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甫 《中国企业家》2006,(13):24-24
钢铁协会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毕竟商业谈判不是喊口号盯了一段时间国际铁矿石谈判的消息,笔者最为钦佩的,还是中国钢铁协会的那张嘴——真不愧是一张“钢嘴”:前几轮谈判中,一口咬定铁矿石供应增加、需求减少,应该降价的是这张嘴;5月16 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达成涨价19%的协议之后,坚持继续谈判,争取中国价格的也是这张嘴,到了6 月,表示“中国钢铁企业接受新的年度球团价格比2005年下降3%,块矿、粉矿上升19%的总体安排”的还是这张嘴。  相似文献   

2.
反常的妙用     
经商做生意,免不了要谈判。理想的说法,谈判的结果,双方都是赢家,这当然好;但有时也不尽然,即使双赢,还有大赢与小赢之分,何况还常常出现一方达成理想的目标,另一方的期望值反而遥不可及的情况。在谈判桌前,要想占据主动,就要有独特的“打法”,甚至是反常的“打法”。 “打法”之一:信手涂鸦 程君在洽谈进一批紧俏物资的价格时,对方死活不肯让价,谈判陷入僵局。程君十分被动:答应吧,这价格利润实在太薄,不划算,不答应吧,又怕失去这笔生意。情急之中,他忽生一计。只见他从容地瞅了对方一眼,突然从  相似文献   

3.
叶莉 《企业文化》2012,(3):87-88
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谈判”都是一门艺术,它能帮助我们与他人达成共识,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在职场,当与上司、同事甚至公司发生分歧,“谈判”更是不可或缺,如何掌握好这当中艺术,是职场人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4.
国人素以“礼仪之邦”自居,礼数超群者总让人肃然起敬,在商务谈判中适度的礼仪是让对方肃然起敬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度甚至考究的礼仪可以给谈判对手留下较深的印象, 无疑对方的第一感觉可能会是这样,“这是一个资深的谈判团队”,无形中就会增加整个 谈判团队的影响力。谈判中据理力争、原则分明固然重要,但是在整个谈判的细节过程 中始终保持谈判者的风度,那么即使此次谈判无果,但是为两 个企业之后的合作可能又会留下一个良好的伏笔。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24日晚5点左右,在开元旅业集团总部这座47层,218米高的杭州第一高楼“开元·名都”写字楼的17层会议室,开元集团与战略投资者正在进行最后一轮的合作磋商,谈判的主角就是浙江省“优秀总会计师”获奖者、开元旅业集团副总裁褚国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只要骨头是原装的 1987年9月12日,上海最热的日子.中英引进光通信设备谈判在热得烫手的气氛中,骤然降至冰点。中方谈判首席代表、上海光纤通信工程公司总经理戴鳌前作出了出人预料的决定:停止与英国公司的谈判;而英国政府提供的2000万英镑低息贷款,“我们不要了!”  相似文献   

7.
关注乐凯合资的人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去年年底,乐凯胶片集团与柯达公司正式签署了“股权转让合资合作协议书”之后,10年扑朔迷离的合资案尘埃落定。回头看乐凯的合资谈判过程,它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有三大看点:合资谈判耗时10年之久,几乎创造了中国企业与外方进行合资谈判的纪录;谈判过程呈现微妙的“三角恋”关系,人们对乐凯选择合资对象的猜测悬念重重;被媒体和舆论一直赞誉是肩扛民族旗帜的品牌最终通过吸纳外资而走向股权多元化,引发颇多人对民族工业的感慨和忧虑。在中国的胶片业市场,人们一直把乐凯、柯达和富士的关系形容成“三国演…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家的事业中,谈判占去了很大的比重,在联系项目、筹措资金、推销产品时都需要谈判。 在技术贸易谈判中,谋求双方的“一致”和“皆大欢喜”是较为理想的结局。但是,双方总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坚持着,导致谈判的僵局或破裂。因此运用有关谈判技巧,如选择合适的谈判地点,设计合适的谈判姿态,了解对方的谈判心理,掌握谈判的有利时机,是调节气氛、克服阻力、推动谈判走向成功的有益途径,其中采用何种谈判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生意谈判中,谈判的双方都不希望出现彼此不愉快的事.但由于双方都希望结局对自己有利.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利益冲突.如双方相持不下,常常会出现不大不小的尴尬,即“谈判僵局”。如何打破僵局并使谈判结果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这就理所当然少不了解套高招。  相似文献   

