我们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山西省的情况在全国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研究山西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山西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建议,同时对于全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实现节能节水和节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自身能源供给的产能不够与储量不足日益严峻的形势,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对环境改善和优化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好地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废物产量的最小化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的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从发展国民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增强我国环境竞争力,实现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要实现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目标。宜居城市从“城市的本质是人的生活”这一基点出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的条件是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生活富裕、方便舒适、和谐安定。苏中三市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扬州占优,但与苏南仍有差距,需要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手抓,提高宜居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GDP是由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委员会、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联合推荐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的一个总量指标,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是衡量经济增长和繁荣程度的指标。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贵州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促进贵州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本文对贵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及决策体系进行了重点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哲学视野中“自然”的社会一历史性质。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不仅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而且提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途径,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在今天仍然能够蛤我们以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启迪。 马克思充满生态智慧的自然现,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合理美系,主张把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消解了当代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启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马克思的实践中介的自然观,为我们解决当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阶段性目标,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已成为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实现这一指标,就必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刘浩洋 《消费导刊》2012,(10):36-36
自从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以来,我国的三农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农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多,农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整个人口的大部分比重,而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加大力度支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展开讨论,科学分析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基层环保工作的难点,探讨通过配套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体系采促使企业自觉地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吴波 《现代商业》2011,(24):194-195
环境经济统计能反映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生产、生态、生活是否同时兼顾,环保产业是否健康发展,以便为政府及时调整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因而,在环境统计体系中,环境经济指标应是重要的一环,我们应积极构建环境经济指标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探析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是十分匮乏的,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才能使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眼下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非常严重,本文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崔久波 《现代商业》2014,(17):283-284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城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而如何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协调好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以往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误区,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保持小城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是关系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的生活被现代科技不断地改变形式,提升质量的局势下,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发展的同时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了深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