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制要约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要约收购方式的一种形式。该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公开、公平、公正地保护每一位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我国证券法和相关法规规定了强制要约收购的条件、强制要约的对象、强制要约收购的效力及法律后果,但在法律实践中,我国强制要约收购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2.
隋艳坤  尚浩东 《经济师》1999,(12):18-19
明确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是确立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前提。我国《证券法》基本上确立了我国的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但对于上市公司收购界定,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现拟对此问题略陈管见,求教于同仁。一、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收购是公司收购的一种,与一般公司收购的区别仅在于目标公司的不同,上市公司收购的目标公司不是一般性的公司,而是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上市股份公司。明确收购的概念是确立收购制度的前提。我国最早对上市公司收购作出规定的是1992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深圳市上市公…  相似文献   

3.
<正> 要约收购(Tender Offer),又称公开收购、发盘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其依法公告的收购要约中所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以及其他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要约收购具有公开、广泛、迅速的特点,充满敌意性、策略性。随着《证券法》的颁布,各界对上市公司的收购,尤其是要约收购普遍持乐观态度。诚然,《证券法》在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方面确实较以往的法律环境有了很大的改  相似文献   

4.
马金辉 《经济师》2008,(5):199-200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企业的兼并、收购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当事人的利益。我国目前虽早已出台了《证券法》,但尚无一部系统完整的资产重组法律。这时于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同时也带来了运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吴帆 《经济导刊》2000,(1):39-43
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法》最大的突破之一在于将“要约收购”的概念引入上市公司的收购中。“要约收购”是“公开出价要约收购”(TenderOffer)的简称,也称为“公开收购”或“标购”,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一直被广为采用。“要约收购”作为并购的一种高级形式,极其富于变化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一、什么是要约收购我国《证券法》虽然规定“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取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的方式”,但并没有对“什么是要约收购”以及“要约收购如何进行”作出界定,而在第81条中“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30%时…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了使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市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一些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逐渐由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并强制实施,主要包括:(1)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主要包括《公司法》和《证券法》中的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2)由国务院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行政法规,目前主要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式,英国式和欧洲大陆式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的评析,剖析了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加大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国式、英国式和欧州大陆式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的评析,剖析了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加大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9.
王琳洁  楼晓 《经济师》2006,(3):104-105
要约收购作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种典型方式,是公司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即便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资本市场还相对落后的国家,它的产生和发展也不可阻挡。要约收购虽然为小股东提供了一次高价转让股份的机会,但他们在收购中却处于易受侵害的弱势地位,法律必须给予充分的保护。现行立法虽然以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为价值取向,确立了一些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措施,但从已发生的要约收购事件看,它仍不能起到有效保护小股东利益的作用,我国的要约收购立法仍需进一步完善。而保护目标公司小股东利益涉及公司法和证券法两个领域,除了完善要约收购制度本身以外,还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股权结构与重组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凌  董红 《资本市场》2000,(2):42-48
<正> 企业重组在国内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特别是《证券法》的出台,将大大推动收购重组活动的开展,在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这两种收购方式中,权衡成本收益的考虑,协议收购更加令人关注。在我们看来,上市公司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股份组成的集合体,由于特定的状况,除了流通股之外,国家股、法人股以及转配股是固化的,但是通过拟买壳上市的企业与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其它股东之间的股权买卖,这些相对固化的股权就能流动起来。显然,这里我们关注的是以上市公司为目标公司,非上市公司(也有上市公司,但比例较小)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从而更换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权转让的企业重组行为。那么,哪些上市公司容易成为拟买壳上市企业的收购对象呢?或者说,针对上市公司做出什么“文章”可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关于上市公司收购有三个比较关键的法律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第一个问题:关于协议收购的适用范围目前,我国有案可寻的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场内公开收购,即在证券交易所通过股票二级交易市场公开收购目标公司可流通的股票,以控制目标公司。首个案例是,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海延中实业19.8%的股权,达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王禹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275-276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而其中的非法关联交易不仅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更加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营。上市公司非法关联交易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导致公众监督与政府监管脱节的事实,凸显了加强完善非法关联交易的相关法律规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来对上市公司的非法关联交易进行有效的规制,才能保证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并最终实现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因此,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为研究对象,对关联交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司法与证券法的角度探究如何完善关联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以期对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做出微末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房文治 《时代经贸》2012,(24):192-192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是公司制度不断发展的产物,一方面,它有利于收购方扩大公司规模,拓宽经营领域,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它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刺激由可能被收购的公司积极改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通过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使整个市场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新的《证券法》颁布后,弥补了以前证券法的一些问题,但还是有不足之处,下面我将就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中的慢走规则,要约收购以及保护小股东的利益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公司收购活动是证券市场运行中的永恒话题。根据国家《证券法》中的定义.所谓公司收购是指通过公开收购一家公司的股份而获得的对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收购标的物被定义为股份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就收购的实质而言.它属于股权交易的范畴。从形式上看.收购行为完成后。仍然存在着两个法律主体。根据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在公司收购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由于其"双刃剑"的作用,导致关联交易在缺乏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容易沦为上市公司和关联人合谋扭曲交易条件,侵害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手段.本文试图从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角度,对规范上市公司不当关联交易进行探讨,以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颖 《经济师》2003,(2):124-125
我国证券市场规范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2 0 0 2年 1 0月 8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标志着上市公司收购法律框架基本形成。文章以宣布重组的ST康达尔公司为例 ,进一步分析说明若是在此管理办法下该公司重组行为将会有哪些改进与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行为越来越多,在现实中,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收购,或应对已经发生的收购,目标公司一般会采取防御或应变策略,直接或间接加大收购方成本,使一些应发生的收购难以出现或出现后失败。一般来说,目标公司的防御应变策略属于法律行为,对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而且这种法律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反收购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苑文燕 《经济论坛》2003,(24):17-17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企业收购的一种模式,在西方国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MBO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和资本运营中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和发展,于是,不少人认为MBO是医治我国国有企业痼疾的良药,应该全面推行。但是笔者认为MBO的实施需要很多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就目前来看,这些相关因素还没有完全形成,或者说还不完善,具体讲还存在着如下问题。1.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尽管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及《上市公司持股变动披露管理办法》对MBO的方法、信息披露以及监管都制定了一些措施,但这仅仅是一些初步的法律依…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转让的火爆,管理层收购作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一种新形式,开始走向前台.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管理层收购在运作方式和形成背景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而且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为了保障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有必要从法律上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实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及监管机构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规定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本文试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作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