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基于乡村旅游的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海南省全域旅游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与环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经济系统竞争力和社会系统竞争力构成准则层,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最大隶属度,得出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综合评价值。[结果]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为88.79,处于二级水平,竞争力强。[结论]资源与环境在海南省休闲农庄竞争力中优势明显,且对全国市场具有重大的吸引力;独特的热带风光、较高空气质量指数以及经济特区、生态立省、国际旅游岛等政策优势是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竞争力;海南省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中应重点关注差异化发展模式,把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强化和突出热带、慢生活、富氧等独具地理和文化特色的元素。  相似文献   

2.
交通发展、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以下简称三系统)相互关联,三系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该研究依次分析湖南省、14个地市(州)、"四圈"的三系统的耦合协调规律,以促进其更好地融合发展。该研究选取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利用MATLAB和Arc GIS软件分析湖南省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测量三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研究了湖南省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湖南省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10年间稳步增长。在时间层面看,14个市州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可以归类为两种:一种是稳步上升型,一种是折线波动型;在空间层面从片状均衡分布—无序回归到片状均衡分布——核心圈层分布。"折线波动"型市州应合理配置旅游用地和交通用地,提高省域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平稳发展;"虹吸效应"型市州应充分利用核心集聚优势,确保加速协调发展;"过道效应"型市州应增强旅游吸引力,实现稳步协调发展;加快湖南全域旅游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3.
县域旅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杭州都市圈20个县(市、区)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都市圈各县(市、区)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在空间上呈现出旅游竞争力从杭州主城区周边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从子系统来看,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各主城区周边;旅游要素竞争力在杭州都市圈的分布比较均衡;旅游环境竞争力集聚程度比较高,主要集中于杭州主城区周边;旅游发展潜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集中于杭州都市圈的西北部地区以及淳安县和诸暨市。  相似文献   

