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商业银行》2017,(5):33-33
中国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也建成了世界上产品门类最全、生产配套最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小到火柴大到火箭,中国均能制造,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中国制造存在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在高端制造方面中国还是弱项,在面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低成本挤压下,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再次腾飞?  相似文献   

2.
中国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在"世界加工工厂"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第二大贸易出口国来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也日渐凸显,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单纯依靠劳动力获取利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没有优势的。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只有以品牌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在“世界加工工厂”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第二大贸易出口国来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也日渐凸显,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单纯依靠劳动力获取利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没有优势的.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只有以品牌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4.
<正>5月28日,C919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满载着“中国式浪漫”的大型客机,也满载着中国制造业的如磐初心。从C919国产大飞机的设计、研发到航材、航发,“中国制造”自立自强的脚步迈得愈发坚实。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过程中,既需要科技创新的蓬勃激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稳健运行、平稳发展,特别是我国制造业正在朝高质量、智能化方向快速转型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举世瞩目,但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国家和世界跨国制造公司差距仍然较大。《广东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指出:“到2025年,广东要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备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制造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把航天员送进了太空,并研发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服装、电子产品到飞机舰船,中国制造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响当当的制造业大国,但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中国在高端制造业方面还差距甚远,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导致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许多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来华投资设厂,我国制造业迅速崛起和成长,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世界。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装备制造日益强大,主导地位显著加强。我国制造业中已有近200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原材料定价权和销售定价权由国外产业资本掌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  相似文献   

9.
资讯     
《首席财务官》2012,(10):18-19
宏观Macro工信部:制造业潜在增长率下降大势所趋工信部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称,中国制造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大势所趋。该报告警告,中国多数工业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但在外需萎缩冲击下,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连新兴产业也未能幸免。目前产能过剩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7,(1)
2016年4月,德勤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报告,报告指出:到2016年为止,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但在未来几年,这一地位将会下降。随着世界经济步入新常态时代,在低端制造业,由于人工、地价、要素等价格的上涨,售价基本保持不变,利润空间逐步被压缩,竞争力优势逐步在丧失,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而在高端制造业,我国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就目前制造业的趋势而言,智能制造似乎为解决这一困局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在智能制造时代,如何进行智能成本管理,以较为合理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是本文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江苏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阵地,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仅代表省内工业水平,也是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情况的一个缩影。文章对江苏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状况展开研究,分析江苏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意义,探究江苏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和自豪,也为我们国家带了丰硕的经济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制造"伴随而来的其他问题.面对我国制造业的这一局面,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希望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针对从产品到品牌这一条主线,来谈一谈制造业的转变方向.通过先进标准、创新驱动、人才战略、品牌信任来抢占国际至高点,打造"品牌中国"  相似文献   

13.
李诗洋 《国际融资》2016,(11):62-67
进入2016年,全球经济依然在低迷中徘徊,然而中国企业在全球投资市场的表现却一如既往地令人瞩目,作为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对外投资额已超过利用外资额。日前安永发布的第四期中国海外投资报告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超过1,7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一带一路”政策将充分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电信行业和航空制造业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14.
袁跃 《首席财务官》2012,(1):60-66,7
作为每次危机都首当其冲者,装备制造业再次迎来紧张时刻。面对可能更坏的外部环境,以及高投入、高人力、开发时间长等的产业特点,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转型时代"。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说,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制造业过去那种技术长期停滞不前、产品延续多年不变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达到了1.955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的19.8%,一跃成为位居全球第一的制造大国。然而现实却是,中国仍未步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的"世界工厂"? 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惊人的.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其中,1985年至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倍,1991年至1996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02年8月30日至31日,中国国际装备业发展专家论坛在21世纪大厦举行,主题是“21世纪的装备制造业与中国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20位两院院土、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了论坛。下面是部分专家发言要。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我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进一步上升,已发展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在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的持续景气与世界船舶工业向我国产业转移的大趋势背景下,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国际融资》2012,(12):31-33
世界经济无法走出衰退且将持续低迷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五年了,现在看这场危机还远未结束,并且有长期化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均表现为虚拟经济虚大,而实体经济日趋丧失竞争力.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在价格上相差几十倍,因此美国制造业已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欧洲国家即使能够渡过主权债务危机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竞争力已不能恢复.欧美要扩充实体经济和收缩虚拟经济,以使两者达到平衡,这个过程恐怕要十年.因此,这场危机远未结束,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都将长期陷入低迷.  相似文献   

19.
以高考扩招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考察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扩张的叠加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扩张显著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创新绩效;研究生与本科学历扩张的叠加效应比本科学历扩张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扩张对东部制造业企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民营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研究为中国人力资本扩张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高校再次扩招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这一全新概念出现在公众视野才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出现频率、规格之高,为这一概念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产业结构转型时,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 随后的“两会”期间,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计划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而“中国制造2025”正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