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目前所遭遇的困境不管是局内还是局外人都一目了然:过度依赖欧洲市场,以及没有抓住中国市场的高速成长机遇。作为全球排名前十的跨国汽车巨头,面对着两大规模超千万辆且此消彼长的市场,PSA要想实现战略转向并尽早享受到改革成果,还须跨过诸多波折。  相似文献   

2.
透视中国     
《董事会》2006,(5):16-17
“教改是把你二老逼疯,房改是把你口袋掏空,医改是给你提前送终”——可以把这三句话看做是中国老百姓对中国若干年改革之评价的民间版本。“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亦可将此看做是中国知识精英热议改革的经典理论。这是中国当下第三次争论改革热潮中的两种主要观点。二者语境不同,话语权实力悬殊。都是从各自立场直抒胸臆,难免相互指责为是对改革的非“理性”反思。或许,我们跳出局内人的羁绊,借旁观者的视角,能多获启迪。  相似文献   

3.
新阶段中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的三线推进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是中国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战略性突破的“关键之战”。在经济加快发展、市场化深度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必须要有新思维。本文提出,中国新阶段推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应实行“三线推进”战略:一是以“引入竞争机制、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为核心的市场结构改革;二是以“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公私资本相机参与”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以“放松管制与重建规制并重”为内容的政府监管改革。只有实行上述“三线推进”战略,方能使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4.
徐永锋的身影依然频繁出现在上海五冶检修公司(简称“五冶检修”),尽管这里已经没有专属于他的办公室。大约两个月前,他被任命为五冶检修上级公司——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中国五冶”)的副总经理,而且并不兼任五冶检修的总经理。因此,在局外人眼中,五冶检修之后的发展似  相似文献   

5.
《中国机电工业》2008,(12):40-41
他曾是全球500强企业的中国掌门人,凭借独树一帜的“卡车哲学”率领沃尔沃写就了中国传奇,并被誉为“中国物流改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6.
崔毅 《中国电业》2004,(8):32-34
今年5月,《中国电业》推出专题报道——《电煤恩怨》,对电煤供应失衡问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在充分肯定这组报道的同时,有读者认为在电煤问题上应该听取更广泛的声音,特别是听取电力业外人士的看法,以避免《中国电业》作为电力媒体在立场上的偏颇。随着夏季电力供应矛盾的加剧,作为联结电力、煤炭两大行业的重要环节,电煤的产供问题日益凸现,吸引着更多的“眼球”。为此,本刊特别邀请资深撰稿遍访电力、煤炭、铁路等相关业界人士,特别是煤炭专家,以电力“局外人”的身份,对电煤问题继本刊《电煤恩怨》专题报道之后进行纵深分析,再度解读“煤电之争”。  相似文献   

7.
6月3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公司首期“‘三讲一落实’员工论坛”与广大员工见面;6月1日,大唐略阳发电公司安全管理“三讲一落实”活动全面启动;5月27日,大唐安徽分公司“三讲一落实”班组安全管理现场会在大唐田家庵电厂召开;5月19日,大唐安阳发电厂(公司)召开了“三讲一落实”全厂动员大会……从2009年4月18日起,“三讲一落实”如吹散的蒲公英。一时之间,在遍布全国的大唐集团公司分、子公司落地生根,而局外人也许不知道,“三讲一落实”的发源地,其实是首都北京永定河畔的高井热电厂。  相似文献   

8.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要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就一直强调“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在正式确认市场经济目标之前,这项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很大,一般没有超出“两权分离”、“工效挂钩”、“承包经营”的范围。1992年以后,中国在两个紧密衔接的要害问题上开始“动真的”了,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由于找到了这两个启动点,国有企业改革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明朗化了。特别是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上述两个要害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就看…  相似文献   

9.
体制跨越:“华丽转身”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陕西地电顺应行业改革大潮,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全力推进公司化改造,最终实现了体制机制的脱胎换骨,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先锋。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核工业》2011,(4):8-8
聚焦包容性发展 “十二五”期间,改革依然是强大动力,中国将推进体制改革,只有依赖改革才能解决经济深层次矛盾。他强调,“十二五”期间将重点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方面推进国有经济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推进电价和水价的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财政转移制度,推进资源税改革.  相似文献   

11.
梁捷 《董事会》2010,(3):106-106
近三十年来,围绕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议一直不断,但是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许多“特征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对于“中国奇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学家已有很多解释,即使是最好的学者,面对“中国奇迹”仍觉棘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很复杂,既要全面梳理中国经济现状,也要关注全球化经济的直接影响,既有农村农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也有城乡民营企业的促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改革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更加全面和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仍是核心,国企改革仍是重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诚通)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正武在谈及国企改革时说。  相似文献   

13.
周少雄 《董事会》2008,(8):106-106
生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流行产品”,成为象征中国改革精神的品牌,是我们七匹狼不懈追求的目标,同时,这也是从根本上诠释“狼”的品质,诠释男人的品质的一种价值“向导”。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体改办主任王歧山在“中国发展论坛”年会上发言时指出,现存垄断行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处在严重滞后状态,不仅妨碍着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建立,而且影响着中国基础设施、公用服务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面对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任务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中国将把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重组作为“十五”时期最重要的举措之一。王歧山说,现在垄断行业是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改革和改组,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15.
圈点     
4月23日,中国证监会决定,终止“PT水仙”的上市资格。“PT水仙”突然之间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支被摘牌的股票。从“PT水仙”的退市中,人们隐约闻到了中国股市的“血腥味儿”。 局外人对“PT水仙”的凋零大多拍手称快,而“PT水仙”的小股东们则反应强烈。据报道,已经有9位“PT水仙”的小股东联名将中国证监会告上了法庭,他们的理由是:中国证监会有关PT股票的规定前后矛盾,并造成他们手中“PT水仙”的股票变成了一堆废纸。对此,中国证监会似乎早有预料。 此后,证券媒体在“按摩”股民心理的文中称,上市公司退市不等于破产、解散,虽然公司股票不能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但其仍属于合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按先下游部门后上游部门的顺序展开,而产业政策主要支持上游部门发展,形成市场化改革以下游部门为主、产业政策以上游部门为主的配对组合。这一配对组合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如果市场化改革主要作用在上游部门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下游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更优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基于Liu(2019)的分析框架,在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链位置对市场化改革和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与产业政策分别作用在下游部门和上游部门的经济效果最优。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数据开展数值模拟和反事实分析,比较“下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上游市场化改革+下游产业政策”“上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和“下游市场化改革+下游产业政策”四种组合的产出效应,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三种组合,现实政策组合“下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对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本文的分析结果为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相互配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过程中,中国曾经出现过一轮“银行贱卖论”,当时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战略投资者的入股价格太便宜,二是上市时的定价太便宜。由于国有银行改革模式已上轨道,难以改弦更张,因此即使“贱”,国有银行也还是要“卖”,以换取国有银行改革按计划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18.
“八五”期间,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推动了以科研生产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总结了该院“八五”期间改革的七条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国光同志的新著《中国经济走向──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改革》,包括了刘国光同志1995年初到1998年上半年的文章、讲话稿和报刊专访报道稿。这些文稿围绕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其中比较集中于对“软着陆”前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微观经济改革的论述。紧扣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焦点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重点论述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软着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从理论、实践等几方面因素考虑,把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具体设定为“国有独资公司”是不合适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保军的任务不同,改革发展现状各异,所以从横向看,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模式,必须根据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组织形式,从纵向看,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分层次的,过于强调其特殊性止步不前是没有前途的。而任何试图“一步到位”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