4.
名山旅游资源在现代旅游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名山旅游资源个性特征挖掘与"景区名片"打造,是增加名山旅游地的识别度、稳定客源市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旅游者动机和旅游决策因子变化,在挖掘名山旅游资源个性特征,提炼名山旅游资源核心特征、关注区域知名因素、地方特色、市场变化基础上建立名山旅游区景区名片,是打造合理名山旅游地名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需求,为具备区位优势和景观效应的边缘地带提供了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机遇。立足于资源特色,构建核心产品,实现主题营销,是边缘区突破核心区极化作用和屏蔽效应,实现旅游开发创新的重要途径。与南宁、桂林—阳朔核心区域以及周边县市相比,茉莉花是广西横县独一无二的资源特色;认为广西横县旅游业开发创新,应立足于茉莉花资源特色,致力于茉莉花旅游核心品牌,构建以六景、横州为核心,南梧高速、湘桂铁路、209国道、101省道、郁江水系为交通骨架的旅游精品线路,以南宁、北部湾经济区、广东、东南亚为主要目标市场,实现主题营销。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市(州)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旅游竞争力存在显著的梯级差异。根据得分将各市(州)分为强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弱城市旅游竞争力、弱城市旅游竞争力四个层次,比较分析了攀枝花市在21个地级市(州)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提升攀枝花市旅游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估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力分析离不开特定的区域背景,但是区域选择不能仅局限于城市腹地,应根据需要在不同层次的区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地理学区域的思想,结合研究对象的行政地位和区位特点,从全国、东南沿海和山东省3种区域层次评价了青岛市的城市竞争力;指出目前由于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局限,青岛市只能作为山东省内的核心城市;青岛市在外向型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使青岛具有成长为更大地域范围核心城市的潜在竞争力;提出提升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旅游竞争力的内涵出发,建立包括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发展竞争力、旅游环境竞争力等三大方面的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估权重,配合TOPSIS求逼近理想解方法计算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对粤西三大滨海城市(湛江、茂名和阳江)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计算,以反映三市之间滨海旅游的发展潜力、竞争活力和限制约束。结果显示:湛江的旅游综合竞争力在三市中得分最高,茂名次之,阳江排名最后。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年到2007年为研究时段,全面分析了浙江省11地市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的差异;并从11地市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状况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产生区域旅游发展差异的原因。最后,基于浙江省省情与区域特征,提出加快浙江省旅游业整体发展和提高各地区旅游业综合实力的相应对策:一、适当整合各市旅游资源。二、实施区域联动发展。三、培育核心区域与核心景区,通过核心区带动边缘区发展。四、优先扶持金温带与杭金衢旅游带发展,促进浙江省各市旅游业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但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论证规划,导致开发层次低,项目和产品同质化,管理粗放等;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发展乡村旅游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大促销力度,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边缘旅游地开发研究——以赤峰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旅游地正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阐述边缘旅地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赤峰市旅游业边缘化的原因及表现;对边缘旅游地赤峰市的旅游业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摆脱旅游业边缘化的对策和措施,强调必须紧紧依托周边京津冀辽等核心旅游地,注重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借助周围核心旅游地的优势扩大赤峰市的旅游市场,在边缘地树立大旅游观念,同时依据赤峰市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品牌,积极培养优秀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国际竞争力指数的研究和测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产资源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占有矿产资源和影响、控制国际市场的总体能力。矿产资源国际竞争力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资源禀赋优势,市场控制能力和科技/管理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文章从这三个方面设计了21个指标,选择其中8个指标对我国的铁矿和钨矿的竞争力指数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松香产业国际竞争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瑾  聂影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4):345-348
面临来自多方面的竞争,中国松香产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竞争力,需要发挥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集中优势和力量稳固已有的市场,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实行目标集聚战略;整合松香产业链国内、国际资源,实行合作伙伴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四川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提出,要增强四川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应引入注意力经济的思想,通过概念营销来提高四川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并塑造出四川旅游的总体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以矿业城镇湖南S镇为例,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负担沉重、地矿关系复杂和利益外流致经济发展危机重重等困境。矿业城镇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地方政府“内化起跳”功能的爆发,需要改革“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破除依赖思想,重视公众力量,理顺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要素.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改善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建立合理的人才吸纳机制、科学的职业生涯开发机制、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和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发展需要消耗资源,我国资源供给形势严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持续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这一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资源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王玮珂  张阳  汪群 《水利经济》2005,23(5):38-40
当前制约水利产业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方面市场化发展不足,另一方面水利产业作为基础领域有着公共性、效益间接性等特点,存在着“市场失灵”.提出以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为基础,在水利产业资本市场的宏观环境营造、金融主体构建以及资本运作的市场化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以推动水利产业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并拉动水利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可概括为增量管理和减量管理,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分析,对矿产资源的减量管理更为重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矿产资源管理来说就是要狠抓减量管理。矿产资源减量管理与增量管理比较,在利益机制、业绩考核、管理业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许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显示矿产资源减量管理难度更大,必须下决心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加强。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一定要优化对矿产资源的配置,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配置给那些效益、效率高的企业;一定要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调控手段,把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行动落到实处;一定要把矿产资源减量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讲求实效。  相似文献   

20.
从资源错配理论的视角出发,以森林猪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养殖厂(企业)的案例为研究材料,采用归纳性案例分析方法比较其效率表现,发现林下经济的发展存在资源错配。合作社凭借其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不断进行基地建设,却并不具有打开猪肉销售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初始销售能力的存量低),销售乏力下又扩大基地建设(没有提高销售能力的增量),形成了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因而产出是低效率的。而家庭养殖厂着力于市场开拓,不断回笼资金,最终走上了以销带产的良性发展之路。上述案例剖析,丰富了对资源错配理论微观过程的认知,发现资源错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逻辑起点,资源错配和低效产出存在一定的中间环节,并且二者能够形成负向反馈。因此,提出国有林区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瞄准为先导,带动基地建设,培育具有自生能力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对于经营不善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应精简规模,整合资源,着力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