10.
走好涉外工商谈判“四步棋”陈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同外商的各种贸易活动与日剧增,各种各样的涉外工商谈判也愈来愈多。但是,目前我们不少企业负责人在这方面的经验却较少,以致在涉外谈判中频频失手,造成损失。因而,研究和掌握涉外工商谈判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原扬州客车厂)是我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1996年年产客车6222辆。不过若论国际名声,“亚星”恐怕难占一席之地。德国梅塞德斯─—奔驰公司,则是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巨头,产品几乎覆盖全球。两家走到一起,颇有节目。众所周知,国外大企业与中方合资,大多以其无形资产─—品牌的坚挺、技术的先进及有形资产─—资金的雄厚而占据谈判桌上的优势。而中方往往急于合资成功。被迫“一让再让”。这种“委曲求全”的结果,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然而,“亚星”与“奔驰”的谈判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商标为例,谈判结果驰名的“奔驰”商标与“亚星”商标“等值”。仅此一招就避免了数百万元国有资产的流失。“亚星”何以能在谈判桌上与“奔驰”平起平坐?仔细阅读本文,必有许多启示─—不谈价格谈原则扬州是我国颇具名声的旅游城市之一。当奔驰谈判代表踏上这片古老且年轻的土地,立即被瘦西湖的白塔、五亭桥、平山堂的琼花、鉴真和尚金身塑像所折服,不过,对于这座城市在他们看来极为幼稚的汽车工业,则不以为然,回到谈判桌前,就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以为凭着马克的魔力和无可争议的技术优势,中国的亚星只能“俯首称臣”。  相似文献   

12.
贺茂清 《企业导报》2001,(10):53-55
<正>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谈判已经结束,“入世”指日可待,中国会计市场将随之开放,这无疑给我国会计市场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和冲击。对“入世”给会计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研究相应的对策,抓住“入世”大机遇,促进我国会计大提高、大发展。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创新,直面市场经济最前沿  相似文献   

13.
丁奎 《企业导报》2001,(3):49-49
<正> 谈判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在商战中,谈判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商界人因不懂谈判技巧而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这里要讲的是,谈判到了最后要作决定时,如何促成拍板,在关键时刻趁热打铁达成交易?笔者在这里为商界人提供十种启发对方作最后决定的方法。 1.正面进攻,重复签订合同的要求,然后说:“我们已经相互同意每件事情了,如果现在不签合同,要等到什么时候?”这样能“逼”得对方没有退  相似文献   

14.
从1986年算起,中国的入世谈判前后历经了14个年头,如此漫长的谈判进程在WTO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这一事实除了说明西方各国力图借此机会打开中国市场外,也预示着中国将以经济大国的姿态登上全球经济舞台。随着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以及中国和欧盟谈判的深入,没有人再怀疑“入世”的脚步真的迈到了门槛,WTO这一话题也再次成为热点之中的热点。一时间“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入世”将给我们的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冲击、“入世’将给我们的企业带来怎样的压力、“入世”将对我们的观念带来怎…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29日,历时9天、被谈判各方视为“最后机会”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未就多哈回合谈判关键性问题达成最后妥协,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宣布“谈判失败”。  相似文献   

16.
<正> 谈判是企业家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艺术。谈判是企业成功链不可缺少的环节.谈判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谈判的平等互利原则美国谈判协会会长尼尔伦伯格有一句名言:“一场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者”.谈判不是战争或球赛,非争出个输赢不可.经济贸易谈判只有平等的进行,双方从中都能取得一定的效益,谈判才是成功的。没有平等互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谈判。总想自己占到便宜让对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86年7月提出“恢复我国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至今已历时13个年头。这期间,关贸总协定于1995年1月1日为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我国申请“复关”遂改为申请“入世”伴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经历,“复关”及”入世”谈判可谓风风雨雨,曲折坎坷。中美两国终于  相似文献   

18.
一、把握接待特点。熟知客户于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到,接待与谈判是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是人际间一种特殊的双向沟通的交往方式。正如费雪(Fisher)和尤里(Yry)在《取得认可——在没有屈服的条件下达成协议》一书的引论中所说,“无论你喜欢与否,你都是一个谈判。谈判是一种生活现实。”长期以来,接待和谈判是经济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这在房地产的销售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姜岩 《民营科技》2005,(4):28-30
一、合作——谈判永恒的主颢美国著名谈判专家费雪&;#183;尤瑞明曾经说过:“每位谈判者都有两种利益:实质的利益和关系的利益”。合作共识、互惠互利,会使谈判双方既得到实质的利益,又能获得关系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一个企业家一生要面临着数不清的谈判,这些谈判可谓有得有失,多种多样,但如果成功地把握一个又一个的谈判,却是每一家公司、每一位企业家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如何才能把握谈判及控制谈判,有规律可循。 一、开好局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万事开头难”。我们也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说法,包含着辩证的哲理,渗透着深刻的寓意。谈判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